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6期   作者:陈敏 杨燕 王兰
[导读] 分析讨论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患者护理质量的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患者护理质量的的影响。对降低儿科护理问题的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科室的 10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 观察组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结果: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优质护理措施,使得观察组护士在考核优秀率、病人满意度护理、医患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给予患者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护士的优秀率、护士个人素质以及病人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大多数儿科病房的病人年龄较小,对医院环境及治疗的适应力差,病情复杂多变,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很难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1],护理质量很难让患者及家属满意,医疗纠纷增多。为此,怎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是目前儿科护理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难题。本次实验中通过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中26例男性,24例女性,其年龄在1~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1)岁;对照组中27例男性,23例女性,其年龄在1~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8)岁。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若无明显差别(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详细情况如下:(1)护理评估:评估护士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在护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护士长评估儿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的护理问题。结合以往的病例,查看发生的护理问题,与科室内护士讨论研究应对措施。研究讨论的结果显示,窒息、跌倒、磕碰、静脉穿刺失败、静脉炎等为儿科常见的护理问题。同时,组织科室内护士进行学习,提高护士的责任意识、服务精神、业务水平。护士应准确、全面的判断患儿在住院期间的病情情况,据此评估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相应的护理措施。(2)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①住院期间加强对患儿安全保护。实施完毕护理操作后,谨记将病床护栏固定牢固,防止坠床现象发生,固定护栏时注意不要伤及患者。若需要在治疗台上进行操作时,需要两位护士共同操作,一人实施操作,一人在床旁看护。此外,正确使用约束带,松紧适宜,且采用棉质宽条的约束带。护士要选用合适的方法给予患者药物,必要时亲自喂给患儿,避免哭闹时喂药而造成患儿误吸。切记不要让患儿随意触碰病房内的危险物品,如玻璃用品、别针、热水、电插座等。提醒患儿家属不要在住院期间进食瓜子、花生等容易导致患者误吸的食物。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沟通。护士应熟悉掌握患儿的病情,心中有数,及时与管床医生进行沟通,根据患儿的一般资料和疾病的特征,给予家属及患儿适合的健康教育指导。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能够及时正确的了解患儿住院期间的饮食、运动注意事项及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减轻家属的焦虑和抑郁的状态,以便积极的配合护理操作。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多与患儿交流和沟通;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加强巡视,给予各种非语言沟通,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轻患儿的痛苦。③培养护士的服务的理念:按照专业护理的有关理论和知识进行学习,人文关怀的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得掌握好,对病人的疾病特点与心理也得掌握,并且实施相对的护理沟通的技巧,熟练的学会全部护理的规范礼貌的用语和技术操作,并要对病人的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以及生命价值非常尊重。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评价,然后对病人的各项护理安全指标进行量化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P<0.05表明存在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优质护理措施,使得观察组护士在考核优秀率、病人满意度护理、医患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统计学意义显著,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时间考核优秀率病人满意度医患纠纷护理质量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因为医院的医护人员同病人接触的机会最多,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多次护理风险事件。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责任意识、服务精神和业务水平要有所提高[2]。在医院中,儿科是相对较容易出现护理问题的科室,医护人员一旦有所疏忽就会引起病人家属的强烈不满。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要加强自身操作技能的训练,尽最大努力提高服务理念和服务质量,以便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的概率[3]。所以,在儿科中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问题出现的概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以及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一些国外的医院早已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的护理措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身边有多个大人看护是常见的事情。因此,一旦儿童在生病入院时出现护理问题,会引起患儿家属的强烈不满。目前儿童作为特殊的群体,因其机体的新陈代谢相对较快,病情多变且迅速,情绪变化复杂,配合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较差,导致出现一系列护理问题的发生。为此,针对以上情况,我院在护理操作中给予病人全面的,高效的护理措施,并且运用护理评估积极制订出有针对性、预防性、建设性的护理措施,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与此同时还组织科室内护士进行学习,提高护士的责任意识、服务精神、业务水平。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刘变巧.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童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2,11(15):48-49.
[2] 曾月嫦,马梦玲,麦海娟,等.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8(6):38-39.
[3] 张春花.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1(2):10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