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多读书”教学目标之一孔之见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王婷婷
[导读] 建议学生多读书,是当前语文课堂的重要目标
        建议学生多读书,是当前语文课堂的重要目标,也是每个老师每位家长每节课堂上的每个教育契机的苦心叮铃。可是什么是多读书,怎样多读书?有必要厘清楚一下概念。
        我理解的多读书有两层含义:一是课堂中带学生反复读书,就是古话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二是广泛涉猎阅读,指导学生有步骤拓宽知识面的阅读。其中第一层含义是第二层含义的基础,不实现第一层含义的目标,盲目追求第二层目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空中楼阁。
        书读百遍,其实并不容易。不掌握阅读方法,不提高学生读书能力,学生往往读了一遍就说读完了,再要求读一遍,学生就厌烦了。学生一遍读完了并不是读通顺了文章,读正确字音了,也不是读懂词句意思了,更不可能读透课文。所以书读百遍,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读书一百遍就可以实现目标的。不掌握方法教学生读书百遍,就是机械灌输,就是读一千遍也同样没有效果,徒增学生厌烦心理。要真正教学生读书百遍,教师要有很高的读书的修养,要能够体会吟得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执着坚持和艰辛,还要有高雅的读书习惯,最后才能在方法上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教育学生认真细致地读透每一句话。从而获得读书的能力和方法。
        获得能力的第一步骤是读通读顺课文每一句话。课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交往文明的精华典范。只有读通顺,才能初步掌握并学得会语文。
        所以说读通读顺课文每一句话,既是读书方法,也是读书能力的体现。
读通顺课文每一句话,应当成为语文老师指导语文读书的第一要务。
读通顺课文每一句话以后,只是读书长征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有步骤地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另一个要点。也是体现教师指导读书的成就感之一。要学生读准字音,教师就得先吃点辛苦,反复练习读准字音,以便轻车熟路地指导学生读书,并不断提高语文修养。
        读准了字音,并不能立即形成语感。所以,语句的抑扬顿挫,词语发音的长短也要不断揣摩。然后围绕读出词语的含义,课文语句的含义,读出作者需要表达的初心和引伸义,最后达到“一千个人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才算初步完成读书的目标。
真正的完全意义的读书指导,还包括赛读,默读,表演读,思考着读,欣赏着读,记忆着读和朗读等各种各样的读书,创造并用足各种读书机会,带领学生读书,才算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直到反复咀嚼读书,回味读书,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墨香句味时候,就是读透课文的有效指导。


        做到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开展读书方法指导和读书能力培养,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也很重要。
        平时的大多数的学生读书,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就不善于多读几遍,很多学生满足于望文生义,再让他读两遍,学生根本就提不起兴趣。这就是缺乏读书方法指导的原因。江苏学派的阅读教法指导的精髓,就是分步骤,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教学指导。如果有兴致,打开杨九俊主编的《苏教版小学语文备课手册》,突出的教法特点就是分步骤指导学生读书。比如第一课时目标最简洁的表述就是读通顺课文每一句话。第二课时才是精读指导,就是读透课文每个词语的意思。我在教学读书的时候,受《苏教版小学语文备课手册》的启发,我先鼓励学生读通顺课文每一句话,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学生就特别乐意读书。读通顺课文每一句话后,为了理解课文,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我经常会跟学生一起,一句一句地读课文,一段一段地读课文,有时候带学生结合上下文读书,理解词语的含义。在理解课文时候,利用学生已有的语感积累,不断地重复提醒学生读出每个词语、每个句子的意思,无形中实现了学生读书百遍的目的和方法。除了跟语感培养相关的读书训练外,注重读书形式的更替也能实现多读训练。当然,也并非每一篇课文都得一句一句读,一段一段读。对课文有选择地带领学生精读训练,是教师最大的教育智慧。

        随着年级升高,学生读书形式要求也变得丰富多样。有默读、朗读、赛读、分角色朗读、快速读书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也能实现加读课文的目的。
书读百遍,按照年级的不同,读书要求不一样。低年级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去读书,比如,回家读给家长听,然后教师扮演家长角色,在课堂上指导朗读。中低年级学生还适合训练学生读给大家听,或者喜欢做小老师,带大家读书。高年级学生更倾向于自我读书提高,在课堂上保留安静读书的环境会更受学生喜爱。

                再谈谈丰富读书范围的多读指导。丰富学生读书范围的最简洁表达就是鲁迅先生的话,读书譬如蜜蜂酿蜜,倘若蜜蜂只在一朵花上下功夫,是酿不出蜜的。随着学生读书能力提高,朗读的宽度广度逐渐受到学生欢迎。教育部编教材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制订必读书目计划,就是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阅读目标。没有中低年级的精读指导,根本就无法实现多读书的宏观目标。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阅读书目。当前也有不少学校开展自己的特色阅读指导,编写了相关的校本阅读教材和阅读目标,都是在精读指导,形成能力和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空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具体操作。

        个人认为,学生在多读,精读和广泛涉读的环境中,只有抓紧抓实第一层次的阅读指导,也叫课堂教学,学生的阅读兴致和阅读空间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