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王力
[导读] 兴趣是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运用兴趣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摘要:兴趣是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运用兴趣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加全面的成长,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简单的探讨,可以为后研究者提供适当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小学体育;有效运用
        引言:兴趣教学法可以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如准备、基本及结束部分。兴趣教学法在准备阶段集中学生注意力,在基本阶段辅助技术动作教学,同时在结束阶段还可以发挥出放松身心的作用。本文将系统分析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各阶段中的有效运用以供参考。
        一、准备阶段集中学生注意力,激活运动状态
        小学体育教学准备阶段运用兴趣教学法,可以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运动状态,使学生能够由安静稳定的情绪向运动状态进行转变。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准备阶段主要以慢跑与热身操为主,此方法虽然能够具有“热身”效果,但枯燥乏味的方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兴趣需求,学生的注意力仍然无法有效集中,若长期维持下去,甚至会使小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兴趣教学法在准备阶段的运用主要以游戏诱导的方式为主,游戏运动负荷与强度较小,具有良好的热身效果。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传统的:“喊数抱团”游戏进行改变,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可以添加抱团后摆造型的方式进行;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可以在喊数的过程中增加简单的加减法,让学生能够更加认真对待。此时参与热身游戏的学生思维会保持高度的集中,通过诱导思维也会变得更加灵活。又如:小学体育教师运用:“冲出亚马逊”游戏进行热身,在热身区域内摆放标志杆、小垫子等器材,引导学生按照指定路线进行“穿越”。在热身过程中,不仅具有慢跑活动,在制定区域还需要运用跳跃等运动方式进行。整个游戏诱导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运用趣味化的语言,让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其中。
        二、基本阶段辅助动作定型,增强训练趣味性
        小学体育教师重要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确保所学各项技术动作能够更加标准。兴趣教学法不仅可以增强训练的趣味性,还可以辅助动作定型,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下掌握良好的技术动作。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主要以跑跳体能训练为主,技术教学也以模仿为主,此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甚至还会引起学生反感,进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兴趣教学法,只要这样才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低年级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弱,纪律意识较差,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基本阶段引入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了解技术动作的主要结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例如:在发展学生灵敏素质的训练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冲锋陷阵”游戏,在活动区域内划两条相聚6米的平行线,两条线长20米,每条线两侧摆放4个标志桶作为敌方的“碉堡”,终点处设置标志杆,上方插有小红旗,根据学生人数进行分组。当教师口令发出后,学生需要以“S”型绕过碉堡,当到达标志旗处时进行摇晃,后续学生看到旗子进行摆动后继续接力。当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此游戏时,可以增加标志桶的数量,让学生能够在快速移动过程中,学会控制身体重心。即绕过左前方“碉堡”时,左腿需要微屈,重心向右。当训练结束后,再与一起探讨身体重心的变化过程,学生也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重心的变化,在后续训练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调整自身的重心。
        三、结束阶段放松身心,缓解学生兴奋情绪
        结束阶段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经历准备与基本阶段后,学生的神经与肌肉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学生的兴奋与抑制系统发展较弱,他们仍然无法快速摆脱兴奋状态,因此需要通过结束阶段进行消除。兴趣教学法在结束阶段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快速过渡到“安静”状态,放松学生身心并缓解学生兴奋情绪。例如:在教学高年级学生时,教师可以设置长4米宽30厘米的“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当教师发令后,学生闭上眼睛从桥上“慢慢走过”,安全到达终点的获“1分”,得分多着为胜。规则:“学生不得跑过桥,掉入河内或踩线则记零分。”通过此方式,学生身心能够快速得到放松,同时还可以对下次的体育课产生期待,进而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兴趣教学法可以贯穿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小学体育教师应充分研究兴趣教学法的意义与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兴趣教学法的作用,让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佰礼.整合兴趣教学法,构建生动小学体育足球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9+12.
        [2]吴剑飞.浅析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221.
        [3]潘正平.“兴趣教学法”视阈下小学体育足球的教学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109+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