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曾小平
[导读]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要: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在我国得到出色的应用,甚至在整个国际,校企合作办学都是得到认可的。校企合作,顾名思义,这是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办学。和传统的办学模式不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目标是保持一致的。坚持校企合作模式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学校都是有极大好处。在企业方面,企业用工需求明确,学校直接为企业培养人才,可以减少了企业在人才培训上的投入,是有利于减少成本,提高效益的。对于学校来说,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也能够指导学生实践,这扩大了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总而言之,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和学校双方加强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真正实现了共赢。
        除了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发展外,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校企合作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针对市场需求,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可以说校企合作在解决人才供应不足和人才质量不高问题上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这必将是能够促进全社会发展的,可见校企合作潜力巨大,它的出现惠及多方,是值得推广的。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互惠互利;共赢
        引言: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要推广校企合作。这主要是因为现在我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市场发展迅猛,但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却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对原有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传统教育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校企合作理念的提出为改革传统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传统教育的改革可以说是不可阻挡的,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力度,才有利于学校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深化。正因为这样,校企合作模式才会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校企合作的价值
        校企合作办学是一种双边参与的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和配合。双方明确各自的需求,根据目的来制定教学计划,真正做到产学结合、定岗实践。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择业空间,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
        校企合作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最后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发展,那么这就是对的模式。如果模式起到的作用微乎甚微,那么就要改变一下合作模式了。下面对几种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简要分析,以帮助职业学校选取更适合自己的办学模式。
        1.“订单”合作模式
        “订单”合作模式,顾名思义,这是要签协议的,学校、企业以及学生及其家长三方之间要互相签协议。在招生之前,学校就和企业签协议,录取学生时学校再和学生及家长签协议。也就是说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已经被企业签约了,学生一旦开始实习其实已经开始了就业,这种合作模式真正做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订单”合作模式中,教育计划、课程设置和实训标准等是由企业和学校联合共同制定的,其中课程中的理论课和专业课在学校完成,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课程则交给企业负责。学生一完成实习就可以就业。
        2.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所谓交替,指的是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采取轮换的方式进行。当企业有用人需求了,就向学校发出订单,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学生到企业去完成技能培训。一旦技能培训课程结束,那学生又可以返回学校完成理论课程。


        3.教学见习模式
        学生在学生接受了一定的理论教育之后,为了加深对理论的了解,深刻体验合作单位的产品、工艺、管理以及文化理念等等,这就需要提前去企业见习。学生在企业见习过程中被安排参与生产,参加企业的管理,接受企业的文化理念和纪律教育,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加强了他们的协作精神,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发生在学生完成所有的理论知识后,一般前两年就能够学习全部课程,最后一年由学校推荐学生实习,或者学生自荐到用人单位实习。实习时间最短为半年,在实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管理,促使学生快速从学生角色向合格职业人转变。
        5.产学研模式
        这是比较高端的合作方式,企业和学校本着培养工程师人才的原则加强合作。在产学研模式中,中小企业面临的科研难题可以得到解决,学校也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师资优势,培养出高级工程师后备人才。产学研模式是校企合作模式的新机制,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6.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寻求有意向合作的学校,双方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利用基地培养学生的技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而企业则可以从优秀的实习生中选拔合适的人才,确保企业发展过程中有足够的人才储备。
        7.合作经营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投资和管理,这样企业和学校都能够减少场所和设备投入的成本,学校则可以获得企业在技术上的指导,学生也能够提前进入生产线学习,从而帮助他们更好适应职业身份。最终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的共赢。
        8.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由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以及学校教师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的任务是随时了解企业以及行业的用工需求,再有针对性地调整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校完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9.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
        校企联谊通过创造舒适轻松的环境来为学生传达企业精神,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促使他们为走上企业工作岗位做好心理建设以及打好技能基础。一般校企联谊都会聘请知名企业家来为学生讲述专题报告,这样比较有说服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
        总之,校企合作是成功的教育模式,这一点早已经得到国际的认可,同时校企合作也是改革传统教育的有力手段,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有趋势。技工学校必须紧跟潮流,加强校企合作,增加教育活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也是技工学校的生存之道。
        参与文献:
        1.潘春胜《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教育探索,2008
        2.张俊美.学校与企业——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二○一二年一月十日《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