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常生活中,说话是人们交流的必备的方式。因此,口语交际是必备的技能。在统编小学语文课程中增加口语交际,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同时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大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教研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的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首先分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重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研究;解决措施
一、前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可知,小学语文口语的目标是具备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可以应对各种交际活动,倾听、表达和交流的技能都一一具备,初步学会文明交流,在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中培养合作意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口语交际必不可少,对学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往往很难得到发展,而小学低年级的口语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需要创设各种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自己的口语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1、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还没有形成
现阶段,小学生的教育普遍是小班教学,在此教学环境下,教学进度容易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重视主科教学,而忽视副科教学,将大多数时间分给主科教学。在校期间,小学生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考试压力大。即使是在课余时间,大量的作业和补习班也压的他们喘不上气来,从而无法挤出时间进行口语交际学习。现在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娇生惯养,长辈过分的宠爱孩子,而忽视对孩子的口语交际教育。有些长辈在日常生活中本就也不注重口语,网络语言的风靡社会,使得小学生早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很难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学生逐渐形成了叛逆心理,将自己的内心进行关闭,拒绝与老师、家长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和老师、学校以及家长发生脱节现象,无法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非常不利。
2、小学生的自身心理原因阻碍口语交际教育的进行
在入学前,小学生就已具备了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但会说不等于能说,能说也不等于好说。好说,换句话来说,就是要说得有理、有情、恰当、亲切、动人。口语交际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社会活动,有实实在在的作用,而且在现代载体和传播媒体的推动下,其作用会体现得尤为重要。而因为小学生自身心理的原因,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能力令人担忧,笔者认为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语言匮乏而不会说
简单来讲,不会说就是指有着小学生说话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现象。其主要可以细分为两个层次。
(1)不知道该怎么说
这类小学生因为缺乏生活经验,积累的词汇太过匮乏,甚至有些学生说话时还经常出现方言,方言、普通话掺杂在一起,在口语交际课上就很难提高口语语言表达能力。
(2)说不好,瞎说乱说
这类学生喜欢与人交谈,愿意与人进行口语交际,但说话没有条理,无法抓不住重点,词不达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东拉西扯,漫无边际,不善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要说的内容,话语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
(二)由于缺乏勇气而不敢说
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在进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胆子小,怕说错话,口语交际时不敢交流,扭扭捏捏,左顾右盼,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些都是学生不敢交际的表现。有一些学生本身性格就很内向,他们成绩可能很好,在课堂上可以全神贯注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一旦问题理解后,就情绪放松,不愿举手,不愿过多显示自己,从不多言,竞争心理不强。还有一些学生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说错后被同学们嘲笑,被老师批评。
(三)缺乏倾听能力
说和听都是口语交际必备的基本技能,说者不仅要会说,听者还要会听,学生间应进行双向互动。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往往犯这样的错误:在课堂上孩子总以自我为中心,而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自己说的时候,情绪高涨,热情投入,但当别的同学在表达他们的想法时,就开始走神,不注意仔细听了。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解决措施
1、学校的行政部门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支持
大多数学校的行政部门很重视的是文化课的教学成绩和小学生低年级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忽视口语交际教学。学生的大多数时间被大量的写作业时间和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占据,使得口语交际教学的时间越来越少。
大多数学校本身是设有口语交际训练的,但大多都被改成了阅读课或者是写作课,使得口语交流教学的时间一减再减,老师同学都无法重视,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相当于没有口语交际课程,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但这种随意篡改教学课程的现象不是偶然现象,小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突袭的教学方式。小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学习和训练,在交际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错路,一旦走错,严重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小学的相关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口语交际课程,并给足其足够的支持。
2、语文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行网络社会、信息时代,现阶段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学习美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演讲学、辩论学、朗诵学、艺术表演学、逻辑学等相关知识,并在教学当中,可以擅长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技术、分层次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等,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了解每名学生的特点以及知识掌握水平,熟练运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口语交际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最优化。
3、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面对每一位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与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顺应学生的自由发展,主要以鼓励为主,减少对学生的批评,将自己的教学的理念传达给每一个学生,希望他们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教师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走到学生的中间,认真聆听学生的内心的声音,对待学生像对待朋友一样,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的心底里对教师不再有畏惧,愿意和老师接触,并吐露自己的心声,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氛围是轻松愉悦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4、创设多种的口语交际情境来激活学生的进行口语交流
只有和谐民主的氛围,才可以使学生得以大胆进行口语交流,教师应找寻方法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轻松地进行交流。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你们是怎样过春节的?然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事先制作好的包涵图片、音乐、视频等素材的春节活动PPT展示给学生看,映入眼帘的红红火火的春联,犹如狂想曲的炮竹声,各种舞狮舞龙的庙会,不绝于耳的拜年声,更有小孩子们收到红包的欢声笑语,都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感观,激发了学生们的交流兴趣,此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经历的春节,此时学生们话如泉涌,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能力也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提高。
5、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丰富口语交际的话题内容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演练是口语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在实践中练习,才能真正的学会口语交际,小学生的语言表达、交际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只是依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应在平时多找一些素材,通过对日常生活情景的模拟,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当中通过角色的扮演,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增强口语交际能力。另外,也可多带学生参观一些文化圣地,多举办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可以利用周末带小学生去儿童福利院,让他们去了解福利院儿童的日常生活,孩子就是有这样的天性,不管是否认识,只要到了一起,做个小游戏,他们就会成为朋友,互相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潜移默化当中就得到了提升。同时,鼓励小学生和福利院的儿童做好朋友,还要鼓励他们与福利院小朋友互换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日常通电话、写信的方式进行联系,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能够得到同步提升。同时,在与福利院儿童相互了解的过程中,学生从心底会形成明显的对比,感觉到自身生活环境的优越性,并用更好的心态对面对学习与生活。在各种活动当中,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视野和见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6、完善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
对口语交际学习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的考查。因此,应以全方面多角度的综合衡量学生的口语交际发展状况,最大程度地争取评价效益。评价时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联合应用,要倡导民主评议,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评价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师还要做好课后反思,发现教学当中的不足,并在日后的教学当时避免同样问题的发生,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口语交际对人类交往有重大意义,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方式。现阶段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这就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认清现实,按照新课程标准相关规定,对口语交际教学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实现口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曾经有位学者说过,语言是一种有着巨大潜能的工具。提升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方法各式各样,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采取与新课程教育改革是相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从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景刚.探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J].学周刊,2014,(6).
[2]马丽云.初探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J].学周刊,2015,(6).
[3]王琼武.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J].语文建设,2013(24):11-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