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初期,部分高校显现出诸多问题,如学生对“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了解不多,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短时间内很难让“三全育人”教育模式见成效等问题。本文针对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自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以来,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开展普遍调查,总结出调查结果,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浅显的见解,旨在如何促使学生在构建“三全育人”过程中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不断提高“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培养效率。
关键词:三全育人;化被动为主动
一、绪论
1、 “三全育人”的分析背景
党的十九大以来,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大力推动历练创新和实践探索。各地各高校共同努力推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自2019年以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逐步推行“三全育人”教育模式,把“三全育人”内容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并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引导各部门、院系、班级深入推行。
2、“三全育人”的要求
“三全育人”的出发点是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同时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学生要价值观端正、知识丰富、能力全面。
“三全育人”的重心在“全”。“全员育人”要求全体教职员要成为“育人者”,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履行育人之责、产生育人之效、实现育人无不尽责。“全程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不有。“全方位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
二、“三全育人”过程中学生参与现状及问题分析
文章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以下简称天河学院)各院系、各专业及各年级共59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推行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程度、认识路径和参与程度等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以下四点。
1、“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处于探索初期
通过调查发现,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入学以来,79.73%的学生“没有听说过‘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只有20.27%的调查对象表示“听说过”。数据表明,天河学院在开展“三全育人”教育模式进程中处于探索初期,学校在政策层面正逐步推行,在教师培训、科研申报等方面逐渐加大力度,如校党委组织部组织党支部书记、骨干教师参加广东省组织的“探索课程思政,深化三全育人” 专题网络培训,要求教师们把“三全育人”融入教学管理中。
2、“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宣传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参与调查的学生在选择“三全育人”的具体内容时,仅有23.65%的学生选择正确。实际上,“三全育人”包含“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三方面的内容,字面的认识交简单,方便记忆,在课堂、主题班会及社会实践中方面容易宣传和引导,表明“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宣传力度不够。
3、“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开展的渠道单一
渠道是否多样性决定着“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开展效果的好坏。
调查结果显示,592名调查对象中,除了50.68%的调查对象没有参与此项调查外,其中有33.78%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是“三全育人”的主要参与者,其次是思想政治教师、专任教师、学校领导干部、一般行政教辅人员,分别占比26.35%、17.57%、16.89%、13.51%.
数据表明,“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开展的主力军是辅导员队伍,而辅导员主要通过主题班会、党团活动、就业指导、评优评先等渠道或形式开展主题教育,而思政课题、专业课题还没能够在“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开展的渠道单一。
4、“三全育人”教育模式未落实到实践中
由于“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仍然处于探索初期,举行的实施方案正处于论证阶段,在宣传力度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加上2020年2月份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生只能在线上学习,课外实践活动更是无法开展,“三全育人”相关教育活动同样无法开展。调查结果也验证了此观点,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仅有9.46 %的学生表示参与过学校开展的“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另外29.73%的调查对象表示没有参加过,其余的60.81%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知道有“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
三、在“三全育人”过程中促使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天河学院在探索“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初期,一直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大力阔斧地引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要求各部门将“三全育人”贯穿到教学管理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文章认为,为解决“三全育人”在探索初期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培养效率,应加大力度促使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具有做到以下四方面。
1、开展“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
“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教育思想在理论上和实践环节早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探索,主体依然是学生,培养的对象依然是学生,因此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必须紧紧围绕着学生自身特点、个人发展需求和社会的评价标准来开展教育工作。每一项课题的建设,每一次主题教育,每一个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应立足与学生的实际问题,如在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前,应当全面了解学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方面现实表现,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全过程
党的十九大以来,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探索,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学生至始至终都应当主动参与到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参加讲座、培训和观摩性的参加活动等,也不仅仅停留在思政的课堂上,或是班会的口号上,或是部门或教师个人的项目上。
学生应该是“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主人,包括课题项目申报、立项、实践、总结,活动策划、组织、开展、效果评估等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应主动参与进来。
3、多渠道开展“三全育人”教育模式
实现“三全育人”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价值观端正、知识丰富、能力全面,因此要不断拓展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用哲学的、科学的、艺术的等等多种方式把我世界。这就需要多渠道开展“三全育人”模式,通过参与主题班会、主题讲座、课题竞赛、课外实践实训活动、素质拓展活动等多渠道开展“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探索,而每个渠道的参与程度以及参与效果需要形成成果体现在课程学分和学业绩点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化外部为内部。
4、“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评价标准重点参考社会实践效果
教育的评价标准应以社会本位观为基础,学生的发展应当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以及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全球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残酷竞争中,以及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当代大学生具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而评价当代大学综合素质的标准正是社会实践效果。因此,高校在评价“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时,应当重点参考社会实践效果,如项目的社会价值、用人单位的评价,毕业生的社会影响力等方面。
四、总结
“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探索路径,独院学院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备国家重点大学的先天优势,但也不能妄自菲薄。独立学院在探索“三全育人”教育模式过程中,只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结合自身的特点,科学利用自身的优势,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三全育人”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定能开创出属于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