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私有云的艺术作品虚拟仿真展示平台设计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俞进福
[导读] 艺术院校学生作品的展示是学校教学成果的骄傲
        摘 要: 艺术院校学生作品的展示是学校教学成果的骄傲,受困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作品实物实地的展示是有限的,开发设计拥有自主不受限的展示平台空间存储学生优秀作品可使艺术院校的教学成果有历史的积淀。应用云端技术的私有云盘为服务器可以作为虚拟仿真展示平台并数字化存储艺术作品。通过系统分析平台的数据服务流程,架构平台结构层次至点播功能服务的技术实现,完成数字展示平台的设计。
关键词:私有云;艺术作品;展示平台;NAS
        0 引言
艺术院校学生作品的展示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一个节点,长期以来课程教学成果的评判就是检视学生作品。学生的作品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平面绘画展板展示的,也有三维立体雕塑的实物、模型等,多以实地场景展示为主,可给受众以近距离直观的感受。可受限于展示场所的局限、时间的限制、作品的看护及空间的距离等,这些作品在展后的保存还是废弃都给作者和学校带来困境,每届、每学期、每课程学生的作品实物无场地也无法长时间保存,使得教学结果没有沉淀,没有连贯,不利发展。
1 概述
艺术作品虚拟仿真展示平台的构建目的是为美术院系师生提供一个课程设计作品保存的空间和展示途径,提供毕业设计作品的虚拟仿真平台展示服务。通过建立虚拟可视性展示平台,实现专业课程资源开放共享、交互式学习、作品储存和成果展示为目标。平台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与资源共享均通过校园网和Internet实现,师生用户可跨平台寻址登录使用,建立的资源库可供不同身份的用户以不同的权限进入,实现文件共享与专业教学班级作业存放空间的需求;平台基于云端技术建设虚拟现实点播的PC端以及手机端的APP,便于师生随时随地分享访问云端的教师、学生作品,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沉浸欣赏之乐。
        2 系统设计
2.1基于NAS结构的网络存储硬件设施建设
(1)服务器的选型
“资源通”是学校下一步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可以“停课不停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虽然目前学校在网络教学资源的配备上有大量的投入,这在学校精品课程的教学利用中有突出的表现,但却止步于艺术课程教学的使用,无法分享学校中心网络教学资源,因为虚拟表现艺术作品的图形影像大数据存取必然会抢夺学校网络服务资源,学校中心建设的专用资源服务器成本高,扩展困难,无法满足艺术类课程与信息资源的容量快速增长问题。将云计算存储技术应用于艺术课程教育教学,将艺术的网络教学资源从学校的集中管理、集中存储模式分离出来,既能减轻学校中心服务器数据存储负担,又能使专业课程资源共享得以充分利用[1]。
艺术作品的存储与虚拟的展示空间选用NAS网络存储器作为私有云的共享服务器存储艺术类教学课程成果作品数据,是基于考虑私有云可灵活、易管、可快速部署的特点,NAS能够满足希望降低存储成本但又无法承受校园专用服务器系统昂贵价格的需求,在提供云存储及云服务功能方面具有相当好的性价比。每个美术专业教学的老师都有体会,如若需要将艺术类的专业课程作业如平面设计图像、三维模型效果图等作业保存积累,将需要有相当大容量的存储空间,保存庞大的图像文件对系统数据的管理程度要求较高;师生接入网络调用共享数据的可能是不同的系统平台:电脑、手机、平板、电视,而NAS设备可以轻易地允许跨平台存取数据;它有较强的扩展性,不用受限于校园服务器空间存储的限定额量,可自行添加硬盘存储器;更甚是私有云资源的使用不需为场地、网上资源租用的付费而担忧。
(2)NAS机制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是一种采用直接与网络介质相连的特殊设备实现数据存储的机制,通俗讲NAS就是一台小型的云端硬盘服务器。因为NAS设备直接分配有IP地址可以通过不同平台透过网络直接读写NAS服务器上的资料[2]。
在校园网情境下通过内部局域网络连接,建设将NAS作为网络存储设备,局域网络的数据、文件可以通过SCSl协议、FTP协议或者SAMBA协议传输并存储到NAS网络存储设备中,且网络中可以连接多个NAS网络存储设备实现大数据量的安全存储,图1为基于校园网的NAS展示平台网络拓扑图。
2.2平台服务构成
展示平台的数据上传、作品存储与下载调用展示是通过NAS云存储平台实现的。文件存储以及WEB服务器采用NAS网络存储器,平台搭建的用户界面设计具有具体的服务对象、专业细致的服务内容、便捷的后台管理与功能添加等特点。
进行储存的有按专业分类的课程教学作品、雕塑作品、绘画类、创意设计、毕业设计作品等,私有云端存储平台根据师生登录的账户权限设置相应的存储类别管理私有空间,展示共享的作品。展示平台的数据服务流程如图2所示。
    2.3平台系统层次架构
平台系统的模块按功能程序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包括输入输出、逻辑运算、执行程序和数据存储,可缩短开发周期增加系统的可维护性。系统按照B/S模式下的MVC架构进行整体设计,系统模式分三层(Model-View-Controller),即把展示平台的应用开发按照三个模块层分离——模型层、视图层、控制层[3],处理系统应用界面的用户输入——处理——再输出流程,基本分层构造如图3所示:

3 展示平台技术实现
面向学生群体用户平台系统按实现的功能分四组模块:课程作品展示、全景展示、作品仿真、创意交流。
(1)课程作品展示
展示平台调取显示,内容由教学课程完成后的作品数字化成图片上传到NAS云服务器相应的模块空间构成,以作者身份的学生通过云管理者赋予的权限拥有个人账户,存储编辑自己的作品,可共享,他人可观摩但不能修改删除。NAS用户组管理结构如图4示意控制。
(2)全景展示
借助三维立体扫描技术将优秀的课程作品数字化采集、编辑,通过WEB浏览器嵌入式的流媒体播放器实现虚拟的以多维视角展示的雕塑等模型作品、漆画图片、空间效果,在虚拟的数字展示平台可高度还原作品的细节,让观众感觉身在其中。如图5所示作品在虚拟展厅的展示效果。
(3)作品仿真展示
Internet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嵌入3D互动效果的编辑及播放功能,创造出快速、互动的三维场景。利用课程教学的3ds max、Maya、AutoCAD、Sketchup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构建3D模型,赋予材质贴图等处理,利用Cult3D、Java及Untiy 3D、Director等集成控制软件定制交互演示界面,实现作品的三维演示效果仿真。
4 结语
基于私有云的虚拟展示数字平台建设可有效解决艺术院校教学成果的储存与展示,化解了作品线下实地展示的时间限制和场地限制问题。将作品数字化并利用云技术保存和分享,不仅能够简易地保存和展示艺术生作品,更在于艺术专业学科的教学中有了一个轻资产、易用高效的专业资源库,让专业教学有了积淀。

参考文献:
[1]冯英伟,王庆福,吉高卿.云计算环境下高校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存储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6(3):p7-p9
[2]陈向阳,谈宏华,巨修练.计算机网络与通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周著荣,陈涛.基于分层的软件架构设计研究[J].科学时代,2014(21):p343—347
[4]刘绍刚.基于NAS的私有云存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7(4):p205-208

基金项目:闽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JU2019B016)
作者简介:俞进福(1965-),男,福建厦门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设计应用研究.


样刊邮寄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闽江大道香江明珠26-506 邮编:350008,手机:13906919853; 俞进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