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稻种植”为例,谈谈如何架构实践空间 促进幼儿自主探究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钟川蓉
[导读] 本文以水稻种植为例,从参观引发幼儿兴趣,
        摘要:本文以水稻种植为例,从参观引发幼儿兴趣,通过幼儿调查研究、参与种植实践活动、学教相结合、拓宽探究内容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架构实践空间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的做法。让幼儿在真实体验中,萌发自主探究的兴趣,获得初步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探究能力,让幼儿的自主探究落地生根发芽。
        关键词:架构  实践空间  促进  自主探究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拥有更多丰富的娱乐活动,家中的玩具更是多种多样。而野外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没有真正与大自然接触,他们不认识田野是什么模样,更不知道田野里生长的哪些植物。陈鹤琴等教育家明确提出“幼儿园活动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纲要》也提出:“尽量为幼儿创设探索和学习的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虽地处城区,但占地 20300 ㎡,为了增加孩子们的实践和探索的机会,促进他们自主探究,专门开辟了大片的种植园地,其中包括水稻种植田。现以“水稻种植”为例,谈谈如何架构实践的空间促进幼儿自主探究。
一、参观水稻田,激发幼儿自主探究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自主的投入到实践中去探究,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水稻种植原本远离了城区孩子的生活,如何拉近孩子与它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兴趣,成了班级教师这一阶段谈论的问题。我们通过绘本阅读《大米哪里来?》引发了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猜测与思维的碰撞,从而延伸出了更具体的话题:水稻。于是孩子们来了场说走就走的稻田参观活动。孩子们看到成片成片金灿灿的稻田,都迫不及待地涌上田埂,摸一摸、闻一闻、咬一咬,叽叽喳喳的围着正在收割的阿姨问这问那,用各种感官近距离地探索着,还观看了半机械(打谷机脱粒)和收割机收割稻谷的场景。结合这次的参观活动,我们回到了幼儿园种植园地,孩子们萌生了在幼儿园种植园亲自动手种水稻的兴趣和欲望,于是种植水稻的实践探索活动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二、结合调查研究,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启示我们: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在家长和网络的的帮助之下,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答案来了,教师结合孩子们的调查研究的经验带领幼儿开始了种植水稻的探究活动。种植的第一步,就是浸谷种。活动刚开始,幼儿就议论纷纷,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鹏鹏说:“先给谷子洗个澡,把谷子外面的灰尘洗干净,这样会长得快。”多多说:“我看到电视上的谷子要放在水里,这样它就不渴了。”“太多水会淹死掉的”贞贞抢着说。诺诺接过去说:“可以把它放在太阳下面晒呀。”在观看了水稻种植资料的基础上,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班级的种植区开始了具体的操作:洗稻谷——浸泡稻谷——换水浸泡——放进沥水篮沥水——装进蛇皮袋控温——温水浇淋。每一个步骤,幼儿都表现的十分专注。到了第二天,他们迫不及待的跑去种植区观察,发现有些谷子上冒出了一些小白点,有些没有。在教师的科普下,幼儿知道这就是芽尖。
接下来就是催芽工作了,如何才能够让芽长得更好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讨
论。多多说:“我们赶紧拿些泥象种四季豆时一样把稻谷盖住吧,才可以长出小苗来”。辰辰说:“我觉得要把谷子包起来。”“把它泡在水里要长得好吧,我家的玉米就是泡在水里的,长得可漂亮了。”怡怡搬出了妈妈水培玉米的经验……为了能够验证大家心中的想法,教师和幼儿根据讨论一起准备了各种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操作探索,尝试实践,积累经验。

比如说,我们根据幼儿的操作需要在种植区的实验区提供催芽的各种材料(一次性丝袜、有土的花盆、育秧盘、水培盆等),在护理区提供各种小工具(尺子、剪刀、放大镜等),在记录区提供记录本、书写板、展板等。这些不同区域丰富多样的材料提供,吸引幼儿去发现操作,积极探究,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后期的对比观察之中,发现一次性丝袜里的稻谷一天要浇很多次的水,不然容易旱死;水培盆里的稻谷水太多,稻谷容易腐烂;花盆里和育秧盘里的秧苗长得比较好……幼儿通过操作实践逐渐发现不同环境对水稻发芽产生影响是不同的。
三、开展种植实践,促进幼儿自主探究
        《3-6岁儿童发展指南》说明部分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水稻种植在各个方面对老师孩子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我们没有因此而放弃让孩子失去实践的机会。
        随着活动的深入,这一天,教师带领幼儿去溶田,准备插秧。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幼儿表现的十分兴奋,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去田里。到达水田以后,幼儿因为在水田中站不稳,产生了退却的心理。还有些胆小的孩子直接离开水田,站在田埂上看别人做。就在好多孩子都想放弃溶田时,翔翔双手撑在田埂上仰起头说:“你们看,我这样就不会掉到水里了。”旁边的几个男生看到了也学着他的样子,这时旁边的芯芯却向我朝招了招手说:“老师,你扶我一把肯定就不会掉水里了。”于是就有幼儿开始互相搀扶着,双脚在水田里搅拌着,“是不是拄根棍子就不会掉水里呢?”轩轩提出想法了,刚好种植园边上还有一些搭篱笆剩下的小木棍,有些孩子在轩轩的建议下柱着棍子溶田,玩得别提多高兴啦。
        在插秧时,为了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插秧技能,教师专门邀请了有这方面经验的家长来共同参与。一开始,幼儿自我发挥,一个个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插秧。有的一棵棵密不透风的紧挨着;有的抓着秧苗尾巴往田里插,结果是把根露出在水面上;有的是拦腰插在田里,头和尾都翘了起来;有的秧苗间距非常的宽;有些是一大把一大把往田里插……横七竖八、歪歪扭扭。看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将幼儿带到田埂之上,让他们观察家长助教插秧,并讨论更好的插秧方法。
        鹏鹏笑着说:“桐桐插得好丑,歪歪扭扭的。”“我觉得希希插的太密了,把水都挡住了。” 诺诺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多多没等诺诺说完就大喊:“我们插得秧苗不整齐,让秧苗象我们做操排队一样,保持间隔距离,就肯定很整齐。”大家听到多多的想法都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可怎么才能排得整整齐齐呢?又一个问题摆在了幼儿的面前。
        这时,有家长主动帮助,引导幼儿可以借助工具。幼儿得到启发,很快鹏鹏和多多就拿着插秧标尺来到了田里,在家长引导下互相合作,两人分别在地两头拉标尺做直线,让其他孩子在线上按一定的间隔距离小株小株的插,刚开始绳子也拉得有点歪,随着经验的丰富,很快就知道调节绳子的长短来控制线的曲直了。
        幼儿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之中,本来插秧的效果不容乐观,但教师没有过多地用语言说教,而是在教师指令下的验证性操作变为幼儿的探索性操作。并且通过家长助教让幼儿直观地进行学习,幼儿可以自主地进行观察、比较,摆脱了以教师为主的说教的方式,逐步学会利用工具去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获得了种植水稻的初步的一些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对促进幼儿自主探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发展指南》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阮晓霞.种植活动对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种植大蒜实验"为例[J].家长(中、下旬刊),2019,(4):127,129.
[4]荆祥芹.创多元化科学种植环境促大班幼儿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J].神州,2019,(1):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