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活泼爱动是其本性。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足球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需求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足球运动能够提高人的身体各项机能,例如速度、耐力、灵敏性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的身体体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求,采取游戏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本文首先分析游戏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完善措施,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
关键词:小学体育;足球教学;游戏教学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归其根本,游戏教学法属于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也是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在小学足球教学活动中融入相关游戏内容,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足球本身属于一种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抑制学生学生的主动性,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另外,体育游戏也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娱乐性、竞技运动专项技术有着密切关联,将其贯穿于整个体育活动中,对体育教学训练产生重要辅助效果,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
(二)促进学生身体发育
有针对性的开展足球技能训练,使足球游戏真正融入到小学生的足球体育课程当中。适度的训练强度,更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发育特点,在趣味性的足球游戏当中,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技能。因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骨骼密度较低,但凡出现创伤后变形的可能性较大,但因肌肉力量水平有限,肌肉耐力不高,极易在体育运动中出现疲劳感。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守学生身体的变化规律,适当融入体能训练,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将“学”与“玩”相互融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规则与基本技能。
(三)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开展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尚未给予游戏教学高度重视,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氛围死气沉沉。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法,直接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满足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师应适当融入一些小游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与锻炼身体。选择小组对抗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与团结协作能力,既能够掌握相关要点内容,也能够放松身心,真正做到劳逸结合,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足球的乐趣。
(四)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与小学足球游戏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小学足球课程的开展,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身体素养,还应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在小学足球游戏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其团结协作能力,形成乐观、坚强地意志品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系统研究,借助游戏化足球课程模式的实践,提高学生对足球的热爱程度,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并增强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一)选择最佳游戏内容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体育教学当中的游戏内容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师应根绝学生的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将足球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学生在学习颠球动作技术时,游戏的设计可以是双人合作颠球,也可以使双人轮流颠球,彼此相互配合。
在学习运球技术时,可以开展运球变向游戏,也能够进行绕杆运球接力赛。在学习接球技术时,通过做不定位的传接球游戏,学生对来球进行判断,对其进行精确定位后再合理跑位。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足球游戏,既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足球技术,也能够感受到足球的魅力。
(二)组织趣味游戏活动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组织工作属于重要环节,甚至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开展足球教学活动时,适当融入足球游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生运球时,可选择直线式的足球运球法,但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设计曲线式的运球方式。在教学生传接球时,通常采用面对面的组织形式,几个学生相互合作进行传接球,学生还可学习抢断球、头顶球等足球技术。随着组织方式的改变,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出更多挑战,在练习的过程中认真主动投入其中。
(三)优化游戏教学结构
在足球教学中,游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游戏既能够融入到教学的某一环节中,也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例如,在准备环节中,可以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游戏进行练习,例如头顶球、带球的S形跑。将这些游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达到热身的目的。当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球性之后,能够为后期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学习与足球相关的技术时,教师设计与足球技术相关的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技术动作,适当变换练习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足球技能。
(四)考虑学生实际需求
在开展足球教学活动时,游戏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融入一些技术性与娱乐性等内容,将游戏运动的特色充分凸显出来。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游戏的难度也逐渐增加。例如,在低年级足球教学中,可选择适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游戏,足球比赛、射门比赛、运球传球比赛等。在高年级足球教学中,可融入一些竞争性较强的内容,将足球的力量与耐力凸显出来,远距离的运球接力、踢准和踢远比赛等。循序渐进的增加游戏的难度,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三、结语
总而言之,所谓游戏化足球教学,是将足球教学和游戏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足球教学质量的同时,愉悦学生的身心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师高效完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内容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学生技术水平并培养其意志品质,保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进行有效教学,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A]. 杨明辉,裴小艳,向敏.《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 2017
[2].以创新求是精神 全面深化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综合改革——兼论我校学科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J]. 刘青.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4)
[3].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其训练方法探析——基于悬吊训练、振动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本体感觉功能训练[J]. 季磊.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作者简介:徐会丽(1993-03),女,汉族,籍贯:河南省驻马店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中小学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