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校合作下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曾惜莹
[导读] 结合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从自身的小学生教育管理经验出发
        摘要:结合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从自身的小学生教育管理经验出发,分析探讨了家校合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多角度论述了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希望对于今后全方位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所帮助,也能更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教育,心理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健康除了健康的体魄之外,也涉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来说,考虑到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从温馨的家庭步入学校,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对于学生的家长来说,学生则是他们能够多角度了解孩子的重要窗口,所以,家校合作则是对于保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家校合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必要性
        为了保障人们的心理健康,心理辅导或者教育工作则是后天不断积累的表现,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于社会的发展。针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主要就是从小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能提出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当然为了保障这套系统的有效发挥,则应重视家长的配合作用。利用有效的家校合作的模式,以保障小学生的健康心理的稳定发展,积极构建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小学生的独立性发展。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家长则是其最为信任的榜样,所以,学校的专业教育不可或缺家长的参与,同样,小学生的健康心理更不能缺少家长教育的内容。
1.2 可行性
        只有保障教师和家长的相互有效沟通才能有效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也是有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家长通过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能多角度了解孩子的情况,和教师一起来思考孩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措施,帮助孩子能认清困难,不断提升自我水平。同时,利用家校合作的模式帮助家长多角度认清学校的教育计划,能更加理解教师的工作,实现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都是希望学生能掌握丰富的知识,并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所以,他们都是共同希望能够构建正确的心理健康系统,这也是努力的方向。在学校中,教师则是希望学生都能够成才,从而保障落实好良好的和谐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断进步;回答家里,家长则应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积极构建温馨愉快的生活环境,从而全方位帮助孩子的健康成长。
2 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1 举办多种形式的家长会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和家长主要是通过家长会的形式进行,这对于大部分孩子都是心中的阴影,其也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大部分则是形式主义。在小学教育的阶段,家长会并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多则是不断加强和家长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从而能有效更为关注孩子的各方面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全方位帮助学生更快成才,起到有效的辅导作用。

因此,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的特点,应采用多样化的家长会形式,在家长会过程中并不太多要求家长的形式,也不局限于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就是就学生在学校的综合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和变化和家长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进一步保障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
        比如,教师可以将家长会的主题内容设定为“孩子做过最感动你的一件事”,在这样的家长会中,鼓励广大家长能够畅所欲言,积极交流孩子在生活中的小事,还可以包括孩子的无意识化的行为举动等,鼓励大家能发现自身孩子的闪光点,并能积极为孩子展示才能而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将学生最让其感动的事情分享给家长,这样一方面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家长眼中的学生,还能结合具体实例来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而并非仅仅关注学习成绩。帮助家长更为清楚认识到自己孩子的性格以及类型,通过有效的家长会,能帮助家长和教师都在不同程度有所收获。最后,教师和家长能从多方面了解到孩子的发展变化,以及在成长中的优点和缺点,让家长和老师都能有着较大的收获,认清孩子的个性化特点以及独特之处,在今后的日后生活中更为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
2.2 建立专门的“家校合作”工作室
        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利用多样化的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充分重视他们在小学时期的发展,一定要家长和学校给予百分百的关注,充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学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则应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家校合作”工作室,旨在有效帮助家长,使得家长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树立良好的育儿观念。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应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并能悉心听取家长对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的意见,鼓励家长对于学校活动提出中肯的建议,使得家长能够参与到孩子的每一步成长过程中,以便更好地能实现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此过程中,结合“家校合作”工作室的特点来看,还应重视如何提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规章制度,保证家长能够在一定的约束下更好地帮助学生活动的开展,落实好“家校合作”工作室的教育管理方式,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则是在人生发展阶段中非常关键的时期,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尽力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才能更为及时、准确的帮助家长掌握学生在学校的表扬,从而更好地来全面认识孩子的发展及变化,据此提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积极为学生构建无忧无虑、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这也符合新课标下小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桔红.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措施[J]. 学周刊, 2019年36期.
[2] 刘曼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索[J].   学周刊, 2019年34期.
[3] 沙文居, 张超.   小学生入学适应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3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