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生活化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李松柏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化教学课程的开发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化教学课程的开发。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校本课程补充课本内容,为学生详细地解释数学知识,使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义。校本课程生活化能够为学生创设出活泼、求知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数学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生活化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生活化;意义;要点;策略
        一、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生活化的意义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都以课本作为唯一的教学依据,降低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生活化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本内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现出趣味性、人文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这增加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力,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独特的知识体系,突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命价值。而且,生活化校本课程还能为学生解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了学生机械、死板的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在数学中遇到的学习困难,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品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二、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生活化的要点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抽象、晦涩是数学这门学科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很多课程内容中的数学知识内容不容易理解,很难将抽象性的语言表达进行具象化的表现。因此教师在实践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将课程内容中的数学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结合,从而形成学生脑海之中具体的知识形象。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除了要在内容方面注重生活化之外,教师也要注重在教学方法上的生活化,做到语言表达直观形象,而且具有具体性。同时也要十分了解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在提高生活化程度的同时也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有效的评价学生的成长才会更具方向性,而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提高生活化的程度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加真实和自然,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变得更为深刻。而且生活化的评价强调的是全过程的评价,是对于学生知识积累过程的审视,同时也更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评判。使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体验的真实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宝贵学习精神。
        三、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生活化的策略
(一)整合教学资源,捕捉生活细节
小学数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灵活开展教学活动,适度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新课改强调了师生交流的重要性,在交流探究中学生能加强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资源,教师要注意把握生活细节,不要过度重视课文知识的讲解,而是要积极挖掘生活素材,加强学生对数学和生活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四边形》的教学内容开发生活化校本课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四边形,接着可以带领学生制作不同大小的四边形,让学生与组员讨论自己在制作中的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时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细节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四边形是一样的吗,可以将这些四边形分类吗,试着拉动自己做的四边形,会出现什么现象,生活中的四边形又有哪些区别,逐渐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现象总结出数学概念,发现四边形的规律,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新课改指出,小学数学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发和应用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学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调动起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发合理购房计划的校本课程,在设计购房计划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购房时要考虑的因素,如房屋质量、交通情况、现有资金、房屋价格等,提出问题“小明家先要购置某小区的房屋,价格为每平方米六千八元,想要购置一套九十八平方米的房屋需要多少钱?购置一百二十五平方米的房屋需要多少钱?”在计算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金额单位从元换算成万元,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小数乘法能力。接着,教师提问学生,小明家获得了拆迁补助上三十二万元,家中一共有八万存款,小区规定一次性付清房款可享百分之五的优惠。然后,教师再为学生提供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为小明家合理设计购房方案。这样学生就能自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三)组织实践活动,探索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开发教学资源,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生活化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购物的实践活动。首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商场的环境,与学生手工制作商品,之后再组织学生买卖自己的商品,自主定价和交易,在实际操作中深入掌握乘法的运算方式,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以此来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在开发和应用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入生活化的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解释数学知识,补充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春艳.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生活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26.
[2]张鑫.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3):101-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