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初中生物课堂始终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苏福连
[导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提升核心素养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书本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用所学知识创造价值,最终,是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冯友兰说过,“教育是使人作为人而成其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是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的人的人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均衡的发展的前提下,尊重每一个学生。生物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在自然、农业、工业和医学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将核心素质的培养贯穿初中生物课堂始终是生物事业在前进道路中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物课堂;探究;创新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国家一再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中最主要的是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我国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生物课堂,不仅要拓展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育中掌握一定的技巧,运用到生活中。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赏析能力、创新能力,为以后可能面临的考验做足准备。那么该怎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1.以学生为本,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和教学,切记不能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教育教学。学生是有生命意蕴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施教。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给学生思考和答辩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人,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容器而机械地灌输,我们始终要明白的一点就是“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具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应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前瞻思维。
        我们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课堂的氛围主要有三种,积极型的、消极型的,对抗型的。我们主要谈一谈积极的课堂氛围,主要是师生双方均有饱满的热情;教与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课堂井然有序,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总之,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够将严肃与认真、宽容与严格有机统一,形成一种张弛有度的课堂效应。
2.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初中生物主要是一门以认识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探索,对各种生命的探究。新课改提倡教育生活化,所以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可以将生活融入教育中,比如讲解植物的生长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进行盆栽种植,不间断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让学生记录每天的植物变化。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记录总结相关技能的提升。
                学生的实验不管进行得好与坏,都要有一个评价的过程,这关乎到学生的成果体验,做得好的,可以就自己的实验和观察做一个分享交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树立了这些学生的自信心,也更能够助长他们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

对于实验不太理想的学生而言,正面的评价更为重要,教师的鼓励可以让学生振作,并去总结失败的原因,以促进学生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美好品质。
3.开展课外活动,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课外活动是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校园是教学可以利用的一个极有利的场所,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的需求,在校园的合适场所进行一场课外活动或者课外教学。首先,在室外进行活动或教学可以让学生身心放松,由于他们的好奇心,会使得他们对课外活动格外感兴趣;其次,课外活动有助于巩固所学课堂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运用于课外活动,从而有助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性;再次,课外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此过程中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将自主地、自动地动手、动脑观察、思考、制作等,自然有利于各种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最后,课外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立场。比如聆听一场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讲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不仅提醒自己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还会监督其他人保护环境。这一些都是课外活动可以带给学生的不一样的教育形式,我们要灵活地找到教育契机并恰当运用。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打开新世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现代化,无尘粉笔、移动黑板、广播、电视、投影比比皆是。既然有了这么便利的教学工具,那么好好利用则能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生物学科有很多的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那么动态的教学视频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了,学生通过直观地观看,可以提高对该过程的理解。也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众多的图片以及实验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可以播放一些其他国家的一些相关知识,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窗户,让他们的思维不局限在小小的课本,还有更远的中国,更大的世界。这使他们对未来的期待有很大的帮助,他们思考问题也不会那么局限,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上已经种上了大大的世界。
5.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训与完善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只有教师具备完善的核心素养,才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这需要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以及教师自身的努力与钻研。首先,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教师的热情是可以感染到学生的,如果教师充满激情地进行教学,那么课堂也不会是死气沉沉的。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教师热爱学生,换来的将会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其次,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自己所教学科,能够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并能结合本班情况进行教育教学,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巧的教学设计以及高效的教学策略,会让学生学到扎实的学科知识。最后,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教师工作是一项兼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工作,繁重的课后作业批改也会增加教师工作的难度,这时候,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学生当作自己释放压力的出气筒,学生是有自己思想与主见的人,他们能够辨别事物的好坏。教师应该具有理性的思维,合理地排解自己的压力,在学生眼中留下一个积极乐观的印象,这对学生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
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核心素养的提高对于整个生物课堂的教学都是大有益处的,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并在生活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各种技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始终,这是促进教育事业大力发展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效手段,我们需要不竭余力地去深入实践。
参考文献:
【1】:蒋卫娟·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2:100-120
【2】:王芳·论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之生物课程教学策略的创新【J】.中学生物教学,2018,23(1x):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