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职业学校的发展中,语文知识是形成各学科技能的前提。但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基础差。针对此特点,我认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本文就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践中,怎样实施接地气的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人格魅力;教书育人;实际能力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第一节课时,我都会让学生作简短的自我介绍,可是学生们却难以完成,即便介绍了也很难称上差强人意,大都是草草上场然后又匆忙收场,用时有的人一分钟都不到。那种不知所措、忸怩的样子实在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学生语言组织、心理素质急需提高啊!这是我们的责任,课堂教学中基础的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
在全民倡导素质教育的现在,我们职业学校更应责无旁贷。因为职教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合格技术人员。绝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面临着如何适应市场需求,我们能否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人才,是一所职业学校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语文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如果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育己任,语文课则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阵地。一个没有文学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而没有语文的教育则必然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
但是据调查,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语文能力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方法缺失。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改革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方法时不我待。 作为语文教师,更是责任重大。我在职业学校工作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就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我有一些浅薄的见解:
一、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应加强,强化身教胜于言教。
教育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从事教育事业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格是彰显人的素质,通过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体现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事业中,形成独特鲜明人格的烙印。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不论是积极的作用,还是负面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能是“无”。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一切,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论语》中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因此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潜移默化中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那么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必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同时还应具有较深的文学修养,谈吐不凡;更应是一个“能言善辩”、“知识广博”、“气度不凡”……总之要让你的学生信服你,信服你才能喜欢你,喜欢你才能听其言,听其言方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对你所教授的语文知识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冲动和内驱力,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那就是面对基础薄弱学生要有爱心、细心与信心。因为我们教育对象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差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但社会上很多人还是偶现歧视的眼神。多数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时就已经是无奈的选择。他们是带着被家长放弃而自己又无比自卑的心理走进职业学校大门的。他们更需要我们老师特别的呵护;他们的先天不足不是他们固有的错。就拿语文教学方面,那些学生糟糕的书写,词不达意的文章,生硬结巴的朗读……你不能总是抱怨,你更应无怨无悔地去关心,诲而不倦地去教。关爱学生是我们老师的本职,没有爱心、细心与信心是教不好学生的,更教不好职业学校的学生。
二、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体现“育人为本”。
我们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己任。语文课要成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养的阵地。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曾经作了以下尝试:
(一)多欣赏课文精品。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就是指导学生诵读,体味和感受课文精品,教学中运用欣赏教学法,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课文精品引起一些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步地审美观念就能形成,增强学生对美丑善恶优劣高下的鉴别能力。
1.保证有效的阅读时间。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致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学生来说是首要的。而我们的学生业已基础较差,他们很难做到主动地课外阅读!这就需要语文老师与我们的学生一起阅读。因此,在校期间我们语文老师应提供一定量的课堂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以自己的所为感染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置身于书的情况中。同时我引导学生多走进图书室、阅历室,让他们都能从中汲取营养,提升素养。让我们引导学生远离手机控和网吧瘾,让他们接受阅读,最终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提升,进而渐渐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2.为学生创设学习语文的情境。
语文学习应是轻松的。我们课本中课文都是精选出来的,让学生以欣赏的眼光走进教学,我喜欢为学生创设适当情景来感受作品中反映出的喜怒哀乐。不同的文体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浅显易懂的诗歌和散文,可采用朗读法和自我感悟法,使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欣赏到作品中反映出的意境美、语言美乃至结构美等。对含蓄难懂的诗歌和散文,我往往引导学生共同疏通诗意和文意,共同体味诗歌和散文的含蓄美、人情美。而对待小说和戏剧,除了让学生生动地复述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之外,组织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分角色朗读或登台表演,这样就使学生直接参与其中,在欣赏的同时谈感悟,既欣赏作品原有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我们的学生便有一种愉快的体验。这何尝不是寓教于乐呢。
欣赏教学法让每一篇课文都对学生的灵魂进行了净化,感悟力、理解力、鉴赏力在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基础上又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顺其自然地逐步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育人本旨也就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二)多诵读古典诗歌。
我国的古典诗词庞大精深。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就可知这是一篇激情豪迈的劝酒诗。全诗气势非凡,更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连用两个“君不见”,既加强了本诗之气势,让人有为豪气所迫之感,更是李白将心中不快一吐而快的寄托,怀才不遇,年少时的梦想已显得更加遥远,就如黄河之水。我又为学生讲授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典故,让学生借鉴理解,。高堂明镜,青丝变白发,时光匆匆一年又一年,时光怎么流逝的如此之快啊。此两句可见李白对时光短暂而难以施展抱负的苦闷之情。。
通过教学这类古诗文,引导学生去品读和领会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我从学生最基本的书写练起,再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与普通话等技能和基本功。
字是一个人的“脸面”。学生走进职场前,即使是应聘也要填个招工表的,如果字都写得东倒西歪的,那不第一关就过不了吗?所以我一周内要求学生上交一篇不低于二百字的工整正楷的临摹作品。写作方面除了教材安排的作文序列训练之外,我还引导学生写周记,写心得。为了学生将来的就业,我在语文课上也注重实用性,因此我对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比如教他们学写求职信、应聘书、个人简历等。普通话的训练也是我重点强化的。语言表达是关系到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就业前途的关键因素。而职业学校学生过普通话等级关,语文教师责任重大。所以我经常在晨读课上一个个地纠正他们的发音,特别是我们宿迁人“f”、“h”不分的训练,鼓励他们在平时生活中也能坚持说普通话。学生们学得也都很卖力。因为他们都知道练好普通话是学生就业的必备前提之一。
总之,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是要坚定一个信念:“培养不断发展的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幸福地完成自己的学业,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于漪
《浅谈如何上好职高语文课 》 倪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