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科技应用已从工作逐步扩展到生活中的点滴,其中便体现在教育领域。传统教育以老师教学课堂内容、学生听取知识为主,教学软件应用为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现在,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种模式主要通过雨课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老师和学生联络在一起,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暂时未成为教学方式的主流,但其在教学活动中已占据一定地位。
关键词:智慧教育;雨课堂;混合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指将线上线下教学形式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其中线下主要通过老师进行课堂讲解,传授知识;而线上教学可应用教学软件,如PPT、课堂直播,大学慕课等进行。如今智慧教育方式正在不断创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选择。同时,在这样的趋势下,雨课堂的应用一方面扩展教学知识点,极大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将围绕智慧教育环境下,雨课堂如何实现教学模式混合化进行阐释。
一、雨课堂
(一)简介
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其目的体现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趣味性。这种教学极大应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即课前准备、课堂设计和课后复习三阶段,极大提升了“教”与“学”的效应[1]。
(二)设计思路
雨课堂设计思路可分为四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实现师生沟通及时,实现师生互动便利化和为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二、混合式教学
(一)传统教学模式
1、概述
传统教学模式是将老师和书本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老师们负责在课堂上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纳老师讲授的知识。
2、存在的不足
(1)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反而较为被动,处于接受知识的角色。这易使得学生失去自由发展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习惯性接受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2)学生们的差异性未得到重视
我们知道,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对象是在座学生,教学内容也是面向这些学生。但不同的学生,其接受和理解知识的程度不同,后期知识点应用程度也将不一致。所以可以了解到,传统教学模式虽能通过老师讲解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差异,教学效果也将有所不同。同时,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和渴望未得到满足。
(3)师生交流未及时反馈
传统教学强调“教”与“学”两个过程,其中,老师负责知识讲解者的角色,为学生们解答学习上的困扰和疑惑;而学生则是接受者的角色,负责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不难发现,两者角色定位说明教学过程中缺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仅限于学业上的交流。
(4)教学技术应用不广泛
尽管在现有教学模式这,教育技术已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将教学课件以PPT、视频、直播等展现出来。但其实际应用仍不广泛,在教学领域中处于辅助地位。
3、传统教学与混合教学的比较
传统课堂虽然弊病丛生,但目前的教学技术发展远不足以改变它固有的运行模式,难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更难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不足相比,课堂互动是混合式教学的最大优势,并且所有互动结果均可数字化,学生后期复习课程能够详细了解课堂流程和知识点思路。但这种新型课堂可谓成也互动,败也互动,尽管教师通过手机直播课程,但学生在这种情况,是否能做到认真学习和自主学习,特别是学习自主性不够的学生,又将如何保证课堂效率。
所以,传统教学与混合教学各有千秋,混合教学要广泛应用到教学过程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2]。
(二)混合式教学
1、混合教学模式构成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以雨课堂为平台,将慕课学习、直播教学、线上作业与考试相衔接的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
(1)慕课学习是指将课程教材基本内容和知识理论体系教学落实化,丰富教学素材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本堂课的教学知识,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中。
(2)雨课堂是指以直播教学形式将师生联络在一起,教师可通过直播展现教学内容,学生则可以在直播中自主接纳和理解知识。
(3)课外作业是指为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在课上或课后,老师将围绕本节课教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三)雨课堂应用与教学活动
雨课堂直播在混合式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教学活动中。具体情况如下:
1、课前
(1)进入班级
通常情况下,课程讲授老师将会在学生班级群聊中分享雨课堂班级邀请码,并标识课堂名称。学生可通过以下操作进入班级,即长按图中二维码进行识别并加入班级,或是通过邀请码进入班级群聊。以上两种进入班级的方式,可任选其一,其后便能进入直播间,观看老师的直播或是回放视频。
(2)课前预习
一般来说,本次课程的老师将会公布本次课程教学流程,其中流程包括签到、教学内容或知识点、课堂讨论或课上、课后习题等。部分教师也会将此次课程相关材料发至班级中,方便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以便课堂教学时及时向老师咨询有疑惑的地方[3]。
2、课上
(1)投票
运用雨课堂投票主要是为了调研学生思想动态,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通常来说,老师发布投票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是调动学生教学和接受知识的主动性。例如,老师可通过投票安排下一节课需参与教学直播的学生,促使该名学生学习自动性和自主性,为师生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
(2)测题
测试题目一般会在课堂或课后进行。有些老师为了解学生教学情况,督促学生课堂注意力,会将测试题目安排在课堂进行。当测试结果出来后,老师便可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为学生们答疑解惑。
(3)互动
传统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交流较少,因此在雨课堂中应当重视这一流程,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互动对于师生皆有一定意义,一方面,老师能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本堂课学习情况以及在讲解中,有何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互动能够加强课堂带来的趣味性,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课后
混合式教学活动中的课后作用主要在于掌握学生的教学情况,对知识点把握的程度等。老师往往会选择推送复习PPT,包括视频或自带语音的PPT、测试题目等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
三、结语
不可否认,现代教育技术正不断丰富着课堂教学内容,雨课堂直播带动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们的互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雨课堂在教学应用时,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扬长避短,发挥促进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5):26-32.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3-11.
[3]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1):18-26+49.
作者简介:王文旭,男(1981.1.4—),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化教育。
课题:2017年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ARCS模型视角下基于SPOC的AOA课程智慧课堂构建及生成研究”(立项编号:SXSKG20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