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 ——以南昌航空大学“三小”项目为例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曹阳 李奎
[导读] 南昌航空大学“三小”项目的创新创业模式属于国内高校比较经典普遍的模式,
        摘要:南昌航空大学“三小”项目的创新创业模式属于国内高校比较经典普遍的模式,具有一定的社会观察意义,可以通过对其的分析得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般模式。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三小”项目为切入点,对当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并掌握其对应的问题与缺口。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措施与建议,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三小”项目
        1.引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倡,不仅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也能够对今后大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但从目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来看,该教育还有些漏洞亟待完善。
        南昌航空大学“三小”项目面向在校全体学生,鼓励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参与,是一门活动型课题,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三个层次要求一致,此类创新创业模式应属于国内高校比较经典普遍的情况,所以其具有一定的社会观察意义。可以该项目为切入点,分析其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总括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以给其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类似模式提供一定参考,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2.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第二层次,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潜力与意愿学生,提高其基本知识与技巧;第三层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以项目、活动为引导,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认识、实践模拟四个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可以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引导学生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环境,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2]。
        3.南昌航空大学“三小”项目
        从2006年起,南昌航空大学面向全日制在校学生,每年定期举办“三小”大学生特色创新活动,以“创智攀登、筑梦启航"为主题,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选题,团队协作,分为申报评审、中期审查、结题验收三个阶段,完成研究任务。“三小”项目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研究能力为主,对提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3.1“三小”项目的发展
        自“三小”项目开展以来,南昌航空大学努力搭建“一体化进阶式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截止2018年,“三小”共立项5054个项目,资助经费607. 1159万元,获得授权专利660余件,发表论文900余篇。由此可见南昌航空大学大力推进“三小”活动,并在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3.2“三小”项目的运营现状
        面向南昌航空大学在校师生,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针对性提出关于“三小”认知、团队组建、实施效果等个人体验感方面的问题,初步分析得出“三小”项目的运营现状.
        3.2.1 “三小”认知。大多数同学对于三小认知模糊。调查中,有68.37%的同学不了解“三小”是指“小发明、小制作、小创作”这三类。
        3.2.2团队组建。现阶段的“三小”项目大多与参与者专业相关(占调查总数66.22%),团队成员大多由同专业的同学组建(占调查总数51.35%)。项目研究学科相关课题,更深入的了解到专业相关知识。
        3.2.3实施效果。

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占调查总数51.26%)没有参与过任何“三小”项目,针对没有参与原因,大多数因为对“三小”项目没有清晰认知而没有参与。而参与“三小”项目的同学中有68.92%认为项目团队的想法存在着立项效果好,结题效果差、想法不成熟、想法难以通过自身手段实现等问题。
        3.3.“三小”项目运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三小”项目的运营现状分析中可知,项目课题大多以学生相关专业为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钻研学术相关问题,取得一定实质性成果;但大多学生对“三小”项目认知度不高,且实施过程难以规范,最终结题效果不够理想,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3.3.1“三小”教育宣传工作实施效果不理想。学生对“三小”理念教育理解的总体水平偏低,导致对于“三小”项目的兴趣与参与度较低。
        3.3.2团队能力单一。“三小”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团队组建中很少涉及跨专业以至跨学院组建,致使队伍内部的能力可能过于单一,且实施过程中,大多同学自身能力不足,又缺乏科学性、专业性指导,致“三小”结题效果不够理想。
        3.3.3资金紧缺。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下,“三小”立项名额逐年增多,但资金投入增长比较低,许多项目因资金缺乏而难以继续,导致每年结题课题数量占立项课题数量比例较低。
        4.改善“三小”项目现状的措施与建议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针对“三小”项目运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与想法。
        4.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并引导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循序渐进开展教育,同时拓展新的教育方式,冲破传统固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多样化、针对性教学。如:对“三小”项目进行针对性培训,普及“三小”基础知识,增强学生认知,在了解理论基础上,增加兴趣与参与度。
        4.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平台。构建多样化学生交流学习和分享经验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并设置专业性老师线上指导,激起学生学习实践兴趣。如:构建“三小”交流平台,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及时交流创新创业课题想法,为“三小”项目团队组建提供一定平台,利于丰富团队能力,也为项目实施提供更有科学性、操作性的支持。
        4.3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扶持。校方应重视并始终关注该教育的发展起好带头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引用专业性人才进行指导并拓宽创新创业的道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如:加强专业老师对“三小”项目的帮扶,在“三小”课题立项、中期及结题过程中,严进严出,加强每阶段审核标准,选拔切实可推动的优质项目,并增加对各项目资金支持,推动“三小”项目优质化。
5.结语
        综上所述,南昌航空大学“三小”项目存在宣传教育不够、实施效果不够理想、扶持力度不大等问题,映射到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可能是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加强教育、构建交流平台、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加以改进与完善,但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此。希望本文这一研究能为提高如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提供参考,以南昌航空大学“三小”项目为镜,查缺补漏,提高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为广大学生完善创新创业平台并提供更多机遇,真正将教育结合实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鲍桂莲;?冯爱秋?;肖章柯,?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000),012:22-23
        [2]王新,论核心价值观指导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探讨[J],商,2015年06期
       
作者简介:
曹阳(1999-02),女,汉族,籍贯:安徽淮南,学历:高中,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李奎(1974-03),男,汉族,湖北襄阳人,博士,南昌航空大学公共管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