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凯赛尔·阿西木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凯赛尔·阿西木
[导读] 现如今各大用人企业都要求学生及社会人士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才能
        摘要:现如今各大用人企业都要求学生及社会人士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才能,主要是因为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对社会贡献巨大,尤其是在储存信息、数学算法、理论分析、情景模拟等方面,为企业和社会节省大量社会资源和人工需求。但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存在“升学式”教学等教学问题,对信息技术专业培养缺乏重视,学生信息技术方面才能想对落后,普及面也很窄。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方案
        引言:信息技术课程是顺应计算机发展而兴起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操作技术类课程。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并不纳入升学考试的重点测验科目中,其教学一直没有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现如今我国已经跨入到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是每一位社会新型人才需要掌握的技能。所以,本文将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进方案,以望可以改变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先进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足,对学习没有热情。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开展教学,但是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并没有综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处理这类问题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他们的能力,以此研究出最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进措施
        1、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会有效地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采用主题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与需求,通过探究性教学合理地设置活动主题,通过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学中自主探究,从而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实际状况合理开展教学,通过有针对性的预习方式,让学生了解重点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与针对性。教师可以强化预习的引导,合理设置不同的问题与题目,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例如,在“形状渐变”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综合内容要求,合理设置关系与形状渐变的相关问题,通过引导的方式,开展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深入地了解知识内容,掌握关键知识。
        2、探究性情境设置,激发学习兴趣
        在兴趣支持下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利用激励的方式开展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文字处理Word”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展示相关设计图,让学生对比文字处理Word前后的差别,学生根据教师引导,进行深入的探究观察,就会发现不同图像的差异,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乐趣,在无形中提升自信心,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作探究,增强合作能力
        在初中信息教学中,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此种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幻灯片演示文稿制作(PPT制作)内容的时候,教师即可以在探究教学模式下,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教学时,明确教学的任务、目的、内容,根据实情对内容进行设置,明确不同组员的责任,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完成制作品,最后在班级中演示。学生在探究教学环境中,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活动中,在无形中可以提升自我操作的能力。
        4、提高重视程度
        我国现阶段初中教学活动中,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很低,包括学校和教师都对信息技术课程存在一定的歧视心理,初中教学活动中对“升学类”科目十分重视,甚至很多学校的任课教师会“占课”,占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时间。也存在部分学校缺少信息技术教师,很多学校在整个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只拥有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还有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兼任其他职务,无暇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相对滞后,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从学校和教师提高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要注意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信息技术教师,对每一位初中教师传达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严格执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此同时,教育部门也好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我国初中院校的信息技术设备参差不齐,部分学校设备过久,已经不符合时代需求。初中院校负责人要跟随时代发展购买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及时更新计算机系统是比较合理的解决设备问题的办法。
        5、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具体的情感为基础,融合了教学理论、方法等不同内容的教学方式,通过此种方式开展教学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教师在进行案例标题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根据教学需求,对内容进行设置,让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这样才可以真正地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践行案例教学中要分析各种问题,综合各种状况,科学地进行设计。例如,在PPT的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运用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通过指导等方式优化现有的教学流程,提升学习针对性,学习效果则会更加显著。
        6、完善评价体系
        新课改多次提到因材施教,要考虑学生的特异性,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课程受家庭影响因素极大,主要依据学生家庭中是否拥有计算机、家庭成员里是否具有具备一定信息技术技能的成员。往往很多家庭环境比较适合信息技术培养的学生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才能,而普通家庭的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学中就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而传统的信息技术评价标准是统一考试,这样的测试结果彰显公平、公正的教学理念,测试结果也客观、直接,但是对于部分学生的真实水平没有完全体验,对于部分信息技术技能相对薄弱的学生再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存在阻碍。所以,为了更好的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学校应该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差异性评价。对信息技术才能高的学生,下发相对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培养并挖掘其信息技术才能。对信息技术才能相对薄弱的学生,下发相对基础性的作业,培养并维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参与信息技术教学。同时,在期末进行信息技术技能测试过程中,实现分层次测试环节,根据不用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测试。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没有归入到“升学类”科目中,所有教育者和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学习兴趣和基本操作水平就好,没有过高的要求,要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结束语
        在探究性教学应用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合理地应用各种不同的模式与手段,在科学的理念支持下,创新信息教学课程。通过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方式强化教学,这样才可以真正地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文天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青春岁月,2017(19):143.
        [2]刘欣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读书文摘,2017(6):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