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自然材料,开展创意美术活动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缪琴
[导读]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摘要: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可视的形象美术创意活动是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视觉形象的塑造,来激活思维,引起情绪、情感共鸣,产生美感萌芽的一种活动。为了幼儿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了幼儿的美术情趣得到陶冶,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为了幼儿能大胆积极地投入美术创意活动,并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设计,我们探寻着如何让幼儿大胆塑造、有创意地表现自我认知的、具有美感的作品的自然物材料。
        关键词:幼儿;美术;自然材料
        材料是美术创意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在这些自然材料的启示下,幼儿通过美工活动,使幼儿对外界物品的认识从美学的角度不断加深。本年度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了自然材料的开发与运用。
        一、生活中的自然材料丰富了幼儿创作表现的途径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自然材料,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
        1.收集生活中的自然材料
        孩子认识周围事物大多依靠直接感知,只有让幼儿直接参与收集,才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大自然中的树叶、树枝、石块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于是,我鼓励幼儿和家长通过不同途径来收集废旧自然材料,让孩子成为自然材料收集的主角。
        2.让孩子自主学习,大胆地创造
        我们的美术创意活动就是让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和思考。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美术创意活动的材料将“美术”与“自然材料”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玩着学、学着玩,从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二、 生活中的自然材料拓展了美术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多维度发掘、利用材料的潜在价值,使其在美术活动中更具生命力。
        我们运用不同的表征形式,根据自然材料的颜色、形状等特点,进行“因材施艺”、“因意施材”的艺术构思、创作。在小朋友采集的石头后,我们引导、激发幼儿根据石头的外形特征大胆想象,观察和感受不同事物自身的肌理特点。天天小朋友带来了一块近似三角形的石头,他经过加工后,画成了一只狡猾的狐狸,形态逼真。他们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根据物体本身的特征进行加工与创造。
        有时,我们在活动中提供一些画好的图案,请孩子们根据图案的特点自由选择活动区中的材料进行粘贴。活动中,孩子们大胆创作出新颖奇特的艺术作品,发展想象与创造。为了让一种材料达成多项目标,我们尝试多维度发掘、利用材料的潜在价值,探索材料所内隐的不同教育功能,使其在美术活动中更具生命力。
         2.多种形式、灵活运用自然材料的独特特点,使其在美术活动中更具有艺术魅力。
        美工活动中,自然材料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充分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优势。运用丰富的自然材料进行美工创作,突破以往单一材料的限制与拘束,鼓励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对其进行巧妙改造、组合,把废旧生活材料变成可以游戏、装饰的各类艺术品。
        如沙子这种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材料,它独特的流动性与细腻的手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将沙子收集来倒入大盒子中,并均匀的摇平后,引导幼儿用手指在沙子上画画。画好图案后轻轻地摇动后就可以重新再画,多变的图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另外,我们还在瓶子、纸盒上、皮球上涂上乳胶后,将柔软的沙粒均匀的洒在物体上,可以达到立体、复古的装饰效果。除此,将沙子浸湿后还可以进行沙雕创作。孩子们在体验玩沙乐趣的同时,美术创造能力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得到充分展示。
        3.多层次提供、情境性运用的原则,引发幼儿自主创作的活动。
        春天来临之际,我们在班级环境中,提供了用干树枝、皱纹纸和橡皮泥制作的迎春花和桃花。悄悄进入他们生活的物体,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和愉悦的情绪。在餐前、课后等过渡环节中,孩子们主动讨论、探索其制作的方法和过程。随后几天孩子们纷纷带来了自己捡到的干树枝,并在区角活动中主动制作起来。教师这时再跟进指导,一改以往教师示范,幼儿跟学的方法,让幼儿边观察边对比,边在操作中自我建构,掌握技能。
        三、 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充实了幼儿美术活动区
        1.有目的、有层次的提供材料
        区角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没有统一的主题和要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进行大胆表现。平日里孩子们收集的自然材料,我们都会充实到美工区中。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各人所长进行活动。然而,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存在差异的,美工区中材料的投放,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也要关注材料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和价值。因此,我们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会把握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原则。合理的投放了材料,我们进行适时的引导,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学会抓住材料自身的特征,进行艺术的想象与构思。并不断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耐心等待,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2.有目的、有层次的指导幼儿运用材料
        在材料投放时,教师要善于观察,依据幼儿不同兴趣“点”需要投放材料,根据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将材料进行添加、组合、删减,赋予材料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不断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愿望,引发幼儿不同层次的美术创作活动。
        秋天来了,孩子们能够创作出许多的叶贴画作品来。可过了几天,对输液贴画的兴趣不再愿意持续,都不乐意选择这个活动了。经过分析,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是因为幼儿缺乏达到更高目标的动力。活动对他们缺乏挑战性,缺少情节性。这时,我们便引导幼儿将树叶变成动态的人物形象。如添上胳膊、腿、再给他们画上有趣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穿上美丽的花裙……发挥想象,丰富绘画内容,体现画面的动态性与情节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经验,教师还引导幼儿借助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创编故事。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思路由简单变为多元,在新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的经验,进行更高层次的美术创作活动。
        四、生活中的自然材料调动了家长参与的兴趣。
        在我们运用自然材料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同时,注重调动了我们的合作伙伴---家长。家长丰富的知识和职业背景,不仅能够为我们的活动收集、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和自然材料,也能够丰富我们的活动内容。比如通过开展亲子小制作、亲子美术创意活动等活动,要让废弃的自然材料,变成这一件件美妙的艺术品,让幼儿由最初对生活自然材料的陌生到熟练灵活的运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
        就这样,我们在运用自然材料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不论幼儿、教师、家长,我们每一个参与的人不仅体验到创作的成功与快乐,学会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美化生活,同时也美化了心灵。美在自然中绽放,美在心灵中绽放!
参考文献
[1]陈柳.让幼儿在游戏化创意美术活动中体验无限快乐[J].名师在线,2019(16):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