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喜欢运动,但是不喜欢的体育课的观点众说纷纭,本论文所要表述的就是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兴趣习惯,从而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初中体育 兴趣培养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当代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教育的本身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不是单纯的传授本领和知识技能,而是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去主动探究,引导学生由毫无兴趣到有兴趣,从有兴趣到有乐趣,从有乐趣到有志趣的过程,才是我们体育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那么作为一名当代的体育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使我们的体育课更加的精彩和吸引学生呢?
一、教师本身素养方面
1.关心和热爱我们的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毕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的校训,也是告诫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体育教师对于技术动作讲解的准确、透彻、熟练、形象,对于动作示范的标准、美观,自然而然的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上课不认真,不用心,讲解的时候语言不清晰,没有吸引力,示范工作的时候不标准,不优美,不到位,就极有可能引起学生对体育的“不感冒”。
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时时刻刻的要求自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手段,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的做到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从对老师的喜欢提高到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只有你爱你的学生,你才会为你的学生着想,才会认真准备好一堂好课。爱是责任的源头,是一切动机的力量。
2.提升教师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首先,体育教师必须精通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吃透”教材,熟悉体育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各个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本体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才能够全面的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能。都说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是半个医生,在卫生和保健方面,假如我们体育教师只单单掌握教材上的那么一点知识,最多只有招架之功,却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学生也许可以体谅教师的严厉,可绝对不会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术不专攻。
在体育课上,教师应该用最简单明要、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和逻辑性强的语言来进行动作讲解,这样才能达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再加上教师标准、熟练、轻松优美的示范动作,就会是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大加强。很多人应该能够看到或者体验得到,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本专业,虽然体育教师有本专业的具体要求,但是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印象必然是全方面的。
3.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体育教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正能量的。体育教师自身的形象塑造是体育教师在学生心中取得信誉和威信的重要条件。强化体育教师的良好自身形象,提高体育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和信誉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也使得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管理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的锻炼和收获。在学生当中有威望的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模范、偶像,学生会在自己的言行当中加以效仿,以至于教师的仪表、言行、说话的语气等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所以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重要组成部分。
4.扎实的掌握各项运动技能
这不仅仅是对我们体育教师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发展的需求。现在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够学到各种知识,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知识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呈现出了一种多元性。学习更多的运动技能是我们体育教师发展的趋势。我们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所做的标准、优美、协调有节奏的动作示范,能够给我们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特别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教师的示范动作表现的艺术性越强,感染力也就越强,教学的效果也才能更好。因此,我们学好、学精各项体育运动技能是我们的立足之本。只有扎实的掌握各项运动技能,才能更加自信的站在学生面前传授运动知识技能、展现体育的魅力。
二、体育教学方面
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教学应该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于德智美等方面有机的结合,从而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明确规定了一下的课程总标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引用基本的体育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里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这一目标的体系避免了过去的一些所用的空话、套话,显得更加的明确、具体,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敢于创新教学,克服教学方法的模式化,从体育课堂兴趣本身来讲,假如我们的教学过于模式化,课堂上就会没有特色,也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教法上的更新。
因材施教是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实行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受到社会、家庭等影响不同,在思想上、智力上、体力及身体素质上各有不同,而且男女生在生长发育期间心理差异也有明显的改变,因此采用统一的教学要求,同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分类指导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来分组。对身体素质好,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适量的加大运动难度和强度,提高教学的目标。面对身体素质较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降低要求吗,使这类学生能够完成动作,提高其自信心,而后逐步提高要求。
2.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模仿性可塑性强,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前就精心准备好教学过程当中与助教材所搭配的游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游戏当中技能学到技能又能锻炼了身体,提高体能。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训与练的过程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学和玩的因素受到了忽略和轻视。因此在训练化的教学方法难免带有枯燥乏味的缺失,从而学生就降低了学习兴趣,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不断的增加游戏和竞赛在教学中的比重,给学生足够多的玩和比的时间。利用学生比和玩,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下不知不觉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加油、交谈、商议,也会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感情。
3.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课堂当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具有活泼、放松、快乐的情绪场,并通过这个情绪场的作用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因此教师的民主教学作风是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是否有兴趣的催化剂。启发学生用自己对于运动技能的理解学习和练习,如有的动作可以想让学生想象,再让学生自己示范。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讲解,允许学生对教师质疑,并进行一些趣味性的尝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倍增,课堂上就会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反之,学生就会产生压抑的心理,课堂的气氛也就不会活跃,学生的兴趣也就自然不会增长。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够上好课的前提。体育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前提是我们的责任心,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体育教育的自身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解放学生思想,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一定能够爱上体育课,提高运动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