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制作与养护》课程教学与就业创业融合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李琪
[导读] 对职业教育(高职、中职)《盆景制作与养护课程》课程教学与就业创业融合实践探讨
        [摘要]对职业教育(高职、中职)《盆景制作与养护课程》课程教学与就业创业融合实践探讨,分析了当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以学生为本,以就业创业融合为导向,以及就业创业的一些思路,强调实践化教学实施途径的客观必要性,实现教、学、用一体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盆景制作;市场化;就业;创新。
        盆景蕴含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审美趋向,体现了传统人文精神的思想和情趣。盆景是活着的艺术品,有着深厚的底蕴,它集绘画、雕塑、儒家文化所追求的“形、神、意、趣”[]兼容的美学要求,同时具备植物学养护、艺术造型裁剪等知识。要学好和做好盆景并不容易,准入门槛很高,那么市场竞争对那些专业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就是最好的优势。近年来,盆景产业得到空前发展。
一、目前《盆景制作与养护》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与就业创业融合实践存在脱节
    职业教育开设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多数是由学生自由选修,这些课程往往由思政课教师来教授,学校没有专职(专业)的教师。这样的安排显示学校领导层对此认识不足或不是很重视,对学生来说更觉得可有可无。就业创业教学与专业教学基本处于严重脱节的尴尬状态。教师本身也没有创业的经历,不了解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和要求,更不了解盆景的市场状况,一切就是纸上谈兵,空对空的教条式教学,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老师也很茫然,这跟国家的职业教育要求相差甚远。
     从“创新创业大赛“”的作品和成就反馈情况来看,多数作品与专业和市场脱节,学生太过注重“创新创业大赛”形式和成果“,没有意识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就业创业融合教学与专业知识培养没有进行有效的衔接,处于顾此失彼的状态中。
(二)盆景本身客观要求的限制
        《盆景制作与养护》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盆景制作集文学、美学、绘画、养护于一体艺术品创作,制作者如不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艺术修养及社会阅历,就很难理解和读懂盆景呈现的美感和奥妙,因此对大多数学生说,盆景的制作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热情与茫然纠结在一起。再有,盆景的发展历经千年,流派众多,内容和形式相当丰富,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护养和修剪技艺,教与学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另外,盆景制作是一个周期性很长过程,不像插画艺术能立竿见影,没有极高的兴趣和耐心,是很难坚持的;再加上,盆景对选材比较高,特别是古桩、珍惜树种很难求得,对制作工艺和养护技巧要求也很高,在课堂上很难形成较为直观感性的认识等等。这些情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条件的限制
        在高职、中职学校,《盆景制作与养护》没有较为完善的盆景制作场地,不同品种、不同风格的造型作品展示基本也没有;管理上没有专业(专门)的养护人员,成活率很低;盆景材料的来源与收购都不容易;实验设备陈旧、教学经费投资严重不足等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盆景教学实践课程的开展。
二、解决课程教学与就业创业融合实践研究
         本文提出:根据该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性质,结合职业教育的就业要求和目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促进就业创业融合实践能力提升的办学宗旨,在此提出了“1+1+1+1”(课程教学、实践培训、专业竞赛、网路营销)的立体教学模式,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以促进素质教育为目标
          在《盆景制作与养护》课程教学中,通过优化的课程内容安排,主要以盆景造型艺术欣赏来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利用现代网络媒介,图文并茂地把不同派系的作品的造型特点、审美追求、文化底蕴进行分析,特别是造型美学规律,如点、线、面、的组织要求,聚与散、主与次、曲与直、方与圆的对比关系,作品造型的节奏韵律等,利用大量的经典盆景作品进行讲解分析,让同学们对盆景造型的美学规律有一个非常透彻的理解和掌握,为后期的作品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素养的创作者,就是一个普通的花木工人,就是舍本逐末,就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老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来引导学生去鉴赏盆景艺术的美,培养同学们鉴别美与丑的能力,这是理解和掌握盆景造型的重要手段,激发学生创作具有美学内涵的艺术作品的捷径。有的人说:美学修养是在长期的艺术熏陶中慢慢沉淀出来的,其讲法没有错,但学生们学习课程时间就是一年半载,哪有机会给他们慢慢地熏呢?只有老师不停地加强自身的修炼,给予正确的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创作和学习中才会受益无穷。老师还需要带队到各园林中欣赏名师们培养出来的盆景作品,真实感受盆景艺术的美,让学生对不同作品给出美学分析,对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能力和兴趣,还能增强真实的感性认识,以丰富教育方式。
(二、)基地+实践培训作为盆景制作工艺、栽培养护的教学模式
        实践培训不能只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完成,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训基地,跟外面盆景生产大户进行联合办学,把学生放到生产基地里去,跟生产工人们和师傅们吃住在一起。生产基地不仅有品种繁多的树桩作为教学材料,更能真实地体验到整个盆景制作、养护的全过程。以教师加师傅的现场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和师傅的引导下进行创作和管理。同学们直接进入了生产的第一线,这样身临其境的教学,收获知识是全面的、真切的。教师和师傅在现场示范和指导后充分给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独立创作的空间,然后让学生进行互评,老师再点评。此过程中老师要兼顾到所有学生,不能厚此薄彼,避免打击成绩一般的同学,尽力找出他们的闪光的地方进行鼓励和表扬,然后把优秀盆景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收购),以确定优秀的标杆,带动求进和积极创作的热情,体现其自我价值和创业的信心。基地是一个全方位的学习过程:从收购树桩、移植、上盆、养护,然后到修剪、切割造型以及植物的适应性、水肥控制,再到客户挑选、包装、送货等等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另外基地里的师傅都是在生产生活中磨练出来的,比学校里的老师们更有实践经验,便于学生们学到更为实用的东西,通过生产与销售,还能体验到市场的需求信息。
 (三)专业竞赛作为教学中提升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手段
 
1).首先要涉及面广,不能搞个别重点培养,为单纯获奖而培训。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公平竞争。只有大部分人参与,才能选出真正优秀的人才,在整个选拔过程中,要培养竞争意识,因为当其走向社会后,不管是就业、专业等都处在一个无形的竞争环境中。
2).专业竞赛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比赛,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更要求有创新的能力,只有具备新颖创意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获得大奖。
         结语: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者简历:
李琪,1969年8月出生,男,汉族,籍贯为广西全州人,毕业于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职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中国画、油画、盆景艺术。

地址:广西省桂林市临桂区飞虎路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单位名称    收件人李琪  邮政编码: 541100    手机: 15678381660]”的时代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盆景有关制作流程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善于用创造性思维创作不同艺术风格的新颖作品,培养和挖掘同学们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形式来解读分析作品的主题创意、制作方法和技巧,这样可以训练同学们的沟通和推销能力。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对于网络销售就业创业实践融合形式只是一种比较独特形式,并不能全部替代服务于学生们的就业与创业教育。老师们要因材施教适时引导,多方拓展,创造有利条件,为不同理想的学生传导不同的就业创业的方式。老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尽可能地鼓励和支持同学们的求异创新思维,为其拓展更为广阔的前程。
参考文献:
1)徐咏梅.网络营销的理论与实施战略探讨[D].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2)欧清华.大学生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障碍与对策探微[J].教育与现代化,2004,(3).
3)[赵志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社科,2004,(6).
4)刘桂香,马长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7,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