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方法:遵循护理模式差异分组,择我院2018.2-2020.2内老年慢阻肺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心理护理);观察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建议采纳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慢阻肺;焦虑抑郁情绪;护理疗效
慢阻肺属于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等因素的作用下,老年人群成为疾病高发人群。该病发病率、病死率较高,及时确诊并实施早期诊治,可控制疾病发展并改善预后。而在常规诊治的基础上联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保障[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循护理模式差异分组,择我院2018.2-2020.2的46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10女,11例男,年龄61-85岁,均值(73.41±11.36)岁。
观察组(25例):21女,14例男,年龄61-84岁,均值(72.69±11.48)岁。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成立(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完善各项检查,准确了解并掌握患者知识程度等信息,通过图片、语言、视频等多种形式展开宣教。
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准,联合开展心理护理:(1)做好心理状态评估: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与患者进行交谈,明确其内心情绪状态,并对诱发因素做好分析。(2)针对性疏导干预:患者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消极情绪,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并且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通过沟通来了解患者内心的实际状况,而后综合其文化程度和自身职业、性格特点等信息开展支持心理护理,从而最大化的消除患者消极情绪。对暴躁情绪的患者,要求护理人员要多鼓励,多介绍成功案例,激发患者信心,增强其治疗积极性。对情绪持续低落的患者,叮嘱家属多陪伴,可以根据患者兴趣爱好来进行疏导,提高患者对生活的热情。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焦虑用SAS量表评定,抑郁用SDS 量表评定。
1.3.2观察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量表分值100分,非常满意(≥90分),基本满意(70-90分),不满意(≤70)。
1.4统计学
SPSS22.0软件进行研究,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显著差异。
2、结果
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相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
.png)
3、讨论
近年来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慢阻肺临床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该病迁延难愈且复发率较高,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调查发现,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仍不全面,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频发治疗依从性下降等情况,为改善该情况、提升临床疗效,需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辅以护理干预。临床研究证实,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而言,在常规诊治的基础上联合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预后[3]。
此研究结果示: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可见,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应用价值远超于常规护理。提示:慢阻肺病程长,患者身心饱受折磨,而常规护理已无法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鼓励其打开心扉,主动向护理人员倾诉内心感受,可有效缓解患者内心苦闷,通过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有效提示患者护理满意度[4]。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且应用价值较高,具备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罗珍贞.老年慢阻肺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恢复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33):128-131.
[2]袁进美.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3):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