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校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创业教育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孔鹏
[导读]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业市场有着前所未有的潜力。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也成了毕业之后一条不错的选择路径。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的新特点,细致描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
一、“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方面。创新和创业两者在内容和本质上是相同的,两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杰弗里将创新与创业两者之间关系描述成发动机与气缸,形象地描述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两者共同促进新发明与新技术的诞生。在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中,创业作为行动层面的创新,是具体的表现形式。而作为基础的创新,其程度决定着创业的成败。刘伟认为两者属于创造的范畴,不同之处在于,创业与创新分别为行动层面的创造和思维层面的创造。创新与创业两者具有内在追求的一致性,即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在人才的培养中,通过创业来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各个学者关注的重点有不同,有的“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借助互联网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平台。是高职学生自我提升,解决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将“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网络形式,更是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适应变革的体现。
     “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与其他传统的经济行业结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与互联网平台来推动传统行业发展的新模式,从而达到传统经济模式升级改造的目的。例如网上购物平台京东、天猫等是互联网+传统百货;支付宝、微信理财是互联网+传统银行;滴滴、优步是互联网+传统交通运输;饿了么、美团外卖是互联网+传统外卖餐饮结合……这些互联网+传统行业并不是1+1的累加,它们在一起是信息时代与传统的有效结合,产生了质变的化学反应,达到了1+1远远大于2的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作用。教育是创新创业的智力源泉,创新创业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国内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有自己独特模式的有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结合高校面临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各高校应抓住该机遇搭建新的创新创业新模式。
        1、机遇各个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借助“互联网+”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更加立体。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结合一定的模式进行创业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实现了部分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互联网技术加强校际联系,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现今通过互联网手段等系列网络在线课程将高校和优质的创新创业课程向全国大学生推广和开放。能够有效地解决各个高校本校创新创业师资匮乏等问题。再者,“互联网+教育”提升了学生积极性。“互联网+教育”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翻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挑战借助“互联网+”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和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互联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需要以教师更加熟练地掌握互联网技术为前提。在教给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相应的互联网技术。

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物联网、云技术及大数据等新工具。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会是一个大的挑战。再者,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就业平台拓展的同时也使得创业面临更多的挑战。
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1.创业的基本素质不足
    在“互联网+”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自主创业,创业热情日益高涨。创业门槛的降低加之社会舆论的宣传,可能会导致某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盲目“跟风”创业。他们对创业的理解肤浅,不了解创业的基础知识,缺乏对项目市场前景的分析和研判,同时在创业过程中不重视及时学习相关知识。此外,大学生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但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尚欠缺创业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情商素质,如洞察力、魄力、人际交往能力、责任感等,而这些素质对于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适时把握商机,积极面对挫折,善于利用人脉,进而获得创业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2.缺乏核心技术和优秀团队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应是拥有专业核心技术及专利,能够不断推出更新换代的新产品,占据产业链上游,促进公司发展。然而目前,很多大学生选择网店微商、快递物流、连锁加盟等相对容易的创业项目,没有将创业项目与所学专业结合,导致创业公司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极易被模仿、复制、进而取代。此外,经营创业公司需要优秀的创业团队,但多数大学生创业团队缺乏领军人物,缺乏优势互补,特别是不能处理好内部分工和利益分配问题,核心成员离开、团队解散的案例比比皆是。
3.注意网络安全隐患问题
    “互联网+”推动新业态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隐患和盲区。特别是目前中国对“互联网+”的第三方监管体系和动态监控制度尚不完善,法律尺度不明确,监督手段偏少,因此由互联网引起的商业诈骗、消费陷阱、交易安全、虚假信息等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每年因网络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达915亿元之多。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普遍对网络上的各种诈骗和陷阱缺乏警惕性,加之相关监管滞后、维权渠道不畅通,造成创业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某些大学生创业者脚踩法律红线,开展一些投机倒把的网络商业活动,从事以网络创业为幌子的新型犯罪,扰乱市场秩序,对社会和自身造成极大危害。
        所以我们要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研究进行回顾,进一步梳理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索“互联网+”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最大的帮助。
总结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现已在全国高校迅速推行开来。贯穿于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形成了以课堂和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各个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为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创了一个好局面。但同时也存在认识的局限性,部分学者对于“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较为片面,仅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而未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是发展的必然。再者,“互联网+教育”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会是一个大的挑战。如何将“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得更好,还需要更多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吕景泉,马雁,杨延,刘恩专.职业教育: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9)
[2]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网络化”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3]张有声.从互联网+入手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01)
[4]黄兆信,赵国靖,唐闻捷.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J].教育研究.2015(07)
[5]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