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5期   作者:王林红
[导读] 阅读很关键,完整的阅读要比碎片化的阅读更重要,我们要让孩子们爱读书,会读书,会读整本书,成为真正的阅读者
        摘要:阅读很关键,完整的阅读要比碎片化的阅读更重要,我们要让孩子们爱读书,会读书,会读整本书,成为真正的阅读者。我将继续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前行,成为孩子阅读的引领者。
        关键词:低年级;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索
        读整本书这一观点最初是由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我们现在的部编本教材,也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由低年级开始就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与单篇文章、单篇课文相比,整本书的阅读材料更复杂,信息量更大,意蕴更丰富,能够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发展儿童的心灵,从而通过教师指导,整本书阅读使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但小学阶段的自制力和理解力尚未成熟,尤其是一二年级,低年级孩子还受识字量的局限。如果老师只是推荐书目,放任学生自由阅读,那将收效甚微,所以我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时通常经历四个环节,带领低年级小朋友走进童书的世界。
        一、导读推荐,激发期待。
        作为整本书阅读的起始课,导读课的目标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常我会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利用提前制作好的课件和孩子们进行导读课,导读课通常关注以下几方面进行导读。
        (一)观察书籍封面
        低年级的阅读以绘本和童书为主,这类书籍的封面往往能反映书中的一些内容,或是冲突点发生的地方,或是关键情节,或是反映主人公的个性特点。
        绘本通常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所以绘本的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绘本的生命。通常绘本是由封面、环衬、扉页到正文直至封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针对绘本的阅读,我通常会把绘本带到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来观察。从书名开始,猜一猜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呢?然后重点观察封面插图,你从封面图画中看到了什么?这和你刚刚猜测的内容有关吗?图上还有哪些人物?你觉得他们和主人公有什么关系呢?有的绘本封面和封底是一幅图,可以把书本打开,封面和封底合成一页,再来看一整幅图的内容,有些绘本的封面与众不同。比如绘本《喀哒喀哒喀哒》,讲述作者幼时和奶奶一起共同生活,奶奶的缝纫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童年印记,所以封面就有一台缝纫机织成的棉线,可以让同学们动手摸一摸,还可以猜一猜,为什么封面会有这么多棉线呢?
        读书的封面除了有趣的插图之外,有时会出现推荐语,孩子们共同读一下名家对这本书的推荐,可以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期待。作者有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作者的一些生平趣事或传奇经历更能引发孩子对阅读绘本的期待。在进行封面阅读时,老师也可以对绘本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展示图书目录
        一年级小朋友以绘本阅读为主,少有目录。但二年级孩子阅读的童书,比如《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巨人的花园》,《哈利波特》系列均有目录。
        目录可以让孩子在深入读书前就对这本书的框架有个大致的了解。童书目录的题目大都幽默简洁,孩子们阅读后更能对阅读这本书充满期待。
        对于《哈利波特与密室》,我只选了几个有趣的章节进行导入,《1.最糟糕的生日》,《5.五打人柳》,《13绝密日记》,《16密室》。

同时也可以找最具代表性或最具视觉冲击的插图展示给孩子,孩子一下子就被带入到魔法学院的场景之中,我们猜猜主人公哈利波特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魔法学院里又出现了什么新状况?总之导读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孩子们对整本书的阅读期待,老师要尽可能多的去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在阅读前就和孩子的生活进行链接。
        二、及时推进,促进深度。
        童书共读中,如果放任孩子自由去读,收效甚微。所以在开启共读前,我都会完整地先阅读书籍,大致梳理出符合孩子平均阅读速度的阅读安排,如果书籍过厚,我会根据全班孩子的阅读能力设定阅读进度单。每周都会进行阅读交流来督促孩子们的阅读速度。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章节进行二次加工。二年级我们一起共读了《哈利波特和魔法石》,在阅读到第7章《分院帽》时,孩子们对魔法院的入学方式感到特别新奇,大家一起编排了《分院帽》章节的小话剧,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对于重点章节的二次加工,我们会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推进。
        阶段性的读书展示,我可以进行讲故事比赛,猜谜语比赛,佳段欣赏会,我是朗读者人物配音大赛。
        针对重点章节,或者冲突性比较高的章节,可以进行多形式复述故事。这个过程中可以随机教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和复述故事的方法。
        围绕小主题讨论,可选择有争议性的人物或容易产生分歧的章节进行讨论。关键之处可以停下来,让学生展开一个预测想象,想象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三、交流总结,深化理解。
        整本书读完后,要对书的主题进行总结和探讨,也是对整本书的回顾,进而深化主题。低年级阅读书籍多以寓言故事类的书籍为主,主题交流可围绕人物和写作手法两方面进行。
        (一)梳理主要人物
        可以开展“人物评论会”活动,以简单的问题“这本书中都有哪些主要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开场,进而引发学生进行讨论。
        在交流过程中,可看出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以及对主题的把握。
        (二)关注写作手法
        每本童书都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老师可借助问题“这本书和其他书(某篇课文)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或独特之处?”巩固学生对写作手法的认识。
        《巨人的花园》就是运用对比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巨人在醒悟前后对待孩子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写作时,教会孩子运用对比手法。
        四、后续推进二次提升。
        好的童书往往回味无穷,许多儿童名著因内容精彩、寓意深远都被拍成了电影或动画片。
        共读结束后,进行跨界阅读,既是对内容情节的回顾,也是检验自己对书本的理解。整本书共读结束后,选择周末进行电影共赏,借助维恩图,将电影与书籍做对比,可引发孩子思考不同艺术形式在人物表现、剧情安排等方面有何不同。
        我们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完整的阅读要比碎片化的阅读更重要,我们要让孩子们爱读书,会读书,会读整本书,成为真正的阅读者。我将继续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前行,成为孩子阅读的引领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