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大数据的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陈阳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3期   作者:陈阳 姜诚 蒋文泳
[导读] 近年来我国各地电力企业纷纷开展了线损管控强化、线损“四分”管理的探索,节能降损工作因此收获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电力企业纷纷开展了线损管控强化、线损“四分”管理的探索,节能降损工作因此收获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由于近年来各地电力企业的线损管理模式进步存在规范不统一等问题,这就使得由管理造成的配电网线损仍占据主流,而为了尽可能改变这一现状,正是本文围绕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及降损策略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电力大数据;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
        1线损产生原因及管理现状
        1.1技术线损
配网技术线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配电网结构不合理。比如因线路导线截面积不符合设计要求,可能会导致线路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增大线路损耗;
(2)变压器和电缆等元件在运行中的自身损耗。变压器本身存在铜损与铁损,随着运行时间的积累,变压器出现老化、故障或变压器与配网运行不匹配,都会增大线路的电能损耗;
(3)大功率设备的推广应用。大功率设备对无功补偿要求较高,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功率设备接入线路使用,配网的无功补偿设备不足以满足实际需要,导致电能损耗增加。
1.2管理线损
配网管理线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部分用户存在窃电或违规用电等情况,导致电能损失;
(2)少数抄表人员存在估抄、漏抄表等情况,或电能计量装置更换后旧表表底数据上传管理系统滞后,导致阶段性统计误差,从而形成了线损偏差。
        1.3管理现状
传统配网线损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因抄表方式供、售电量发行不同步,导致月度线损率波动较大;(2)因各信息系统数据偏差或不准确,导致线损计算结果不真实;(3)为满足公司线损、电量等相关考核指标,人为调整电量等操作。以上问题都会导致线损计算结果不真实,无法展现配网的真实线损水平,失去了线损对电网运行的指导作用。
        2基于大数据的配网同期线损在线监测
        2.1配网同期线损实现方式
(1)基于大数据的配网同期线损集合6大源端系统实时数据,即从调度数据采集与监视监控系统(即SCADA系统)获取电网拓扑关系,从电能量采集系统获取分区、分压关口电量数据;从运检设备运维精益管理系统(即PMS2.0系统)获取公用变压器(以下简称公变)档案参数,从地理信息系统(即GIS系统)获取公变及高压用户线路变压器(以下简称线变)关系;从营销SG186系统获取高压用户线变关系、户台对应关系;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公专变及低压用户的电量数据。
(2)各大源端系统实时数据先行推送至海量数据平台,同期系统利用WEB接口、数据中心等渠道完成对海量数据的转换与抽取,再根据系统前台配置的关口计算模型,即可实现分区、分压、分线、分台的日线损与月线损计算,同时提供明细数据穿透功能,便于线损异常原因分析。
        2.2配网同期线损监测分析管控
(1)基于大数据的配网同期线损加强了数据采集、档案数据的应用统一,打通了线损系统与海量数据平台的文件相互传输和信息共享,实现了线损采集数据与档案数据的相互匹配,提高了线损数据的真实性与精确度。
(2)因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供售电量关联强,该系统可实时监测分析并筛选异常数据,及时发现“四分”线损异常情况,并根据异动情况的程度评价评级。同时可对线损异常进行深化监测分析,确定具体异常线路或台区,实现问题精准定位,建立省、市、县、供电所四层联动闭环处理机制,加强了各专业、部门协同联动与责任落实,促进线损异常的及时分析与整改,以点带面,促进配网线损管理水平提升。


        3配电网降损策略建议
        3.1多专业融合的精益化管理
同期线损管理可为末端业务融合、真实平稳的线损率获得、快捷的异常处理、协同高效的业务开展实现提供支持,线损管理职责也能够得到更好落实,而为了真正实现这类目标,传统粗放型线损管理模式必须被淘汰,多专业融合的精益化线损管理必须得到充分践行。线损涉及电网规划、财务、运行、营销、生产等众多专业,企业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均会受到线损管理的直接影响,因此本文建议采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4+3”线损精益化管理方法,以此实现各元件、各环节、各层级电网线损情况的精准化掌握,保证电量、电费能够真正实现颗粒归仓。“四个保障、三个强化”属于“4+3”线损精益化管理方法的核心,这一方法可真正实现管理和技术的双驱动,配合“四分”管理主线、系统建设核心、硬件提升基础,10kV配电网精益化管理即可真正实现全员参与、专业融合,这一过程中营销线损、电量采集、用电采集等系统的集成在其中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3.2全业务链条贯通分析
为更好实现10kV配电网降损,线损运营监控平台的建设与运用同样需要得到重视,该平台主要负责线损数据的发布,通过实时监控、预警、发布及处置,线损数据即可更好服务于10kV配电网降损,闭环管控属于其中关键。需保证同期线损系统与运营监控平台实现高水平的数据对接,以此实现动态化异常数据、静态化线损曲线的展示及分析,并实现业务流、信息流、能量流在电量管理中的“三流合一”。电网的实时线损数据可通过平台实现实时显示,各系统“单打独斗”由此成为过去式,应用平台在专业数据融合形成的海量、统一大数据支持下自然能够更为全面、精准的采集线损数据,同时实现的静态数据共享也能够较好服务于协同高效、界面清晰的10kV配电网线损管理机制建设。各地电力企业必须在10kV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及降损工作中形成“运检建档、调度画图、营销挂户、线损校核”的新型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的协同合作、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属于其中关键,同时企业还需要重点推进数据治理等工作,以此保证“大数据”线损管理系统能够真正实现全专业、全层级、全过程的覆盖,并具备问题全透视、专业全统筹、数据零录入功能,基于线损全业务链条的贯通分析自然能够由此得以实现。此外,结合实际的各级人员、各系统、各专业培训机制建设也需要得到重视,以此保证10kV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并得到根治。
        3.3自上而下的降损效率提升
关门治线损必须真正被电力企业淘汰,不同电压等级间的联动研判应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对于10kV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中的疑难问题,企业需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专业优势实现多专业会诊,线损分析效率的提升便能够较好服务于全网降损的实现。本文建议电力企业基于线损职责落实、末端融合深化实现自上而下的降损效率提升,以此真正实现线损管理中的“每个台区有人负责,每个问题有人跟踪解决”,异常问题的处理时间可由此大幅缩减。“互联网+”理念需要在10kV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中实现较好渗入,台区拓扑自动识别的探索、线损助手APP的开发及应用同样需要得到重视,由此同期电量和线损率等数据即可实现高效率的现场查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均可以成为工作用设备,台区核查治理效率可实现长足提升,多渠道、全方位、宽领域的10kV配电网同期线损管理加强也能够较好服务于10kV配电网降损。
        结语
在电力大数据支撑下的同期线损,可以实现配网线损的还原归真,促进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大数据的支撑能够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真实的线损情况可以体现出线损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反映电网结构的真实水平,对于提高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基于电力大数据的配网同期线损管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道新,胡航海.配电网同期线损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7,25(5):42-49.
[2]张国庆.配电网线损计算[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3]卢志刚,秦四娟,李海.配电网技术线损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24):177-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