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月6期   作者:李翠 王颖 杨舒淇 刘军伟
[导读] 探究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李翠 王颖  杨舒淇 刘军伟
(鸡西鸡矿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 目的 探究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73例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因治疗,37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36例),治疗1d后,比较两组恶心呕吐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中实施对因治疗,可快速缓解其恶心呕吐情况,同时避免常规应用止呕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恶心呕吐;消化内科;对因治疗
消化内科收治的胃肠病、肝病、胰胆疾病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恶心是一种精神活动,呕吐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射过程,二者受脏器疼痛、颅内高压、精神因素等影响,并可伴有头痛、腹痛、腹泻、发热、痉挛等症状,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1]。目前临床通常给予止呕药物治疗,但不良反应明显,需具体分析恶心呕吐原因,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73例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因治疗,37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36例)。观察组年龄21-67岁,平均(41.33±6.15)岁;男27例,女10例;病程6-13h,平均(9.75±1.32)h。对照组年龄22-70岁,平均(41.58±6.14)岁;男25例,女11例;病程5-13h,平均(9.82±1.35)h。统计学对比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规格:40mg,德州德药制药,国药准字 H20193267)40mg/次,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甲氧氯普胺片(规格:5mg,仁和堂药业,国药准字 H37020792)5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症状表现,采取对因治疗。胃肠道痉挛者,给予山莨菪碱(规格:10mg/支,杭州民生药业,国药准字 H33021707)5mg,1次/d,肌肉注射;肝胆、胰腺疾病者,对应采取保肝、胃肠减压、减少胰酶等措施;胃肠道炎症者,给予补液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口服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片(规格:0.2g/片,珠海同源药业,国药准字H20083528)0.2g/次,3次/d;胃肠动力学障碍者,口服莫沙必利(规格:5mg,亚宝药业集团,国药准字 H20090158)5mg/次,3次/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1h及治疗1d后,①比较两组恶心呕吐严重情况,标准[2]:以0-10分评价,0分代表无恶心呕吐,10分代表极其剧烈的恶心呕吐。②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记录患者用药前未出现,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恶心呕吐 两组治疗前恶心呕吐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恶心呕吐评分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用药后无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出现不安2例,心动过速1例,头痛眩晕3例,总发生率为16.67%(6/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1,P=0.010)。
3.讨论
恶心呕吐是消化内科患者的典型症状,不仅影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还可引发脱水症状,影响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不利于疾病恢复。临床常用奥美拉唑与甲氧氯普胺片治疗恶心呕吐患者,其中,奥美拉唑是一种作用强效的制酸药物,可有效抑制食道返流情况,但易引起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甲氧氯普胺片是一种镇吐药物,可用于各种病因所致恶心、呕吐,但起效慢,持续时间短,可引起昏睡、烦燥不安、头痛眩晕、易激动等不良反应[3]。
临床分析发现,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原因可大致分为胃肠道刺激、胃肠功能障碍、胃肠道痉挛等[4]。本研究中,观察组恶心呕吐评分低于对照组,可见对因治疗更适用于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对因治疗所用药物中,山莨菪碱属于抗胆碱药,肌肉注射起效快,可有效抑制肠平滑肌收缩,控制血压,适用于胃肠道痉挛者;左氧氟沙星片为合成抗菌药,可有效抵抗多种肠杆菌科细菌,快速控制胃肠道炎症,配合补液治疗,可快速缓解胃肠道炎症者恶心呕吐情况;莫沙必利可刺激胃肠道,发挥促动力作用,且不影响胃酸分泌,口服后吸收迅速,适用于胃肠动力学障碍者;而肝胆、胰腺疾病者,需尽快采取保肝、胃肠减压等措施,积极控制原发疾病,进而改善恶心呕吐情况。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通过积极的对因治疗,可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更好的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减少止呕类药物的使用,从而控制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中开展对症治疗,可纠正恶心呕吐发病原因,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控制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颜小珍.进贤县中医院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0):153-154.
[2]田英.探讨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4):601-603.
[3]李道俊,许新华,张建宇,等.奥氮平治疗阿片类止痛药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J].肿瘤防治研究,2018,45(5):326-328.
[4]辛景辉.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9,3(14):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