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学习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全国兴起的国学热也使得文言文更加得到重视,但文言文的学习枯燥无味,也使得学生叫苦连天。针对于此,教育者也在不断探究教学方法,本文针对将小组合作模式下思维导图应用于文言文复习中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思维导图;初中文言文
引言:在初中语文的学习当中,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重中之重,在日常学习过程当中,由于文言文的枯燥晦涩,很多学生对此产生畏难情绪,复习课显得更加被动低效。而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引进思维导图进行复习,会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自主学习,从而使文言文复习高效。
一、小组合作在思维导图中的重要性
(一)、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使用起来既简单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思维工具。将思维导图运用在语文文言文学习当中,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生在知识、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学生的无限潜能,对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有着很大帮助,帮助学生轻松学习文言文并理解吸收。
(二)小组合作对于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在以往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都是由教师指导来完成的,使学生对于学习没有积极性,也不愿意参与其中。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学生学习积极自主,化被动为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思维导图时也可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在此模式下学习文言文,可形成学生的团结竞争意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改变传统模式下的教师“一言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自己的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升,大大提升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也会引发“头脑风暴”,不同学生的思维引发碰撞,从而开创新的思维。
二、如何将小组合作下的思维导图引入初中文言文复习的课堂中
根据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可让学生合作总结知识点,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讲解,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对其做任务分配,最终在学生共同努力下完成整个单元的复习思维导图。例如,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短文两篇《陋室铭》与《爱莲说》的复习课。两篇文章内容与形式比较相近,对此,小组人员可以对这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进而共同制作出一份专门用来描述两篇文章异同点的思维导图,如这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陋室铭》是说淡泊名利的高压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爱莲说》则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再如二者皆是托物言志的名文,而在表达方式上这两则短文都是集描写、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的。两者的差别就在于《爱莲说》将莲拟人化,进行了人格化描写,而《陋室铭》则是对环境进行了具体的描写,通过这一方式表达了自己的高洁情怀。这样便能够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两篇文章的内涵。在讲解两篇文章的重点知识时,教师可交由小组自行分配组员学习任务,由组长组织逐一进行复习文章内容,两篇文章可由小组组员抽签决定所选篇目进行制作思维导图,小组内自行安排各自角色,共同探讨思维导图的构建,在将文章重点词汇呈现在思维导图中的同时也要负责复习内容的拓展延伸,最后选出小组代表在课堂进行展示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每个学生都在过程当中掌握两篇文章的重点、难点。
此外,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文章的内容进行整理,择取出关键词来制作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将文章有机整合在一起,同时这也会对学生背诵起到帮助。
例如,在讲解《曹刿论战》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战前、战中、战后当作思维导图的主要枝干,进而从文中搜索关键词地点与人物,如长勺、曹刿、乡人、鲁公等等,接着以这些人物的行为特点为关键词建立下一分支如鲁公将战,理由“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等等,曹刿请见的理由“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等等。教师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的主要框架,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到文章中寻找相应的关键词安插其中,加深其对本文的理解,提升学习文言文的效率。
三、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改变传统课堂模式的教学倡导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共同学习交流合作制作思维导图时,总会有一些所谓的“班级混子”的存在,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做以引导,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发展期,没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在合作学习讨论当中,由于没有教师的“看管”学生会懈怠懒散,由于这些消极负面的因素导致其不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当中。针对此现象,教师可做及时引导,组长也在关键时刻起到重要作用,使组员都能参与其中,同时还能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体现团结友爱的精神。小组合同下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将教师从课堂当中解救出来,这不意味着教师可在一旁坐享其成,在过程当中没有教师的管教,可能出现很多问题,教师需要时刻观察、及时引导并加以修正。
(二)具有创新思维,不做“新传统”
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也根据做了改革,同时教师也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传统语文文言文教学课堂或复习时期,都会产生高能低效的效果,教师自顾自的教学,学生的状态也是多种多样,面对枯燥的文言文也是毫无兴趣可言。教学方法的不得当将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成为了煎熬。另外,教学效果不好一部分也是教师的教学策略探索不够,面对考试只会使用题海战术,学生面对如此教学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是停留在背诵及默写当中,没有语文思维也不会理解文章内涵。教师使用小组合作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创新,敢于提问创造疑问,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在问题中提升,也在问题中扭转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打开学生思维使头脑更加灵活,也在此过程中学会分析思考。
(三)跳出考试,使学习更有意义
传统模式下的教师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升学率,而在此模式下的学生学习也是为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而仔细想来,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在一张狭小的试卷上又怎么会全部展现出来。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经典,其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志向与哲学道理,这些都是考试考不到的,与考试的目的有所冲突。学生的学习要有意义,现如今有多少学生,考试之前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考试之后一个月就忘得干净,当这些重要的知识变成了短期记忆时,我们学习的意义又在何处。虽然应试教育下考试的成绩极其重要,但背后学生未来的发展才是学生一生幸福所在,教师的教学目的也要摆正,不能为了考试而教导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思维导图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刻挖掘文言文背后的高尚情操,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思想水平,使思想得以升华。
结束语:
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小组合作下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被不断借鉴与提升,对于教学模式的开发探索需要不断研究与改正。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如何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自主的学习,这是当代教育者需要长时间思考的话题,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教学模式得以深度开发,更大范围的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蓉.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2]蔡晓琳.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1:115-117.
[3]王候毛.初中文言文学习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杜静著(1977.06-),女,汉族,湖南娄底人,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