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若干思考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李文珍
[导读] 在当前的信息背景之下,每个学科开展教学工作都需要结合现代化的信息与技术
        摘要:在当前的信息背景之下,每个学科开展教学工作都需要结合现代化的信息与技术。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提高信息程度利用水平,是教师们需要深刻思考和探索的学科。本文基于“5+”教学法背景下,以信息化的环境为出发点,对于教学方式和信息的融合发展进行分析;包括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产生的影响;以及目前阶段的教学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有效对策,以促进学科教学的现代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深度融合 “5+”教学法
        引言:
        最近几年,信息化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在教学的理念还是在教学的方式上,都出现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特点的新变化。这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即是一次机遇又是一项挑战。因此,本文基于“5+”教学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拓展提升”)视域下,如何把握教育信息化的本质,使传统学科教学更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促进教育信息化的顺利进行,是教师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信息化的发展,为教育和教学都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发展机会。一直以来,我们提倡的都是现代化、未来化的教学,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属于未来的,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去束缚这种发展。信息化的出现为这一目标提供了更多条件。在信息化的环境背景之下,学生可以获得极其丰富的知识,并可以通过排序和其他方法来处理有效的信息,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第四,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的重大变革,促进了教育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信息化教学的不当运用
        在信息化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还是会存在一些误区。很多的教育工作者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融合是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完成,有些老师过度追求技术的应用,以吸引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炫耀技术,做出的课件在视觉上具有美轮美奂的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学生专注思考的注意,也不利于学生的主导地位。为了节省时间和避免麻烦,一些老师无需考虑和修改即可直接从Internet下载课件,并在自己的教室中使用。有的教师年龄较大,无视知识的形成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来代替学生的作业。一些教师并不直接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可能是由于他们未能及时地提升自己我教学能力,不适应新教学工具的发展导致的矛盾现象。
        三、信息融入教学后的影响
        1.转变教学模式,改进学习方法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以教师为信息的主要输出者,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在课上的讲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它们。“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动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然而,在现代的信息技术运用之下,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多元化,这种传统的教学就需要融合这一趋势来进行发展。教育信息化之后,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方面拥有极大的空间和极大的自由整合。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灵活地把握课堂教学的发展,例如,结合电子教学白板、PPT课件等,将复杂抽象的文字知识其转化为具体的内容。
        2.构建高效课堂,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信息化不仅体现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上,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教学要与信息化发展融合,与网络化接轨,与数字化连接。教师可以在学习内容的设置和学习目标的,在教学的设置上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的相应指导也引起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巨大创新,这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
        3.改变教学思路,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
        受教育信息化的影响,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想要学习的知识。知识的获取没有顺序,这不仅破坏了教师的知识权威。知识的权威还严重挑战了教师传授,教学和解决难题的传统形象。随后,这种现象带来的变化也体现在了师生关系之上,原来的传统权威关系不再适用,需要转变为引导和合作的平等关系。双方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共同讨论和相互学习。他们不断改善和发展。


        四、融合方式探究
        1.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解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入融合,是指信息技术从表达方式,要点等方面渗透到教学内容和目的中,从而可以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的质的飞跃,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整体信息素养,从而促进人们的终身发展。
        2.融合过程中的障碍
        在深度融合的初级阶段,基于信息的教学环境只是要将传统的教学资源从简单的黑板,活动挂图等转变为PPT演示文稿。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基于信息的教学环境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和运用对于传统园丁的形象带来了新角度的评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室中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课后,学生完成老师分配的作业。为了实现深度整合,有必要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创建与以往不同的形式。在这以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要进行选择性地展开,摘录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章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独立使用,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方法以获得新知识。
        五、融合途径探究
        1.巧用多媒体,打造精准课堂信息价值
        信息技术走进教学,为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动力,按照学科特点来以准确定位教室信息的价值。中文科目可以使用视频和文字;数学科目可以显示三维空间;英语学科的教学更加方便地利用音像视频传输技术进行模拟练习;理化科目能更科学地进行试验和数据统计分析。不管是怎样的融合,都能够使教学更加高效。
        2.融合有效资源,改进学科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趋势。它提取了大量资源,并将其优化并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往教学模式的不同形式,为学科教学切入点找到了新的途径。
        3.设立协作创新研究,实现技术与教学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集成涉及许多学科。在此基础上,紧紧跟随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整合各个学科的研究资源,建立协作创新研究,并将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理论应用于学科教学,同时做到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探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推广和发布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新思想。
        4.结合技术应用,推进融合
        结合培训内容,可采取建立专用教学系统的搭建,通过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的方式,在这个平台上共同提高各自的教学水平,鼓励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科组的学科参与者其他的教育工作者成员,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善教学发展。将微型班级生产的应用,教育教学平台的应用以及交互式白板软件的操作应用集成到教学设计中,并分解为每个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活动的介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将得到进一步提高,重点是增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并应用于不同学科的能力,以促进学校信息建设。
        六、结语:
        教育和教学这一自古就有的活动,在历史发展中受到社会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与发展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渡阶段。为了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每个民族的教师都应努力使自己充实并与时俱进。时代潮流提高了人们的教育质量,以确保祖国花朵的繁荣成长。
        参考文献:
        [1] 汪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若干思考[J]. 江西教育:综合版, 2017:7.
        [2] 张学博. 关于小学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考[J]. 时代教育, 2015(22期):267-267.
        [3] 张朝东.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策略探讨[J]. 2018, 000(011):92.
        [4] 陈静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D]. 2017.
        [5] 肖庆华.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下的教学策略[J]. 宁夏教育科研, 2019(1).
        [6] 王刚. 信息技术与小学古诗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考[J]. 小品文选刊:下, 2019(7):0207-0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