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湖北潜江 433123
摘要:班组是油田最基础组织和作业单位,是实现各种决策和任务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承担着油田各项生产任务。随着油田转方式、调结构、深化体制机制建设的不断深入,班组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油田经营效益和企业形象。因此,要提升油田企业整体实力,就要加大对基层班组的建设,主动做好基层班组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服务工作,努力减少党员空白班组。本文从实际出发,对油田“空白班组”存在的问题做了梳理,对如何解决“空白班组”,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油田 空白班组 班组建设
党员是推动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完成的骨干力量,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班组党员队伍建设,更好地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达到各个班组,覆盖到各个角落,解决基层党员空白班组对于增强党的工作渗透力和影响力,推动油田科学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现状
(一)党员数量分布不均衡。
近年来,油田企业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始终坚持向生产一线及班组长倾斜、向空白班组倾斜、向生产经营骨干倾斜、向优秀青年和高学历群体倾斜,但由于新增劳动用工较少,仍存在党员数量分布不均匀,发展不平衡现象。
(二)党员流动性较大,党员后备力量不足。
一是随着油田企业的发展,外闯市场工作的深入推进,石油一线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省内流动为主转向省外甚至海外流动,随着党员流动性加快,变动频繁,造成生产一线的党员队伍不稳定。许多新发展的党员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是企业生产的骨干,重点培养的人才,往往被选拔调整出班组,至重要关键岗位。二是基层班组人员老龄化现象明显,存在入党主动性不够的情况,每年在基层班组的退离休党员数远远高于新增党员数,导致基层班组党员后备力量不足。
(三)班组的设置还不够科学合理。
油田部分单位点多线长面广,队伍分散,为了适应生产一线岗位设置的需要,油田将部分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只有少量的正式职工负责组织、监督,从事这些岗位的职工只有一人或者几人,导致党员数量分布不均匀,甚至出现无党员班组。还有一些条件艰苦、位置偏远的基层班组,班员人数较少,导致党员覆盖面不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班组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影响因素
(一)党支部教育缺乏创新性
部分一线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缺乏创新性,缺少党组织凝聚力和感召力。一是工作方式还有待创新,对新形势下员工的思想变化、工作生活状况缺少研究分析,影响了员工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党支部在进行党员教育时,内容枯燥单一、形势呆板,“一人读、大家听”,缺乏针对性,容易造成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减弱。三是党内活动的开展没有贴近党员思想,没有精心设计好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把握好活动的原则和要求,不能做到讲方法、讲融入,缺乏感染力、创造力和吸引力。
(二)员工老龄化现象明显
油田企业生产一线的职工中,年龄较大的职工、学历层次较低的职工占多数,他们也是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较为关注的群体。多数年龄较大的职工而言,有的已接近退休年龄,入党的积极性不高。对于文化学历较低的人群,由于接受的教育有限,没有入党意愿。
(三)员工思想观念淡化
油田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给企业组织工作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生产的发展,职工队伍的成分不断增加,用工性质也变的复杂,一线职工中有合同制员工、劳务派遣工、非全日制用工等,由于不同用工性质待遇的不同,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等相互受到影响,再加上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员工比较注重追求自我价值、自我利益的实现。有的员工认为,入不入党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因而没有入党愿望。有的员工认为,入了党,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干,这个要带头,那个要表率,这等于自己给自己套了枷锁。这些观念淡化员工的入党愿望和信心。
三、措施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生产一线发展党员工作的制度。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党章的要求,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扩大党的建设覆盖面、壮大党员队伍、发挥政治优势、推动科学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做好在油田企业生产一线发展党员工作。将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向生产一线的先进员工倾斜,向生产一线的业务骨干倾斜,向苦脏累岗位倾斜,切实改善生产一线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状况。明确基层党组织在生产一线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责任,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将指标落实到基层,使企业生产一线党员比例不断提高,党员分布更趋合理,党员结构日益完善,党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
(二)注重引导培养,加强生产一线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思想教育。
建立和保持一支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深化“双培养一输送”、群团组织推优、党员帮带骨干等措施,努力把基层班组班站长、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等优秀人才及时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厚植发展党员基础。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鼓励员工向先进典型看齐,对工作积极、有上进心的员工主动跟进,鼓励递交申请,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创先争优”“技术创新”“岗位练兵”等活动,为提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素质,为他们搭建平台。
(三)优化班组设置,持续改善基层班组党员结构。
梳理基层班组设置情况,统筹考虑管理幅度和人员数量,合理划分基层班组,通过合并小班组、组建联合班组等方式,优化班组设置,提高党员班组覆盖率。结合工作需要,本着就近方便、利于工作的原则,采取跨支部、跨班组调整党员分布的方式,有效降低党员空白班组数量。针对短期内难以通过有效方式解决的空白班组,采取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基层挂职,党员新员工到空白班组锻炼等方式,将党的组织关系放到空白班组,作为后备人才重点培养,切实增强班组党员力量覆盖。
(四)稳定骨干,激励党员扎根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将班组长岗位作为培养使用党员的重要台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党员担任班组长,不断提高党员班组长的比例。畅通基层班组人才成长通道,在管理、专业技术、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序列中,为基层班组党员骨干成长进步创造良好条件。强化激励措施,在绩效考核、表彰奖励、职称评审等方面,适当向基层班组倾斜,鼓励党员扎根基层班组干事创业。搭建载体、创造条件,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三示范”等创先争优活动,让党员更有地位、更有作为、更有分量,激励党员扎根一线班组。
参考文献
[1]黄玲玲.石油企业生产一线党员教育管理初探[J].党建经纬,2014,(2):23-24
[2]朱东川.进一步加强油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6,(3):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