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我国城市建设在不断加快,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轨行业电气化、自动化岗位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本文深入分析了车站设备维护与管理技术岗位及现场技术特点,剖析岗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的应对措施,为专业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城轨交通行业的发展形势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化;自动化;车站设备
引言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超过5000公里,是世界上城轨交通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城轨交通已形成网络化多制式协调发展趋势。城市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约1000人左右,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度集成了先进的自动化技术,需要大量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人才,而传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偏重于自动化控制的机械加工生产企业,难以适应城轨综合监控系统网络化集中管理、集中控制的城轨交通运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城轨自动化技术岗位的深入调研,剖析了自动化职业岗位技术特点及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提出自动化专业教学中转型建设的对策。
1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业对一座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们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发展窗口,甚至是衡量一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好坏的重要指标。因此,轨道交通需要被高度关注和充分重视,需要专业人员及团队予以重点支持和大力协助。轨道交通专业与其他学校专业要求有所不同,它不同于纯理论型专业,又不同于专职实操型专业,是一种理论性要求较高又需要较强实操能力的综合性管理专业。这种专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需要掌握城市轻轨和地铁工程相关施工技术及与铁路、公路等相关工程建设的施工理论基础,还需要掌握工程识图、制图、工程测量以及现场勘查等实践工作技能,另一方面也需要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较高、实操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唯有这样才能为中国交通事业贡献出更大力量。人才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又需要企业支持,因此,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校教学而言,企业用人需求应该与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相吻合,人才培养要对企业实际用人需要和市场需求进行有效梳理整合,企业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向学校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学校再以此为据,制定出全面、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对于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来说,需要学校和企业携手努力、积极探索出更多人才培养战略,为促进校企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教学应对措施
2.1根据人才需求
根据人才需求情况,修订电气化与自动化相关课程的培养大纲,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针对交通运输专业教学内容,开展电气化与自动化方面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建设,构建“本科+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化、自动化设备维护工程师”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例如本专业现有弱电类课程为《电工与电子技术》,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将其拆解为《电路原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三块内容,并辅以《自动控制原理》与《单片机原理》、《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课程,形成完整的电气化、自动化课程体系,为培养车站设备维护与保障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设城轨综合监控系统实训基地与信号虚拟仿真实验室,实训设备主要体现车站级与现场技术,设计基于设备维护与保障岗位工作任务的实践训练项目,实践教学训练以车站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使其具有城轨车站设备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实践操作能力。
2.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就业创业能力,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学校的专业特色。与轨道交通建设企业高度融合,以施工员、工程质检员、试验检测员、养护施工员等岗位技能要求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岗位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用“2+0.5+0.5”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半年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在企业实习,半年在企业顶岗实习。
2.3制定人才培养措施
轨道交通专业的学校应该主动与当地轨道交通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将专业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共赢状态。学校要充分研究轨道交通专业的就业体系,了解分析人才市场的容纳程度,明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教程体系,进而有针对性地为社会输出人才,真正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与此同时,企业也要加强与当地符合专业要求的学校进行有效沟通,根据企业人才发展需求,实时为学校提供岗位需求,让学校能够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课程教学调整,使学生的专业地位符合实际需要,不断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真正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和方向,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校企双方应实时沟通、共同协作,将学校人才培养战略以及企业自身用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共同完成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措施制定工作。
2.4专业体系构建
(1)根据不同培养目标,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交通类专业群研究型人才,是实现交通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在“硕博”学生培养方面,要注重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方式培养拔尖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教分离是当前大多院校人才培养速度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交通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必要基于“科教融合”教育理念,采取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国各大高职类院校为培养交通类技能型人才,纷纷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即校企合作,根据不同职业要求,改革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计,以实现校企双方双向对接。(2)增设热门专业,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学科建设要考虑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市场,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因此,学科建设应在北斗导航智能交通专用电路板、无人驾驶、无人机WIFI遥控专用电路板、海陆空天四栖汽车、交通调查、飞行汽车交通运输组织优化、汽车轻量化等方面夯实基础,在轨道交通、汽车运用工程、智能交通安全技术、交通新能源科技、物流、风电技术以及物联网等领域增设相关热门专业,对接行业发展,构建完整的专业培养体系。(3)细化培养方案,全面提升毕业生专业素养。面向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需要,持续改进现有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细化现有交通类各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全面提升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结语
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维护与管理岗位的技术特点,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背景下,通过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本科+城市轨道交通电气化、自动化设备维护工程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在电气化、自动化方面的认知与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其胜任车站设备维护与保障工程师的岗位,为更好地培养适应城轨交通行业发展的人才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玲.轨道交通行业背景下自动化技术人才需求的变革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4-15.
[2]户国,魏丽丽,李立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J].Research&ExplorationinLaboratory,2016,35(4):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