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2期   作者:张江彬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张江彬
   (福建省南安市医院消化内科;福建南安362300)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分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给予法莫替丁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年龄(54.5±7.0)岁、BMI(25.6±1.0)kg/cm2,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胃灼烧症状存在率86.96%、反流反酸症状存在率100%、吞咽困难症状存在率32.61%、治疗有效率97.83%、皮疹发生率2.17%、恶心呕吐发生率2.1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类似,但不同类型疾病患者,年龄及BMI存在差异。根据疾病类型,给予药物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均较高。
   关键词:消化内科;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
   引言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致使患上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逐年上升,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会逐渐提升,据有关资料显示,胃食管反流病常发于中老年男性之中,并随着年龄增长至60周岁时到达发病高峰,目前我国发病率高达12%。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因大量接触或暴露胃液,进而造成胃食管反流和食管粘膜的一种损伤性消化内科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反酸、胃灼热、吞咽困难或疼痛。胃食管反流病会严重损伤患者的消化系统,也会不同程度的累及呼吸系统,同时也可能伴有出血或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目前,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防治多数为药物控制法,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发展,治疗方式也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并且此类病症容易引起多种消化内科疾病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随机选取94例作为样本,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将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男/女=26/20,年龄26~84岁,病程(15.26±6.71)m。对照组(非糜烂性反流病)男/女=27/19,年龄25~80岁,病程(15.80±7.10)m。患者各项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消化内科门诊治疗,进行C13呼吸检测,对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对象,进行Hp根除治疗。对于单纯胃食管反流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等,空腹口服,2次/d,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到5mg/次,持续用药3个月。同时医嘱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戒烟酒。
   1.2.2观察组
   基于文献、小组讨论、患者随访、访谈,分析导致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在消化内科进行胃食管反流病专项质量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的选择,除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外,还联合其他抑酸药物、保护胃黏膜药物、消化动力药物,以对症治疗,保护胃黏膜,减轻消化道症状;(2)巩固治疗,在使用抑酸药物症状控制后,需要联合胃动力药物,症状控制后巩固治疗6~8周;(3)睡高枕,以预防胃酸突破;(4)随访管理,治疗后,每隔4周电话随访1次,督促规范用药;(5)避免滥用中药等其他药物。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被确诊后,未合并其他器官重大损伤患者,也未合并具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且临床就医资料齐全,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次临床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合并消化系统其他性质疾病的患者;出现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接受过其他治疗方式或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合并具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愿意接受本次临床调查研究的患者等。
   2结果
   2.1临床特征对比
   观察组年龄(54.5±7.0)岁、BMI(25.6±1.0)kg/cm2,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胃灼烧症状存在率86.96%、反流反酸症状存在率100%、吞咽困难症状存在率32.6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2.2疗效及安全性
   观察组有效率97.83%、皮疹发生率2.17%、恶心呕吐发生率2.1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为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其也为高发性慢性病。患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胃食管反流病一般性治疗药物为抑制胃酸和增强胃动力型药物。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人们对胃食管反流病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与认识,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的同时,还要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其主要原因是患者伴有精神压力,也会引起胃肠道症状。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法,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法,即为在服用西药的同时,联合使用康复新液,能有效保护食管黏膜,去腐生肌,促进粘膜再生,有助于患者胃食管粘膜的愈合,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原因分析仪:部分患者病情较严重,特别是那些出现明显胃动力不足、胃酸分泌异常的患者,病情越严重,患者痊愈的可能性越低;(2)不良生活习惯较多,如吸烟、饮酒,这些都可能导致胃酸以及胃动力功能异常,许多患者特别是中青年人患者生活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疾病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3)用药不合理,特别是在门诊,用药比较简单,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但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该药,特别是那些伴有胃动力功能障碍的患者;(4)用药依从性差,药物未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出现错服、漏服、擅自改变剂量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抑制夜间胃酸突破非常关键,因此控制好用药的时间、以使药物平台期覆盖夜间,擅自调整用药策略,会导致夜间胃酸突破。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1)药物治疗: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症的治疗一般是依据患者病症严重程度,病症较轻可使用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抑酸处理后再使用一些胃粘膜保护药物,并辅助增加肠胃动力药物。(2)手术治疗:通过服用抑酸药无效或不能停药患者,及部分有食管外症状(咳嗽、喉炎、哮喘等)的未服抑酸药物患者,通过食管24hpH监测、食管压力测定、胃镜检查,已明确诊断的患者,可以手术进行治疗。内镜下食管微量射频治疗术: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是一种内镜下微创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它可通过射频热能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厚度,灭活神经末梢,使得神经受体失活,胶原组织收缩,从而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厚度和压力。综上所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类似,但不同类型疾病患者,年龄及BMI存在差异。根据疾病类型,给予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徐丽.埃索美拉唑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33):160-161.
   [2]王玲,罗伟,张雪莲.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9(6):792-795.
   [3]华开罗,韩菊平.艾司奥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0):151-152.
   [4]王飞龙,周斌.艾司奥美拉唑镁与奥美拉唑治疗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对比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1):131-133.
   [5]卢虎.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4):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