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重症监护室患者1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分为参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肺部感染率、脱管率、死亡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不良事件;集束化护理干预;
前言
重症监护室是抢救患者的场所,患者病情严重,护理难度较大,采用传统护理方式时,以挽救患者生命为目的,有效性缺乏。集束化护理集合很多护理措施处理难治性疾病的一种护理模式,具有集约性、有效性,可促使患者症状有效改善[1]。本文将以10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重症监护室患者10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分为参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7例与23例;年龄是46-79岁,平均(64.58±4.78)。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6例与24例;年龄是47-78岁,平均(64.89±4.7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P>0.05。
1.2 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固定导管,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与吸氧 ,依照有关流程操作,严格实施无菌操作。
1.2.2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集束化护理:
做好患者的体位护理,适当抬高床头30°-45°,保持术式体位,辅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1次。做好患者口腔护理,使用冲洗液注入一侧口角,在另一侧实施负压吸引操作,在实施之前检查气囊压力,在压力充足以后冲洗,完成以后擦洗口腔,其中口腔PH低于7使用碳酸氢钠溶液,PH超过7使用硼酸溶液,PH为7时使用生理盐水。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情况,缓解负性情绪,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及时回答疑问。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确保合理饮食,提高免疫力与抵抗力。做好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气囊压力需严格控制,维持为20-25mmHg,两次放松气囊间隔的世界是6小时,气囊在放松之前,对口鼻分泌物、气囊分泌物彻底清除,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对集水瓶内冷凝水进行清除,实施无菌操作;辅助患者排痰,采用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叩背、翻身,实施吸痰操作。做好导管管理,导管需妥善固定,在交接班时需检查,并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脱管率、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均值标准差,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检验方法为T2检验,若组间比较结果为P<0.05,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可见,研究组肺部感染率、脱管率、死亡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多为危急重症,抵抗力差,病情严重,肺功能差,在外界病原菌侵袭作用下极易诱发肺部感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对预后效果产生影响。集束化护理属于预防性护理,理论基础为刚性概念和指南,结合临床实践,提供给患者预见性、全面性护理服务,有效预防肺部感染[2]。本次研究重,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可见,研究组肺部感染率、脱管率、死亡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集束化作为新型护理模式,是几何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处理难治疾病,最终达到治疗目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治疗环境,并实施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体位护理等,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同时加强导管管理,可降低脱管发生率,有效促进疾病的治疗,避免引起患者死亡。有学者[3]选取重症监护室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干预,研究结果可见,集束化护理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与本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石艳艳,张云霞.重症监护室中重症肺炎患儿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7):912-914.
[2]杨杰,党永霞,王毅, 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11):1081-1083.
[3]张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