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的定位与培养对策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康飞
[导读] 职业教育中的“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不同的要求
        摘要:职业教育中的“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不同的要求,那就是要求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像普通教育教师那样能“动口”,更要能“动手”,理论之师、技能之师,是曰“双师”。本文通过分析"“双师型”教师的含义,从“双师型”教师对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 “双师型”教师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双证
        在职业教育中,根据职业的教育的特点和教师的能力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具有教书育人,又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要求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在职业教育界,有它的专有称号—“双师型”教师”。
        一、什么才是“双师型”教师
        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说法和定位有很多,相关学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种:有的学者认为: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而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论”,认为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做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
        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的业界认定观点很多。总的来说,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职称和专业技能合格证书的教师。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常规教学的能力,而且还应该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和岗位实践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
        要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专业化,需要教师本人做出非常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指导,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浓厚的氛围与良好的条件,使广大教师摆脱盲目摸索、低效劳动和重复研究,加速成长的进程,其主要做法是:
        1.宣传教育
        我们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告诫老师们要成为“双师型”教师贵在自我奋斗,要求教师一定要忠于事业、牢记使命,要乐于育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要勤于学习、提升自我,勇于反思,锐意创新。同时我们教师的职称与技能证书与评职称、结构工资制紧密挂钩,加强教师教学成果和技能竞赛的评选、奖励工作,大力表彰优秀教师。
        2.社会实践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学校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与企业接轨,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企业第一线,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一是不定期地组织全体专业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增加感性知识。二是在暑假或教学任务不很重的情况下,抽调部分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接受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从合作企业一线职工中选拔聘请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3.学历进修
        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里,即使在今天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如果不注意“充电”,也终究会因为知识、意识等的陈旧或匮乏而落后于时代。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的进行学历进修。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规定:没有达到规定学历者,必须取得规定学历。并鼓励已经取得规定学历者攻读硕士学位。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要严格审查职业资格,更要严格专业技能的考核,切实把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来。
        4.技能培训与考核
        根据学校教师培养机制,制订多项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和考核。具体方法有:一是定期分批选派素质好的专业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学习并参加技能等级考核。二是在教学和生产实习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训练,与学生一起参加技能等级考核。三是建立教师自我培训机制,通过自学自培,不断提高完善。四是请专家学者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作专题讲座,每年由学校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两方面的“应知应会”考试,并将其成绩纳入教师的考核。
        三、新时代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新要求
        自国务院制定《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智能制造作为其重要抓手,正全力推进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制造,到2025年跨入制造强国行列。“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新趋势。由此可见,实现中国制造跨向智能制造这一宏伟目标,新型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双师型”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智能制造时代,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对专业能力要求方面,一线劳动者在智能化工作环境下,不仅在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岗位能力方面需要通过复合达到精深的程度,而且还要掌握可迁移的软技能和更高阶的职业素养。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当以职业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重视学生软技能的培育并渗透相关的职业素养,而不是仅仅拘囿于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当然,渗透职业核心素养并非机械地脱离工作任务,而是通过挖掘职业领域核心素养的深层内涵,并以此为逻辑主线开发课程,为学生适应高速变化的智能化工作环境服务。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范有序地发展,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各大院校愈来愈紧迫的任务。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前提,也是提高新时代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和保障。教育在于人才的培养,而教师是最关键因素,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任重道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胡益龙,李晚芳.转型背景下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7(02).
 [2]李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02)
 [3]史红英.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以武昌工学院为例[J].科技广场,2015(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