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姚新文
[导读] 自幼儿阶段开始便开展科学教育,让幼儿在感知、体味、了解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科学的魅力,
        摘要:自幼儿阶段开始便开展科学教育,让幼儿在感知、体味、了解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科学的魅力,实现其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意识的全面塑造和培养,既符合新时代幼儿教育发展导向,也顺应幼儿身心成长规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由于定位、导向、策略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频繁凸显,使得科学教育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并没有发挥具体作用。对此,幼儿教师应该在科学教育的开展形式和落实措施上下功夫,将游戏化科学教育策略融合至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以促使幼儿在学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爱上科学教育,用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化方式实现其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切实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实施策略;探讨
        对3到6岁的育儿而言,由于其性格比较活泼、思维比较活跃,对全新事物都有着浓厚的探究欲和强烈好奇心。因此,教师应该以科学教育为载体,加强对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理解世界的奥妙,感知生活的美好。并在不断优化幼儿园科学教育方式上寻求突破,尽量将游戏化环境、游戏化活动、游戏化内容融合至幼儿园科学教育,促使幼儿在更加科学、高效、灵活、生动的教育手段引导下学好科学,萌生科学情感和科学夙愿。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对于刚开始接触科学教育的幼儿而言,由于其生活体验比较匮乏,基本的科学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备,起码的科学探索素养还没有形成。如果教师在科学教育手段、形式、评价等方面脱离幼儿发展需要和学习实际,势必会直接影响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对幼儿科学潜能的激活也产生不利影响。
        1.科学教育的形式单调乏味
        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以幼儿理解科学知识作用,形成基本科学意识为导向,重在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情感方面的培育与塑造。但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在科学教育形式界定上,则直接偏离了幼儿认知规律,按照教师所预设的模式或者套路进行科学知识的“灌输”或者“讲授”。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基本都以教师为主体,借助讲解、分析、展示等方式就不同科学知识予以呈现,很少关注幼儿认知实际,轻视幼儿的实践、体验、感知,使得本来内涵丰富、形式生动、外延宽泛的科学教育活动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由于参与的机会很少,获得的感触微乎其微自然会渐渐丧失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科学教育的目标也难以高效达成。
        2.科学教育的界定存在谬误
        幼儿科学意识、态度、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迁移的过程。在科学教育中,如果操之过急或者太过急功近利,则必然会适得其反。但是,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在科学教育的内涵及导向界定上,普遍存在一定偏差或者谬误,总认为只有在辅助性教育策略的指引下,让幼儿获取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才是科学教育应有的发展方向。受此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中,往往将教育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识记、背诵具体知识层面。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很少给予学生探究、感知知识生成过程的机会。这种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现状,使得很多本来对科学教育有着强烈欲望的学生也滋生倦怠心理,严重影响了科学教育效率的彰显,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发展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幼儿的世界多姿多彩,幼儿的内心天真烂漫,其对于游戏普遍有着浓厚兴趣和饱满热情。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以以游戏化方式为驱动,实现科学教育与游戏活动的深度对接,指导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投身科学教育活动,为促使其科学素养培育,科学潜能激活,科学意识塑造而奠定基础,提供助力。


        1.积极创设游戏化教学氛围,优化科学教育生态
        幼儿阶段的孩子,普遍对全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极容易在形象、生动、灵活、精彩的游戏故事作用下产生求知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具体的科学知识、有趣的科学素材转换为更加丰富多彩的游戏故事或者活动,让幼儿在听故事、做游戏中实现对其思想和情感的陶冶。一方面,在科学教育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与具体科学知识相关的科学家、伟大人物的科学故事与幼儿进行分享,让幼儿在故事情节、内容的感染和影响下感受科学知识的美好,科学力量的强大,渐渐产生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至科学教育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在具体科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即兴表演、情境展示等带有游戏性色彩的活动设计,就教学内容予以拓展和重构,让学生在浓郁的教学氛围内学习科学知识。第三,在科学教育活动建构中,教师可以彻底摆脱课堂、教室束缚,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进入大自然,引导孩子们悉心体味、感知科学知识的美好,并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进行交流和互动,让孩子们在其乐融融的游戏活动中切实提升其科学素养。
        2.合理利用游戏化教学素材,丰富科学教育内涵
        幼儿园游戏化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以辅助性游戏区域、游戏道具、游戏素材等为驱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开掘自身潜能,丰富科学知识。一方面,在游戏化科学教育资源选用时,教师必须根据教育内容、幼儿实际对其科学评估、合理预判,以确保不同教育资源可以切实发挥其作用和价值,为游戏活动开展和科学知识教育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在游戏化教育场景布局时,应该加强对具体科学素材的借助,并充分凸显出益智性、趣味性、游戏性特质,让幼儿在更加符合自己认知实际的游戏化教育场景内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全面提升其科学素养。
        3.不断拓宽游戏化教学路径,提升科学教育效率
        幼儿园孩子所接触的科学知识虽然都比较简单,但也有着特别宽泛的外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因此,在不同科学知识教育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游戏化教学路径的拓展与扩充。一方面,多组织开展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的游戏化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亲子实验”、“科学讲堂”、“科技展演”等活动中全面提高其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多借助网络、多媒体、自媒体等平台,组织开展游戏化科学教育活动,让幼儿科学教育由幼儿园进入更加广阔的区域,使幼儿在更加丰富、多元的游戏体验中学科学、用科学。
        三、结论
        总之,以游戏化的方式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既符合幼儿认知规律,也顺应幼儿教育趋势。因此,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组织和开展中,应该加强对游戏化教育策略、游戏化教育形式、游戏化教育路径的研究和探析,以促使不同幼儿在深度参与和广泛实践中全面提升其综合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娜.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13):29.
        [2]陈惠敏.浅析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有效策略[J].才智,2019(04):83.
        [3]冯雅静.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03):67-69.
        [4]吴婷婷.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2):175-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