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西木沙尔·米马尼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是技工学校的非常重要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本文主要对技工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希望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技工学校;教学模式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步伐,技工学校相继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取代传统计算机课程,因此,对技工学校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分析与计算机课程之间的差异,促使技工院校信息技术课有效开展。
一、加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目前,技工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为了完成两个目标。首先,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其次,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办公意识与习惯,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程与传统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大的差异,通常计算机课程仅仅将计算机使用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1]。然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明确了教育目标,要以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核心内容展开信息技术教学。从最初的技能学习转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进而可以快速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此,技工学校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的理念,满足课程发展需求。但是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过于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久而久之,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失去兴趣,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价值。
        想要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要学生学以致用,要学生不断接受新的知识,进而实现有效地运用,在逐渐使用过程中,感受其中的成就感,从而感受信息技术的巨大魅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信息技术学习与运用中。首先,引导学生将掌握的信息技术实现充分利用,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通过网络渠道去搜索相关学习资料与内容,逐渐培养学生评价以及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其次,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与其他学科教师保持密切地联系,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科学合理整合,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渗透与传播,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与进步,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得提高。最后,教师针对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层,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根据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结合文字处理知识进行学生刊物、作文以及黑板报的编排设计,用Excel表格对期末成绩进行整理与分析。当教师针对学生采取这种综合性实际教学活动,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逐渐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选择类比教学法,实现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
        从构建主义学习观念来分析,学习不是单方面接收信息,而是需要激发主动意识,根据自己经验背景,对外部传来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与甄别,从而实现信息内容的加工、转化与处理,获得对自己有意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教学法,让学生以原有知识经验作为背景,对新接收的知识重新编码与认识,逐渐构建成为自己理解的知识内容[2]。
        例如,在学习选择文件对象时,可以通过shift与ctrl这两个键的结合选择连续或者不连续的文件对象,用鼠标拖动选取要选择的文件对象。在Word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选择文字部分,也可以用shift与ctrl键结合的方式来选取。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
三、使用比喻法,实现知识的延伸
        所谓比喻法就是教师要选择形象性比喻的方法将书本知识进行传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通常比喻法可以分为故事比喻法与实物比喻法两种。这两种方法会根据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特点展开。故事比喻法就是将信息技术知识通过故事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例如,当我们在学习Windows操作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下,学生听得非常入神,效果也非常突出。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实物比喻法,就是联系物体本身然后展开想象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捕捉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引导学生联系到课本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将Windows操作比作成为基石,将其他应用软件比作生活中工具。这样一来当学生拿到生活中的工具之后,会马上联想到学过的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延伸作用。
四、采取联系教学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联系法就是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方法,主要根据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需求,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对学生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对学习会逐渐失去兴趣,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基础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融合,逐渐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实现知识的升华[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操作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学过的知识进行串联,让学生既可以接受新的知识,同时也巩固之前的知识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结论:
        综合上述,技工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与知识性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选择符合的教学方式,在逐渐实施过程中,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与模式,结合其他学科特点,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基础,通过比喻法与联系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制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信息意识的提高,最终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与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微.技工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法探讨[J].成才之路,2012,(6):72-72.
[2]杨飞亮.试谈技工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7):174.
[3]杨玉臣.浅议技工学校专业课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探索科学,2019,(2):204.
作者信息:西木沙尔·米马尼,男(1981.01.15—),维吾尔族,新疆莎车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