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懒惰心理形成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李海波
[导读] 正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懒惰心理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懒惰心理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说日常的表现吧,有的学生写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而第二天又不想早点起床了……这就是懒惰心理的表现。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如此的事例不胜枚举。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的懒惰情况不容乐观,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惰心理就像一道枷锁,打不开它,提高素质、能力又从何谈起?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作为小学班主任的实践教育经验,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和总结,以作抛砖引玉。
 一、 懒惰心理的形成原因
        l、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意志力缺陷
        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坚持不到底。总是开始想的很好,但是总是懒得行动。课堂听不懂就不想去听,做作业遇到难题就撤退,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总是不愿意坚持,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期望,对于自我的约束和遵守规章制度上更薄弱。这些意志力、自控力薄弱的孩子对于外部有很强的依赖性,不愿意动手动脑,进而懒散下来。
        4、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二、 懒惰心理的矫正方法
        分析清楚了学生懒惰的特点和原因,老师和家长就可以以此为依据正确地解决这一问题,更好的承担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正确认识自己的懒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改正,促使学生能有效的进行自我调控。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良好的集体氛围有利于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构筑好班级心理环境,班级心理环境的核心内容是班风学风,“热情和谐”、“积极向上”、“勤奋进取”的班级氛围极易塑造班级个体健康的心理品格,学习懒惰的人会因为没有拥囤者而重新评价确立自己对于学习态度的再认知,放弃有意或无意的懒惰行为。班集体具有矫正学生行为的功能,几十个个性差异明显的学生因为一定的教育目标而组合成一个集体,为了实现班级共同的目标,有时要牺牲个体的利益,这对于自我中心的学生会是沉重打击,在受到班级同学的批评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行为。
        2、 积极的心理干预。


        懒惰成性是一种极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懒惰心理是关键的诱因,所以教育者要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过分懒惰的人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都有特殊的反应,如在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低效健忘、不能跳出懒惰的恶性怪圈。行为方面凡是与学习相关的都慢人半拍,易发脾气,容易自责,举止草率,有时还有攻击性行为……发展下去严重的会出现心理危机。积极的心理干预就是对学生心理不正常的状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战胜病态心理,回到正常的心理轨道上来。第一是攻心。教育者不妨采取在大集体中不点名批评现象,警告懒惰者提醒有懒惰心理倾向的其它学生。针对特别的懒惰者采取细致的心理咨询。先认真聆听学生懒惰的理由并且肯定都有合理的道理,与学生的懒惰有情感上的共鸣,信任学生,尊重隐私,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否定,教师可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把握学生的心路历程,及时咨询纠错。第二是调动家庭和社会正向干预。目的是让学生时时刻刻处在他们身心能承受的无形的压力中,没有机会找借口懒惰。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发展进步,是能刺激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灵,
        3、 进行针对性辅导。
        热爱学习,对学习有强烈兴趣的学生一般不会出现过分懒惰的情况,有一定压力的学习同样也不会出现过分懒惰。培养兴趣,给予积极的压力,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学知识,鼓励学生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指导自己的言行,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第一:教育学生平时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力,逐渐树立不达目的不放手的心理观念。第二:肯定学生一点点的进步,用放大法发大闪光点,学生在光环效应下不好意思永远走老路,不思进取。第三:启发学生有偷懒想法时能尽快寻求新颖的刺激物刹住懒惰的苗头。如不想做作业了,可适当休息,听听音乐,做做自编保健操,简单放松后一定强迫自己立即完成作业,而不是懒惰的拖下不完成。第四:引领学生由自发的自我调控过渡到自觉的自我调控。很简单的道理,学生可以学会懒惰,也可以学会不懒惰,虽然不懒惰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战胜懒惰会得到更多的心理快感,在此认知基础上实现有效地自我调控。
总之,小学生学习懒惰是一种顽疾,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格外注意。班主任以及各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改善教育手段,不断运用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挖掘潜能,以谋求学生最终克服懒惰心理,纠正懒惰习惯,和谐而又健康地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