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优秀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呵护和辛勤培育,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立德树人,造就人才的伟大事业中去。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不但要有满腔的工作热情,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以人为本,还要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涵养,有仁爱之心,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
[关键词] 教师;工作热情;教学方法;以人为本;素质;仁爱之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师水平,需要在如何做一个好教师上下功夫,不断思考和探索优秀教师的发展之道。做一个好老师,是一名教师的追求,也是做教师的奋斗目标。下面谈谈做一个好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满腔的工作热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知者不如乐之者。”教与学的过程都需要充满热情。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学生,能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对教学充满热情的老师,能够把上课当作一种事业。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热情,把上课当作自身价值的体现,在讲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水平,把学生当作是最忠实的观众,真正把讲台当作人生的舞台。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热情,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什么模式切入,如何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选择怎样的经典案例等,即要保证课程严谨,逐步开展,又要保证师生间有充足的互动,确保教师与学生充满热情。
二、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在上课之前充分备课,可以减少教学活动间过渡时间,避免教学的脱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采用案例、演示、提问、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枯燥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死气沉沉。常言说:愚蠢的老师是教给学生真理,而聪明的老师是教给学生获得真理的方法,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中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热情,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会油然而生,终将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要做到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一切从人出发,着眼于人的自我完善。一名优秀教师就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理解学生的感情。这样的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不会为学生一时一地的表现和成绩所惑,而是通过反复深入的观察分析和细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并不是不考虑社会需要,它的最终目标正是着眼于社会。因为社会化与人的自我完善是统一的,高水平的社会化必然以人的自我完善为基础,人的自我完善必然以人的社会化为前提。人的自我价值只有在社会的大舞台中得到肯定,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断的自我完善。我们强调提高全民族素质,也就是说有高素质的民族,才会有高质量的社会。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把人文关怀表现在: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及情感世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对自己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心态上,保持平常心态、平和心态,去掉功利心态、浮躁心态。有这样一句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四、要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涵养。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
每位教师都渴望自己成为名师,然而名师出名靠的是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重视因材施教,并具备别具一格的教学经验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出新问题,拓展新方法,将新技术、新思路引入课堂。作为一名教师,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要通过各种方式多学习、多阅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教学要与时俱进。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多阅读最新的书、报,多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中了解所教领域知识发展情况,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并将所学知识与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中加以运用。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学会使用赞美语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老师一定要夸奖她,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特长,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会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反之,教师的批评和指责不仅伤害了学生自尊心,还影响了学生良好的性格形成,甚至产生自暴自弃、偏激和攻击。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教师还要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既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自己教育素养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准备批评他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让情绪左右。事实上,只有教师完全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才能在面对任何学生时面带微笑,才能够在课堂被打断后依然全心投入,圆满完成教学过程。
五、要有仁爱之心。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有爱才有责任。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老师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离开了尊重、理解、宽容同样谈不上教育。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宽容,是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儿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不能因为有的学生不讨自己喜欢、不对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更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所谓的“差生”甚至问题学生,老师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帮助。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六、要敢于实践和善于反思。
从目前来看,新课程改革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行为滞后于理念。对于新课程的理念,中小学教师大多已经耳熟能详,“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教师认知并认可的话语,但是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行为尚未成型,行为与理念脱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七、要做快乐的老师。
做老师的心情常常是压抑的,但要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让学生快乐,你也得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窗口,让你每天都快乐,因为快乐的核心就是你自己,只有你真正快乐了,你才不会在教育行业留下太多的遗憾,只有你真正快乐,你才无愧于你的教师生涯。
总之,做一名教师并不难,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教师却很不容易,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探索,将“教”与“学”结合起来,经常与家长交流沟通,把教学当做事业,爱护学生,使学生成绩优秀,这样才能在教师岗位上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