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学前教育相关论述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王媛
[导读] 家园共育在学前教育中推行已久,并已成为当前开展学前教育的必然趋势
        摘要:家园共育在学前教育中推行已久,并已成为当前开展学前教育的必然趋势,由于学前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日后学习和发展,因此引发家长和老师密切关注,而将家园共育应用到学前教育当中,可以在老师和家长共同联合作用下,促进教育目标更好实现。但是想要取得理想成果,除了要老师和家长形成共同教育理念以外,还要注重方式方法科学合理运用,在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基础上,促进幼儿获得更好发展。
关键词:家园共育;学前教育;重要性;策略;探讨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在开展学前教育时要秉持尊重、合作原则,获取家长理解和支持,并在家庭与幼儿园通力合作下,提升学前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目标实现”。当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背景下,学前教育不再是幼儿园或者家庭单方面完成的教育工作,需要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共同参与和相互合作,并在家园共育下提升幼儿教育水平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1]。本文结合家园共育重要意义,对当前家园共育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提高认识、丰富形式、拓展内容等方面着手,提出极具针对性的家园共育策略,以供参考。
一、学前教育中实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在学前教育阶段中,实行家园共育重要性主要表现为:(1)增进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随着现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家长对孩子教育也引起高度重视,生活中也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孩子学习上,对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脾气等也要比老师更加熟悉,并取得个性化教育经验,将这些信息渗透给老师也有利于老师对幼儿实施针对性教育,并促进幼儿获得进一步发展。同时,老师在对幼儿开展学前教育时,会对幼儿学习、活动表现等情况加以把握,再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家长,在彼此信息交流和沟通中,可以促进家园教育共同进步。(2)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当前社会背景下,家长育儿理念和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所取得的育儿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家园共育背景下,老师可以将现代化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传递给家长,并在多样化教育活动开展下,对教育方式进行完善和优化,在提升家园共育教育水平基础上,也有利于幼儿获得更加全面和综合发展[2]。(3)                                                 
搭建幼儿展现自我平台,在家园教育背景下,无论是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还是老师开展学前教育,都能够实现两者协调发展,并对幼儿已取得学习成果进行巩固和优化,幼儿学习自信心和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并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均能获得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当前学前教育中实行家园共育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学前教育中实施家园共育还存在以下问题:(1)对家园共育工作认识不足,一方面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工作,许多家长都意识到了家园共育重要性,但是在理解上还不够深入,甚至一些家长还存在幼儿园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好幼儿,自己什么都不管的错误意识;另一方面受老师综合素质偏低影响,没有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中与家长进行密切交流和沟通,所开展的家园共育活动也比较单一,无法起到提高教育水平作用。(2)家园共育模式落后,学前教育中开展家园共育,在形式上依然以家园联系手册、学生家长会等为主,无法取得理想家园共育实施效果,在实际执行中除了要保留以往有效开展形式以外,还要对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利用,使家园共育方式更加多样化,并推进各项教育工作更加高效落实。

(3)家园共育内容不够丰富,近几年开展幼儿学前教育,更多是放在幼儿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对幼儿身心健康、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致使开展家园共育在活动组织方面也比较单一,不能够起到调动幼儿、家长参与兴趣的作用,还需要从现代幼儿学前教育理念及要求出发,使家园共育内容得到延伸和拓展,并推动幼儿获得更好发展[3]。
三、学前教育中推行家园共育有效策略探讨
(一)提高老师和家长家园共育认识
        家园共育工作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更好推进幼儿学前教育有效开展,并促进幼儿获得良好发展,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对家园共育工作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并积极主动加入到家园共育中,促进学前教育目标实现和幼儿健康全面发展。一方面老师和家长要对自身工作进行明确定位,老师也要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在了解幼儿成长过程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教育策略,并取得家长认同、支持和辅助,使学前教育工作更好开展;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网络沟通平台和渠道,使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微信、QQ等平台中及时了解幼儿各方面信息,并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着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并通过成果汇报会、幼儿教育方法培训会等,实现优秀育儿方法推广和应用,针对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弥补和优化,相应学前教育水平也会得到显著提高[4]。
(二)丰富和创新家园共育形式
        科学合理家园共育形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时间实践逐步形成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也需要家长、老师和幼儿园之间共同维护和完善,并促进幼儿学前教育更加高效率和高质量开展,可利用措施有:(1)依托传统模式,创新常规家园共育形式,在开展学前教育家园共育工作时,可以对学期前、中、后家长会进行保留,并在实际操作中将家长会改为交流会、座谈会,在会议中家长可以就幼儿学前教育问题畅所欲言和各抒己见,老师可以根据家长探讨情况给予针对性意见和建议,甚至还可以通过组织和开展家访的方式,就育儿问题进行细致探讨;(2)保留讲座沙龙,创新讲座内容,在对讲座沙龙开展时,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进来,并将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具体案例分析、规章制度等内容融入到其中,同时加入现代化因素将幼儿园学前教育相关信息发布到固定平台上,可以保证家园共育沟通及时性和有效性[5]。
(三)延伸和拓展家园共育内容
    在家园共育内容方面,除了要关注幼儿内心发展以外,还要对幼儿各方面能力培养引起重视,进而达到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目标。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家园角色互换体验等活动,让更多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当中,家长也能够对幼儿在校实际表现情况进行了解,并从中汲取到有效育儿内容及方法,而在家园角色互换体验过程中,老师、家长也会认识到各自的艰辛之处,并在家园共育工作中保持理解、支持和沟通,育儿工作也会更好发展;另一方面结合学前教育内容和目标,组织多样化的亲子主题和实践体验教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还能够在让幼儿获得更多实践体验机会,并在这些活动中实现能力锻炼和发展[5-6]。          

结语:本文是基于对家园共育背景下学前教育的相关探讨,家园共育作为幼儿教育工作重要构成部分,对幼儿教育水平提升和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执行中需要家长和老师充分认识到开展家园共育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联系实际丰富家园共育形式和拓展家园共育内容,使幼儿学前教育更加有序、高效和高质开展。

参考文献:
[1]李谷,钱敏.自媒体背景下家园沟通平台的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8,5(38):212-213.
[2]李枢密.“家园共育”中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实践探索——以A幼儿园为例[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7.
[3]金扬眉.现代教育背景下幼儿园创新性家长工作实施策略[J].河南教育:幼教,2018,000(003):P.28-33.
[4]路颖晓."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沟通模式探索 ——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是必然趋势[J].法制与社会,2017,(24):244-246.
[5]王静.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者——成都金牛区机关三幼家长委员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17,(8):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