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媒体”教育:疫情下家园互动的“新宠”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许金芳
[导读] “融合媒体”是多种媒体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媒体,是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类载体融合运用的一种新型媒介
        【摘要】“融合媒体”是多种媒体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媒体,是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类载体融合运用的一种新型媒介。而“融合媒体”教育就是在活动中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图片、文字及视频传播,从而实现教育目标。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都无法如期开学,传统教学模式势必不能正常进行。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且基于“严禁幼儿园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的要求,如何开展有效、便捷的线上教育活动则成为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着重从疫情下幼儿教育活动方式重塑为切入点进行探讨,主要围绕疫情下幼儿教育活动开展现状、“融合媒体”教育活动的利弊分析以及“融合媒体”教育活动的未来三个问题进行深挖,进而阐述后疫情时代幼儿教育活动方式的重塑可能性。
【关键词】“融合媒体”教育  疫情  家园互动
        2020年新年伊始,迎接我们的不是爆竹声声辞旧岁,而是住家防护抗疫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停产,学校停课。人人都对集聚行为产生恐慌。学校作为一个人口密度大的集聚场所,在当前形势下势必不能正常开学。而教育教学却不能因为疫情影响而耽误进度,“融合媒体”线上教育活动应运而生。
        一、“融合媒体”教育活动的实施与体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推进,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当然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高。面对“新型”肺炎的突如其来,孩子不能正常开学,教师不能正常教学。但也不能阻挡老师“教”、孩子“学”、师幼“互动”、家园“互动”的想法。于是,就开展了一系列“疫情”下的“融合媒体”教育活动。
        (一)教师“融合媒体”教育活动的学习与运用
        在这次“新型肺炎”期间,无论是网络,还是电视,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教育教学多媒体资源。在众多新媒体的冲击下,作为专业的教师队伍,我们应该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出一些符合我们实际教育活动的新媒体资源?这是我们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首先,改变观念,融入线上活动。教师要改变以往线上“融合媒体”教育活动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的观念,要树立起线上教育活动是一种独立与线下传统方式的新型教育模式。在目前的疫情下,是唯一一种能开展的有效的教育模式。在这种观念下,才能置身于教学的世界去探求线上“融合媒体”教法学法。其次,练好本领,选好教学资源。网络信息往往纷繁复杂,多种多样,无法取舍,这就要求教师们抱团研究。以我园为例,采用教师组团进行教材选择,用头脑风暴及经验介绍等方式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学习,把每一次线上“融合媒体”教育活动做好。最后,得心应手,做好教学过渡。学习了“新媒体”的技能,接下来就是将传统的教育教学与学到的“新媒体”技能运用结合起来。如我园在“这个超长假期”中为了让孩子的宅家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推送了一系列丰富且有意义的宅家小游戏、雁儿电台、微信视频连线的“融合媒体”教育活动。在“宅家小游戏”活动中,我们每一位老师也是充分学习与运用了培训时的这些“新媒体”技能。制作好的“宅家小游戏”,不仅弥补了孩子因为疫情无法开学见到老师,而且也可以学习到更多好玩、有趣的宅家小游戏。比如:我就制作了一个“宅家小游戏”——折纸《“爱心”心愿卡》。在这个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我就运用了手机新媒体软件剪映,讲解心愿卡的制作过程,和孩子做互动。这样的一个视频,不仅不输给传统的游戏,甚至更胜一筹。比如,传统的折纸游戏,我们虽说可以面对面一步一步教授,孩子更能直观、容易地学会方法。但是,这样融合新媒体的视频可以更加自由地操作,孩子可以根据老师视频中的操作进行逐步学习。当错过了重要环节,还可以重新再回看。整个过程,孩子可以自己操控。最关键的一点,孩子可以自己进行思考,而不是像传统的方法一样一味地请教老师,而是自己通过回看、重复操作等方式进行思考、探索、从而完成任务,更具有趣味性,更具有挑战性,更加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二)幼儿“融合媒体”教育活动下的生活与游戏
        因为“新媒体”技能的学习,教师制作的“宅家小游戏”、“雁儿电台”等“融合媒体”教学资源,也就不断地提高。当然,这最幸运的就是我们的孩子们,这为他们的“宅家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也变得更有意义。
        在“新型肺炎”疫情较为严重时期,每天推送的“宅家小游戏”,孩子自己点开观看,自己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比如,之前有一期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活动,孩子们跟着这些“融合媒体”教育视频,了解病毒、知道“最美逆行者”、做运动等,不仅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本领,而且也丰富了因不能上学的“宅家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维方式得到了锻炼,表达能力也有了新的提高,动手能力也变得更强。
        (三)“融合媒体”教育活动下的师幼互动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要在一日生活中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处处体现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 [1]比如,之前说到的“新媒体”技能下的《“爱心”心愿卡》,就明显比传统课堂更具有生动性和活泼性,因为学龄前的孩子对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有趣的事物最为感兴趣。除此之外,《纲要》中还提到:“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2]例如,像“雁儿电台”、“喜马拉雅”APP等“融合媒体”下的教育资源,正好发挥了这一积极作用。幼儿对声音、图像的敏感度,就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思维,去创造、去想象、去探索,从而帮助他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融合媒体”教育活动下的家园互动
     疫情期间,除了利用手机进行电话、视频、微信群等较为传统的方式与家长、孩子进行互动、交流之外,我们还通过集团“微校通”进行推送各种丰富多彩的“宅家”资源,供家长朋友参考、孩子学习、游戏,让家长多方位了解集团在“疫情”期间所开展的“宅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孩子喜欢这样的“融合媒体”教育活动,连家长也跟着孩子一起玩、一起游戏。可以说,不仅和孩子一起过了一把“孩子瘾”,而且也大大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在这次“疫情”期间,家长经常会在微信群分享孩子在家的一些活动。比如:制作美食、一起制作手工、故事分享等,这让老师也对孩子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有了更好的了解。当然,这里还要说一说疫情期间“每天的健康接龙”,也出现了很多高效、便捷的接龙、统计软件,比如:腾讯文档,就是一款不错的软件。这种“新媒体”软件的出现了,加快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家园之间因漏看信息等引发的问题。
        二、“融合媒体”教育活动的利和弊
    (一)“融合媒体”教育活动的优势凸显
     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激励教师去探索传统活动模式以外新颖的活动模式——“新媒体”活动与传统活动方式相结合的活动模式。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虽说一开始,我们对这样的“新媒体”软件比较陌生。但在不断地学习、探索、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在制作教育视频、音频时也更加精致、丰富。
     在家园共育方面,无论是师幼之间、亲子之间,还是家园之间,“融合媒体”教育活动的运用,都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师幼关系来说,活动中更加灵活、有趣、自主,不仅孩子乐在其中,而且老师的活动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亲子关系来说,“融合媒体”教育活动的推出,不仅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而且家长也感受到童年的乐趣。对于家园联系来说,老师能够获取孩子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从而给予家长更好的育儿方法;而家长也能较为直接地和老师取得联系,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教育活动实现方面,“融合媒体”教育活动是通过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孩子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学到了本领和知识,而且也从中得到了乐趣。这不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吗?
        (二)“融合媒体”教育活动存在弊端
        1. 视力影响较为突出。
        “融合媒体”教育活动主要采用手机、电视、电话等各类电子产品进行进行声像互动教学。一方面要求幼儿需要时时盯住电子产品才能从教师一边接受信息,另一方面教师甚至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盯着电脑等寻找素材。这种过度运用电子产品,对身体尤其是眼睛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2. 活动效果不易检验。
        “融合媒体”教育活动虽然具备互动互通的能力,但是相对于面对面教学还存在不足,尤其是体育活动过程中呈现的问题,教师只能形态展示,不能进行手把手教学,对幼儿错误动作也只能用言语形容,不能动手纠正。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幼儿注意力问题也要引起重视。“融合媒体”教育活动往往在自己家里面,没有呈现出传统活动的应有氛围,教师在注意力训练,环境控制上也显得力不从心。这样一个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有时候会不能很好进入学习状态,有些甚至在父母陪伴也下进入不了角色转换。
        3.“融合媒体”教育活动物质条件要求较高。
        “融合媒体”教育活动是基于视听网络才能建立。在疫情期间,我们也发现这类教育基于的硬件设备依赖性较大。我们在活动中发现,刚刚开始活动往往会遇到服务器响应迟缓,活动不顺畅的情况等。还有一个就是在广大乡村,网络建设往往与城市难以比拟,造成活动卡顿,效果不佳。
        三、疫情后“融合媒体”教育活动的未来
        虽然“融合媒体”教育在疫情期间真的是“新宠”,非常受老师、家长和孩子的欢迎。但是,“疫情”过后,回归幼儿园,传统的教学方式又将占主导地位,教师们又该如何看待这样的“融合媒体”教育活动呢?我们不能绝对说“融合媒体”教育活动一定优于传统教学,也不能绝对说传统教学一定占主导地位。我觉得,还是需要适时、适地而定,这是接下来我们教师需要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融合媒体”教育活动是一种新型教学趋势。“融合媒体”教育活动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快捷。在疫情后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也不能跟以往一样进行主次认定。甚至我们可以采用疫情期间的教学经验进行“融合媒体”教育活动,把线下教学作为补充。
        第二,重点评估改进“融合媒体”教育活动弊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肯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缺陷。融合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活动手段来讲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分。但是这种活动方式客观上还是存在弊端的,如前文提及的眼睛近视、基础设施依赖性等问题。要结合幼儿实际,采用定时定点定量的方式进行新媒体活动,采用护眼设备进行终端播放,这样既能运用融合媒体的声像互动优势,也能一定程度避免他的不利影响,将活动效果最大化。
        第三,“融合媒体”教育活动要重视活动反思。融合媒体教育的特性决定了他带来趣味性。融合媒体中各种教学素材从角色生动、色彩丰富、声音逼真,很容易让幼儿沉浸在虚拟的世界,注意力也很容易被虚拟的世界吸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素材制作、引申控制等活动把握上有更高的要求,能出能进,能屈能伸。
【参考文献】
[1]张红霞.新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实践运用初探[J].学周刊,2020(03):178.
[2]石伟.谈新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9(26):44.
[3]韦艳秋.幼儿园新媒体平台的运营与创新[J].传播力研究,2019,3(24):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