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雷区” ——从计算机辅助测试应试技巧方面探讨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潘静
[导读] 2007年起,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用
        摘要:2007年起,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用,一改传统的人工测试,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经过11年的信息化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2018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实现了四题计算机辅助测试并取消了考前培训。本文将通过自身多年的测试考务工作经验,探讨在没有考前培训的前提下参加计算机辅助测试中的一些应试技巧,给考生一些参考。
关键词:普通话;机辅测试;应试技巧
        2018年下半年,普通话测试站按照上级要求取消了考前培训,因而在普通话测试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考生在考试前不清楚考试题型以及计算机辅助测试是怎么一回事儿。本文将通过介绍普通话测试、计算机辅助测试流程、注意事项及应试技巧这几方面帮助考生了解机辅测试并从中获取技巧。
        一、普通话测试的前世今生
        普通话推广萌芽于1956年2月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而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式启动则在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语委”)、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期间是考生与测试员面对面进行测试。
        2004年底科大讯飞公司承担了国家语委“十五”重点项目“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并在2007年经国家语委安排在安徽和上海进行实测对比,结果表明“系统评分性能达到与国家级评测员高度一致”。2007年1月起,科大讯飞公司研发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机测”)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应用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机测是通过计算机语音识别系统,部分代替人工评测,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应试人的语音标准程度进行辨识的评测工作。使普通话测试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
        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流程介绍
        一次完整的测试流程分为考前、考中、考后3个阶段,涉及考前报到、信息采集、阅卷备考、正式考试、离场5个环节。其中,重要环节有三:
        (一)信息采集
        这个环节主要是核对考生的身份信息、现场采集指纹和照片,系统随机自动分配机器号给考生,为正式考试验证服务。其中,采集的指纹用于登录测试系统,采集的照片用于打印等级证书及匹配人脸相似度,以防替考。
        (二)阅卷备考
        考生信息采集完毕,听从监考员安排,进入备测室,按指定座位就座,进行考前10分钟的阅卷。阅卷时可以翻阅考场准备的字典,禁用一切电子设备和纸、笔,不允许做笔记和翻阅、使用自带材料、否则视为作弊,有严重情节的将禁考2年。
        (三)正式考试
        机测采取的是“一人一机一房的”模式,独立的测试机房内配有电脑和耳机。
        考生进入机房坐下后,佩戴好耳机,点击“下一步”,进入“登录验证”。根据界面提示,指纹机验证,核对个人信息,确认无误后点击“确认”按钮。页面会弹出提示框“请等待考场指令!”,准备试音。当进入试音页面后,考生会听到系统的提示音。试音结束后,开始正式考试。每一题都有时限,需在有效时间内作答完毕。


        三、注意事项及考试技巧
        测试流程相对简单,但对于参加测试的考生来说,没有考前培训,不了解测试过程,难免会有紧张的情绪,从而影响了测试的心态和成绩。下面通过测试过程的注意事项来分析考试技巧,希望考生除自身语音面貌外其他地方争取不丢分。
        (一)登录阶段——正确佩戴耳麦
        麦克风最好放在左侧,以免右手移动鼠标时触碰到麦克风;调整麦克风至嘴巴2-3厘米的位置,避免麦克风与面部接触,测试时手不要触摸麦克风,以免产生噪音。
        (二)试音阶段——音量适中
        试音的主要作用在于提示考生在后面答题时自己说话的音量程度。因而,考生应用适中音量朗读个人信息,同时注意音量条的起伏,音量条显示为绿色,起最高点在中上水平为最佳。如果音量过小,可以尝试调节耳麦上的音量。如果耳麦上没有音量调节按钮,则需要考生提高自己说话的音量。
        (三)考试阶段:
        测试共有四题。测试过程中,不说与测试内容无关的话。有考生会因为紧张,而喘大气,或需喝水润桑。建议可在每一题开始前,系统报提示音时处理,大概有10秒的时间以缓和情绪。提示音结束,会听到“嘟”的一声,便开始朗读题目。读完一题后,请马上点击界面右下方的“下一题”按钮,进入下一题的测试。有的考生尤其是作答完第三题,不主动点击进入下一题,争分夺秒的抢时间来琢磨第四题的思路。这么做其实得不偿失,有可能在等待自动跳转下一题的过程中,自身或者环境发出其他声音被录入系统,系统会误判,从而影响成绩。
        前两题横向朗读测试内容,不要错行、漏行,蓝字和黑字均需朗读。答题时用合适的语速,确保标准发音,尤其第三声,一定要发满,不吞音。建议字词之间停顿0.5S-1S;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用其他代替或只读一边,建议不要停顿去长时间思考。考生务必充分利用阅卷备考的10分钟,快速的查字典并记住不认识字词的发音;如果个别字词读错,可以马上回读一遍,系统以第二遍为准。
        第三题是朗读短文,建议用合适的语速且有感情的去朗读短文,注意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每句间建议有0.5S-1S的停顿时间。注意轻声和儿话音的朗读,朗读过程中不要错读、漏读、回读、添字,发现读错了,就将错就错,否则扣分严重。
        第四题是命题说话,限时3分钟,且务必说满3分钟。考生在表述时注意语速,可以缓慢一些,通常3分钟的时长,需准备600-700字的说话内容。不要说太快,这样能帮助自己缓和紧张的情绪,也可慢慢缕清思路,确保说话的流畅度。另外,说话尽量用自然交谈的方式,而非阅读、朗诵、演讲的方式。因而说话时多用短句、散句,不用长句、整句,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及书面化的语句,自然地口语表达即可。再者,切忌背稿,尤其是网上的范文。测试员听过数以万计的的话题,对于雷同的内容会特别敏感,且过于自然流畅连贯很容易辨别出是在背稿子。除此之外,在说话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方言词汇、网络词语、英文,因为测试考查的是普通话语音规范使用的标准程度。
        四、结语
        普通话水平测试考查的重点固然是语音面貌,但一些技术层面上的应试技巧也不可或缺。考生在参加测试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忌过于紧张而语无伦次,影响发挥。希望本文提及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技巧能给各位考生一些启发与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晖,曹昭,云天骄普通话水平测试发展历程的分期[J].语言文字应用,2013年8月第3期.
        [2]黄年丰,齐环玉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