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伴随着人类学视阈下的一个历史性范畴,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属于伦理认知部分,2020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违背人与自然的发展属于认知伦理道德辩证关系的第二部分反伦理道德否定部分,违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社会的演进历程出现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呼吁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生态文化建设,同时要敬畏自然!
关键词: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从道家哲学来看,敬畏自然包括三个方面:禁止反自然地对待自然界、禁止反自然地对待他人的自然生命、禁止反自然的对待自我生命三个方面的内涵,这里主要从第一方面来进行阐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适应自然所呈现出三种状态:“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21世纪属于否定之否定阶段,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注重生态文化建设,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2019年12月以武汉为中心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违背自然与人和谐的发展,自然反作用与人类最典型的案例。
武汉冠状病毒源来自中华菊头蝙,蝙蝠本身没有毒,但它身上至少带有14种以上可传播人类和动物的病毒,由于人类捕杀野生动物(这次最主要的野生动物是蝙蝠),在华南海鲜市场进行交易,让食者感染上冠状病毒,再通过空气传播的途径,以人传播人的方式,它的传播性非常强大,通过呼吸道感染(空气、飞沫等),又正值春运期间,人群流动性较大,导致感染人群较多。和2003年的SARS临床症状差异一致,传播性相较于SARS强很多!一个人可以传染给一群人(如图一)。
.png)
图一: 2019年武汉冠状病毒通过人传染人示意图
直至目前,确诊有7711例、疑似12167例、死亡人达170例,远远超过SARS人数,冠状病毒传播方式很强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进行空气传播、触摸被污染物体的表面等方式进行传播,另外传播人数较多,一个人可以传染一群人,假设武汉的一个携带病毒者A回家,一路上他碰到了几十个B,B回到家又约见几十个C,其中A和C是可以追踪,而B则很难追踪到。最初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如此严重,2019年12月8号已经出现至20几号才重视,这其中已经从武汉到全国各地人口高达500万人,导致全国各地都有人感染,同时具有长达14—18天的图二 2020年1月30日全国疫情分布图
潜伏期。目前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如图二),患状有冠病毒感染严重者肺部可全白,未及时抢救病毒源会导致变异,这加重了药物研制的难度,同时医疗费用较高。目前,全国上下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小部分国外已经有人感染上,部分国家已经对中国人入境进行严格检查(量体温等),小部分国家限制中国人入境,这对中国的外贸等各方面造成很大影响。
.png)
这段时间正逢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春节期间杜绝外出集体活动,庙会以及红白事等都全部取消,全国各地封路、封机场、铁路、高铁等、国务院下达各高校、中小学已经推进开学、马上2月份的各国际考试(雅思、托福等)都取消、超市等各地都关门,情况十分严峻,严重影响到中国各方面的发展以及对人的精神、身体、生活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这个时候在家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2003年3月非典期间笔者读小学六年级,身边未出现感染者,那时候的防护措施是:班主任每天对教室进行消毒,学生进行封闭式管理,非常注意个人卫生。时隔十七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比非典时期的防护措施严密很多,包括在农村,广播每天报道三次以上,身边人包括自己出门带口罩、勤洗手、消毒、不准外来车辆入本地、拒绝接客、杜绝去人多的地方……,如果说处理不当,将会失去无数的生命,我们不能忽视,应该积极的应对,相信不久一定会好起来,在未来的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
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没有研制出大面积使用的对抗药物,以中科院组长钟南山国士为代表的专家团队为国家研发对抗药物,钟南山国士是84岁的老人,我们可以想象科研人员这段时间的身体、精神各方面的压力,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国家和人民研发药物,他们具有很强的使命感,晚一点就意味着会死亡多少的生命;医护人员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有因为工作时间太长人过度疲惫而砸掉自己牙齿的医护人员、有过度疲惫牺牲在自己岗位的医护人员…… 现在全国各地都配有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前往武汉救援,各方都有物资捐往武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我们伟大的科研人员、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等表示深深的敬意!
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是一场国难,自然给人类的一个警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人类做了反伦理的事情,没有顺应、尊重自然,人类在生存的过程中做了很多不尊重自然的举动,例如:对森林、草场、矿产等资源疯狂掠夺造成了资源短缺;对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肆意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虽然在短期内让GDP有所增长,但是带来的是黑色GDP,从长远来看反而影响发展;还有对穿山甲、大象、犀牛等野生生物大量捕杀造成了严重生态失衡,这些“反生态”、 “反伦理”的劣迹处处昭示人与自然的“对立性”,总而言之,人在思想和行为上都透视着近代的“人制天”的反伦理属性。[1] 所以相应地出现了自然对人类很多惩罚,例如前面所说的非典、猪瘟、水灾等,这次的冠状病毒感染属于典型的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所以我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敬畏自然!
“敬畏”,各种版本的词典中有记载,它具有双重含义“又敬重又畏惧或者害怕”,因此,“敬畏大自然”的含义,是敬重而畏惧大自然,同时包括尊重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敬畏自然首先是对自然的崇拜,著名的生态思想家亨利.戴维.梭罗突出强调了人类应当崇拜自然,不仅仅这样能够拯救自然,并且能够拯救我们人类自己,人类在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在浩大的自然界中是脆弱的,人类不能迁怒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友善的对待自然界,敬畏自然其实也是敬畏人类自己,敬畏自然最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类自身的长远利益。如果对待自然物有太多的不自然行为,必然丧失自然,最终殃及人类自身。著名的思想史专家钱穆在其《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文中断言: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可对世界人类的未来求生存作出最主要的贡献。[2]
敬畏自然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唯心主义论,并不是说在自然面前人类应该去膜拜它,或者说听天由命,而是说在自然面前不能肆意妄为,要保护自然、保护生态,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去破坏它们,但也不是原封不动,人类要发展不可能原封不动,问题是要怎么动,是根据主观愿望动,还是根据客观的规律来动,我们要根据客观规律来动,要充分的考虑到大自然的规律,而不能破坏大自然的规律,即使破坏也要有节制在可恢复的范围之内,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来损坏自然,日积月累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经过这些自然带给人类的灾难,由此我们更应该谨慎的对待这种敬畏,它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善待我们的环境摒弃对环境的为所欲为,从我们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联系着的,就像我们身体的血液把我们的身体各个部分连结在一起,人类所做的一切一定要让整个天地万物的生命之网越来越牢固和结实。
参考文献:
[1] 曹康康.顺从—征服—尊重: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伦理梳理[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12月第12卷,第6期.
[2]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对贡献[M],刘梦溪:中国文化[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1。
作者简介:胡玲(1991—),女,汉,湖南长沙人,韩国嘉泉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艺术经营专业;雷作洪(1988—),男,汉,云南文山人,文山云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