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地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以华北理工大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尤志国 曹业启 陈凯江 周云龙 周一君
[导读] 针对《土力学地基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不能够很好衔接及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
        摘要:针对《土力学地基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不能够很好衔接及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经过多年教学过程的研究与实践,为了进一步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丰富了教学内容,包括增加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工程师进课堂、上机实践、见习性实习环节。制定了基于OBE理念的教学大纲,改革了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包括MOOC引入课堂教学、团队合作学习及软件进课堂。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该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土建类本科生;土力学;基础工程;教学改革

0 引言
        万丈高楼最为重要的核心结构就是地基。地基不牢固整体结构会随之破坏甚至倒塌,根据实际需要,在土木工程中《土力学地基基础》已经成为全国高校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土力学地基基础》具有专业性、理论性、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其教学难度大[1-3]。
        针对目前华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为《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1 《土力学地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
1.1不合理的课时分配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地基基础》总课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72学时,实验8学时。从目前教学大纲看出,该课程理论部分课时较多,不适合我国应用型人才、手脑联动的教学培养目标。《土力学地基基础》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强的科目,大部分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在工程实践基础之上的,老师在课堂上单独讲解的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失去动手能力,并忽视实践对此课程的重要意义,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1.2缺乏实践
        《土力学地基基础》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本门课程的主要环节。目前该课程仅安排了有动手能力的实验课时8学时,没有其他实践课程。目前学生们仅局限在课堂中,一部分知识点老师无法结合工程实例详细讲解。
1.3不合理的实验教学
        《土力学地基基础》实验,学生无法参与和体验实验的全过程,由于时间和场地限制等原因,老师只能安排室内的小型实验,导致学生们与工程实际相脱节,教师们为了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将实验主体完成之后再交由学生完成,整个过程缺乏挑战性,降低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实验考核比重分配不合理造成学生们参照考核比重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严格的监督机制导致各组之间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现象。
1.4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中的“教”与“学”二字是互动的,学生与老师也应该是互动的。《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需要掌握的概念和理论较多,晦涩难懂的理论更是比比皆是,老师的讲课方式多采用黑板板书的形式,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配合老师进行教学互动的学生寥寥无几,尴尬的局面只能让老师孤芳自赏,枯燥乏味的上课方式效率极低,缺乏课堂活力,极易使学生们失去追求学术的欲望。


2《土力学地基基础》教学改革
        为了培养一批应用型、创新型、专业型人才,就必须对《土力学地基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基于OBE教学理念[3],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技术、合理的教学时间,让学生们深刻领会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们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1 教学内容重新制定
        重新调整《土力学地基基础》教学内容,除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外,增加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工程师进课堂、上机实践、见习性实习环节。重新分配教学学时方案如下:实验仍为8学时,理论仍为72学时,但对教学内容分配上进行改革,其中基本知识学习为64学时;邀请设计院、研究所及施工单位高级工程师或研究员进行专题报告(即工程师进课堂)半天或1次,4学时;上机实践4学时。增加课程设计1周,增加见习性实习1天。
2.2增加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增加基础工程课程设计[2]是实践教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对课设中存在的误差及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课程设计为1周,老师应每天去教室进行监督答疑,旨在通过绘图和计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锻炼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今后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2.3增加见习性实习
        让学生们“走出去”,进行现场见习性实习(包括参观施工现场,参观施工图纸两部分),采用一线人员带队讲解的模式,为学生进行全面讲解。结束之后要进行图纸参观,学习建筑图、结构图的绘图规范和要领。通过与一线人员亲密接触,学习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缩短了一名大学生到一线工人的思想距离,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2.4实验改革
        《土力学地基基础》注重实践和实验教学,深化实验改革,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具体措施如下:增加实验考核比重,由原来的实验成绩占10%改为实验占20%;改变实验教学安排,2-3个实验同时进行,每组人数3-4人,每组做完一个实验之后与另一组进行实验互换,节省了实验时间;严格审核实验报告,当场完成实验报告并上交。
2.5 教学方法改革
        学院支持并安排教师到施工现场拍摄实例一手资料,进形整理应用于课堂教学。将专题讲座引进课堂。增加上机实践学习。建立完整的课堂提问、课下讨论、课上答疑模式。增加团队合作/项目教学法,作为一个团队学习和讨论学习内容。将MOOC引入课堂[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大型软件引入课堂,如Abaqus、Ansys、Matlab等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教学。
3 结语
        通过多年《土力学地基基础》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注重实践,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OBE理念制定教学大纲,注重过程控制,考核更加合理。教学方法多样化,更有助于解决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志雄,卢黎,卢谅. 土力学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 高等建筑教育,2018,27(2):64-67.
[2] 崔广强,黄志波.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堂教学及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时代教育,2016:212-213.
[3] 孟庆娟,贾开武.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6):95-98.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Q1762-05)
作者简介:尤志国(1981-),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