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原因,提出预防性方法。
方法 选取我科 8例跌倒患者资料,从疾病、药物、生理、心理、人力、环境 、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 经过入院首次评估高危因素、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安全管理等护理干预 ,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及护士的安全意识 ,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心内科;跌倒 ;护理干预
跌倒是指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跌倒是我科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也是构成威胁住院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l/3的人跌倒一次或多次,许多国家已经把老年人跌倒作为临床护理质控的显著性指标 。为了探讨造成心内科患者跌倒的原因,现将我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发生8例患者跌倒事件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查找原因,并提出护理干预相关措施。
1临床资料 2019年1月至2019年l2月我科住院患者发生意外跌倒8例 ,男性6例 ,女性2例,年龄65-84岁,其中4例心律失常,2例慢性心衰 ,2例冠心病和高血压。跌倒后致股骨颈骨折1例 ,头部血肿 3例,软组织挫伤3例。
2原因分析
2.1疾病因素
4例心律失常患者中,有2例1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2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房纤颤 ,其余3例心电图s T改变,8例患者中,4例心功能四级,3例心功能三级,合并高血压4例。患者心律缓慢,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有短暂性晕厥、黑蒙的症状,高血压的患者住院期间有头昏、头晕的症状。
2.2药物因素 很多药物可影响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增加了跌倒的发生。镇静催眠药、降血压药、强心药、抗组胺药、降糖药、泻药及任何影响人体平衡的药物,加之老年人夜尿次数增多,如厕时意识模糊,步态不稳,均可引起跌倒,本组患者中5例均服用降压药物,其中2 例睡前服药。此类药物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2.3生理因素
8例患者平均年龄74.5岁,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视力下降,感觉迟缓,反应慢,行动困难,再加上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进食量少,血钾偏低或处于正常值下限,临床表现为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紊乱,而引起肌肉无力,活动中易发生跌倒。因为老年人骨骼肌肉系统退化,对钠的吸收减退,使得肌肉强度不佳,导致肌力无法提高,走路的步伐变小,双臂把东度缩小,因而重心不稳,加上平衡协调功能及感官功能退化,所以老年人经常容易因为轻碰障碍物而身体倾斜,进而发生跌倒。
2.4心理因素 许多老年患者因久病不愈,长期受疾病折磨,怕麻烦别人遭人嫌弃,有需要时不愿意找家人及护士帮忙,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思想比较固执有不服老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疾病康复后期,患者神志清楚,无肢体活动障碍,甚至恢复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无论护士、患者、家属、还是护工均容易麻痹,易导致跌倒发生。
2.5护理人员因素 一方面由于护理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偏低,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对病情评估不全面,对患者活动能力评估不足,护理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特别是防跌倒缺乏足够的重视,在防止患者跌倒方面制定的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另一方面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在易发生意外的晨晚间,只有1名当班护士,但需要承担整个病区40~50名患者的治疗护理和病情观察任务,在患者起床洗漱和睡前这一时段,不能有充足的护理人员提供生活护理,满足基本需要。易导致意外及纠纷的发生。
2.6环境因素 如地面潮湿 (特别是卫生间),病室及走廊障碍物过多,病床过高,床刹未固定,鞋底或地面湿滑 ,没有地灯 ,卫生间及走廊没有扶手,病床过高,马桶较低使蹲下和起身不便。
2.7跌倒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①增加患者身体、心理创伤。②患者生活质量下降。③延长住院时间,延缓原有疾病的恢复。④增加病员及医院经济负担。⑤引发纠纷。
3护理干预
3.1加强入院首次评估,确立高危人群,通过住院患者入院评估单及心内科患者跌倒危险评估表,将有跌倒风险患者纳入风险人群管理,床头悬挂警示牌,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责护平时加强预防跌倒坠床的相关措施的宣教,各班认真做好交接。
3.2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入院时,引导患者及家属熟悉病房环境及设置,增加夜间照明,使用柔和的地灯和床头灯,避免强光照射对老年人眼睛的刺激。地面清洁干燥,卫生间及浴室铺防滑地垫,开水间随时打扫,避免潮湿。走廊及卫生间设置扶手。病床和马桶高度安全,衣裤合体,穿防滑鞋 ,危险地带放置警示标示。
3.3生活护理 对老年高龄住院患者,提供方便便捷的生活护理,在晨晚间,特别是早晨6~8点,睡前5-9点,适当增加一名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协助患者洗漱,入厕,进食,改变体位,指导患者采取安全的活动方式,避免跌倒事件的发生。特别是晚夜间应使用床栏,必要时予家属陪护,以保证安全。
3.4病情观察 护士加强巡视,对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泻药的易致患者跌倒的药物,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血糖、心率、心电图、电解质的动态变化,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对生命体征不稳定,血压、血糖波动较大,心率缓慢的患者加强监护,做到重点监护、班班交接。护士定时巡视,使跌倒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3.5健康教育 向高危人群及家属讲解跌倒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指导其采取安全的活动方式,重视防跌倒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的依从性。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在起床、入厕时要先坐一会儿,再慢慢起身,待站稳后,再扶走。在病房或走廊设置宣传图片或画册,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并配合。
3.6安全管理 老年人在住院期间的安全防护应贯穿在整个住院治疗护理之中,护理管理人员应建立预防跌倒的应急预案和安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各种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意识和法律意识。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加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4小 结 老年人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正确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创造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生活环境,同时对老年人惊醒防护措施的宣传,对预防老年人跌倒很有意义。
作者简介:曹艳丽,女,主管护师,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 : 冯怡,女, 主管护师,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及护理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敏.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1,8,(9)351-352.
[2]陈雪萍,蔡莉莉,张文惠,等.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7)863—864.
[3] 刘玉荣,李蕴博,周英,等.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4,(32)84.
[4] 韦莉.老年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_护理实践与研 究,2007,4(1):73.
[5] 姜旭雯 .住院病人跌倒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J].全科护理, 2002,21(8)347—349.
跌倒是住院患者意外受伤的主要原因,对患者的 健康和生活自理的威胁甚大[1]。我院于2016年1月 1日利用 PDCA 循环,改进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 跌倒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从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 析、跌倒风险评估、措施的落实及改进等环节进行全 程质量监控,提高了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实效,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开放床位950张,临床护士620余人。2015年1~12 月住院患者总床日数331992,发生跌倒事件67例。 1.2 方法 1.2.1 现状调查 2015年根据医疗安全事件上报 系统的统计数据总结分析。年龄:60岁以上患者发 生跌 倒 56 例,占 83.58%;地 点:厕 所 34 例,占 50.75%;时间:8:00~12:00发生19例,占28.36%; 伤害 程 度:受 伤 患 者 发 生 1~3 级 伤 害 35 例,占 52.23%;疾病:内科慢性疾病患者发生跌倒居多,占 80.60%。见表1。 1.2.2 原因分析 通过头脑风暴法以鱼骨图形式将 风险因子分类,利用柏拉图确定根因找出主要可控的 问题,包括:风险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风险评估 不准确;环境的危险因素;护士跌倒干预措施不熟悉; 对患者及陪护的健康教育不足;管理者对防范各环节 的把控不足;职能科室联合协作不足;公共区域安全 设施设备不完善等。 1.2.3 干预方法 1.2.3.1 完善管理制度,严抓风险控制 该风险的 控制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风险评估、护理监测和硬 件设施。当然,患者由于对病情悲观而产生极端心理 有时也会导致意外,护理部收集临床跌倒管理信息,参考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各项制度、规范、标准,借鉴其他 医院的先进管理模式制定或修改制度,再由32名护 理中层干部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修订,完 善和更新了《跌倒风险评估制度》、《防止患者跌倒管 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患者跌倒时应急程 序》等。护理部、科室质控小组两个层面负责对跌倒 的各项制度落实进行追踪管理,使跌倒防控制度化、 规范化、常态化。 表1跌倒事件分析性和稳定性,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预测能力,可为住 院患者跌倒风险的预测评估作参考[4]。要求护士在 患者入院8h内完成 Morse评估量表,根据不同的分 值判断患者的风险程度。0~24分为零风险,25~45 分为低风险,大于45分为高风险。对评分大于25分 的患者立即采取跌倒干预措施,填写《跌倒风险告知 书》、《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并报至科室 质控小组。质控小组成员核实评估的准确性,检查防 跌倒措施执行的实效性。对45分以上的高风险患者 告知家属有专人24h陪护,通知医生对患者的跌倒 高危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于老年人、内科慢 性疾病等跌倒高风险人群,要求责任护士重点关注、 质控小组强化监管。 1.2.3.3 建立跌倒风险管理培训机制,提高护士风 险干预能力 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培训实施方案》,成 立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的培训管理体系。以 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指标, 结合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层 次培训,培养护士善于归纳、总结跌倒发生的原因,不 断改进护理措施,加强监督措施的落实,减少跌倒事 件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5]。护 理部每年组织2次2学时的跌倒风险管理理论知识 培训及考试,科护士长负责临床科室细化培训的督导 监测,护士长每季度安排质控小组成员开展跌倒评 估、防范措施、健康教育等内容的知识小讲座,实施模 拟演练,讨论分析跌倒事件并进行理论知识考核。 1.2.3.4 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联合患方共同防 范跌倒 有研究表明:“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个体 化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意外跌倒发生率[6]。责任护 士掌握患者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根据患者性别、年 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进行一对一指导,并将不同阶段 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患者接受教育后效果记录在《健康 教育实施评价记录表》中。各科室开展每月1次的公 休座谈会,通过健康宣传栏讲解“跌倒十知道”,指导 患者活动与休息、安全功能锻炼、辅助用具和床栏使 用、意外损伤防范及情绪调节,提高患者安全防范意 识。责任护士通过“317护”手机 APP护理在线宣教 平台向存在跌倒风险的患者发送跌倒宣教课程及监 控宣教效果,使患者能在线学习、提疑评价、收藏课 程,持续提升护理宣教效果。 1.2.3.5 强化质控体系,落实追踪监督 建立护理 部、科室两级质控体系。责任护士负责患者住院期间 安全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的落实。科室质控小组每 月开展4次质量安全检查,对病区患者的跌倒管理进 行指导及防范措施落实监督。护士长每周督查,并对 高危风险患者每天评估,做好监控跟踪和记录,同时 对跌倒高风险患者交接班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适 时了解跌倒防范工作的进展,并对病房环境进行全面 检查,通过加强技术指导,提升防范质量[7]。护理部
1.2.3.6 多部门联合协作,共同减少安全隐患 依 据不良事件中跌倒案例统计分析风险因素,联合总务 科、医学装备部、药学部、医务科召开多部门联合协商 会议。床旁、厕所、走廊是环境跌倒高风险区,总务科 安排专人每月巡视维修床栏,厕所铺防滑垫置安全扶 手,走廊设置座椅,清除障碍物,风险地区设置安全警 示标识等;夜间时段跌倒高发,医学装备部负责及时 巡检维修床单位、呼叫铃、地灯、轮椅、平车等,确保其 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满足患者需求;老年人、慢性病患 者是跌倒高发人群,药学部制定《医院易致跌倒药品 目录》,内容涵盖药物分类、药品名称、易跌倒原因,各 科室参考目录及实际情况制定《科室易致跌倒药品目 录》,警示责任护士高度重视并掌握药物导致跌倒的 主要时机;医务科强化医生对患者住院安全的管理, 做到医护联动,共同完成住院患者的安全风险管理。 1.2.4 检查 科室质控小组负责跌倒管理的监管, 每月开展自查自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报送 护理部。依据《跌倒督查表》,通过检查跌倒评估记录 单与患者实际情况,判定评估的精准性;询问患者、家 属、陪护跌倒相关安全知识,反馈健康教育落实情况; 检查病区安全干预措施落实及询问责任护士跌倒管 理知识,判定安全管理执行情况。通过全院范围内一 定数量的检查,总结分析管理缺陷。 1.2.5 处置 护理部通过《护理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 记录表》将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于临床科室,追踪 督导其整改落实。根据《医院内跌倒发生率及伤害严 重程度》统计监测全院跌倒情况,并将《跌倒专项督查》 检查出的缺陷率作为支撑数据,全面分析跌倒管理存 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制定全院性的整改措施,将暂不 能解决的薄弱环节纳入下一个PDCA循环。 2 结果 实施PDCA前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实施 PDCA 前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 时间 住院患者床日数 跌倒例数 发生率(千住院日) 2015年 331992 67 0.2018 2016年 345163 39 0.1130 3 讨论 近年来,患者在医院发生跌倒占医院不良事件的 比例呈增加趋势,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护理工作 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 标。住院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受病情和治疗因素对 机体功能及身心状态的影响,以及被动适应陌生的环 · 64 · JournalofNursingScience Mar.2018 Vol.33 No.5 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其跌倒的发生率约为社会人群 的3倍[8]。住院患者跌倒不仅给患者带来伤害,增加 医疗成本,还影响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 建立跌倒管理制度,实施风险管理模式有助于控 制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对住院患者实施预防跌倒 管理制度,针对风险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改善 不良住院环境、追踪跌倒制度落实、改进管理薄弱环 节等,可促进建立合作性的护患关系、完善跌倒管理 流程、减少跌倒所致的不良事件。开展跌倒风管理培 训有助于提高护士预防跌倒能力。预防住院患者跌 倒,医护人员在评估跌倒风险、消除危险因素、提供干 预措施、落实健康指导、实施应急处理及治疗跌倒伤 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提高医护人员对跌倒 风险管理的意识及干预能力,可为减少跌倒风险,降 低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安全带来积极的影响。 此外,多部门联合协作共建住院安全环境。患者在医 院发生跌倒除生理、病理、心理等因素外,还包括医疗 环境,因此跌倒的预防与控制需要多部门共同合作。 需定期召开关于患者安全管理的联席会议,以护理部 门为主,提出可行性改进意见,多部门参与,积极配合 实施[9]。 综上所述,运用PDCA 循环管理防范住院患者跌 倒,既能提高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及促进患者主动参与 跌倒防范,又利于护理管理者科学制定安全管理制 度,以多维度的质量控制减少跌倒发生,最终深化护 理安全管理,提升护理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莺,胡雁,YifanXue.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J]中华 护理杂志,2013,48(6):574-576. [2] 李玲,李海霞.持续质量改进对普外科中心静脉置管相 关血流感染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9): 876-878. [3] 黄惠根,刘智利,魏丽君,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 估量表的构建及验证[J].护理学杂志,2014,29(19):30- 34. [4] 唐伟,甘秀妮,刘章会,等.汉化 Morse跌倒评估量表在 中国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0,39(11):943-946. [5] 翟妙玲,应燕萍,彭雪娟.96例住院患者跌倒的根本原因 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3,12(2):43-45. [6] 叶文秋,黄宴萍,吴爱萍,等.PDCA 循环管理对脑梗死 患者临 床 安 全 护 理 效 果 观 察 [J].现 代 医 学,2014,42 (10):1198-1201. [7] 袁瑗,王晶.个体化健康教育在预防妇科住院患者跌倒 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50-51. [8] 成磊,胡雁.住院患者跌倒的 预 防 措 施[J].上 海 护 理, 2013,13(1):89-93. [9] 王辉,郭丽君,庄丽梅,等.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管理 [J].护理学杂志,2013,28(8):69-70. (本文编辑 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