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对象2017年5月22日~2018年5月22日为呼吸内科重症60例患者,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细节化护理干预,共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共30例。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满意度(100.00%)、不良事件发生率(2.00%)、病死率(0.00%)、呼吸(20.17±1.05)次/min、心率(83.21±2.33)次/min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细节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身心均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与环境、季节密切相关,有急性发作的特点,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让患者痛苦不堪。在中晚期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患者呼吸功能显著减退,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也减弱,容易出现有用药不良反应现象,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难度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护理,防止病情快速进展增强风险。呼吸内科系统疾病具有易反复、病情复杂等特点,早期可表现为胸闷、咳嗽,随着病情恶化,可出现呼吸窘迫、低氧血症、发绀,药物治疗还需配合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等,从而加速患者病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各有3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62.45±2.75)岁,平均住院时间(4.85±2.69)天;男19例,女11例;疾病类型:1例为肺脓肿,5例为肺气肿,4例为支气管哮喘,8例为肺部感染,8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为肺癌。对照组平均年龄(62.78±2.68)岁,平均住院时间(4.34±2.44)天;男18例,女12例;疾病类型:2例为肺脓肿,4例为肺气肿,4例为支气管哮喘,9例为肺部感染,9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为肺癌。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仅开展常规护理,根据呼吸内科护理要求开展基础护理,实施生命体征护理、用药护理等,定时巡查病房,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关注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及时报告处理。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包括专项呼吸道护理、呼吸功能恢复训练、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内容。1)专项呼吸道护理,在开展基础护理的同时,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进行自主排痰,每间隔3h进行呼吸道检查,重点关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仔细检查呼吸机管道的连接情况,有无分泌物堵塞等。护理人员在进行气管插管侵入性治疗操作中,要格外细心,严格执行操作要求,防止对患者呼吸道造成二次损伤。为避免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分泌物性状及血常规检验及时评估感染风险,采取措施进行预防,重视病房内的环境消毒。2)呼吸功能恢复训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病情进行呼吸方式的指导练习,例如膈肌呼吸、腹式呼吸等,每次训练时间20min左右,每日训练3~5次,在咳嗽中正确呼吸。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人员需针对性制定呼吸训练计划,开展平静呼吸、前倾呼吸、立体呼吸等,训练时间可频率根据患者的耐受力进行调整。3)用药指导,呼吸疾病是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和家属说明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对患者的常用药物的药效、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进行说明,使患者充分认知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及时判断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症状,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4)心理护理,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导致的濒死感严重创击患者的心灵,呼吸机等治疗设备的使用也会造成患者的精神恐慌。护理人员要合理进行心理教育,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等,使患者了解整个治疗过程,减少顾虑。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主动进行交流谈话,了解患者的治疗感受,鼓励同病房内患者进行交流治疗体验,相互鼓励,改善不良情绪,更好信任并配合护理人员。5)生活护理,患者治疗康复期间患者需保持有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做到轻声细语,减少对患者的打扰,对于有失眠情况的患者适当进行温水擦背洗脚,或给予镇静药物等,帮助患者进入睡眠。
在饮食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素质的综合情况进行搭配,做到饮食均衡、营养搭配,满足患者康复期间的营养和能量需求。
1.3观察指标
对比服务态度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呼吸、心率。
1.4统计学方法
当P<0.05时,统计差值存在对比性,且运用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前心率(125.86±9.86)次/min,呼吸(31.29±2.44)次/min,护理后心率(83.21±2.33)次/min,呼吸(20.17±1.05)次/min,30例(100.00%)均对服务态度满意,1例(3.33%)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护理前心率(125.19±9.74)次/min,呼吸(31.18±2.78)次/min,护理后心率(99.46±5.78)次/min,呼吸(25.68±2.44)次/min,22例(73.33%)对服务态度满意,6例(20.00%)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4例(13.33%)病死。
两组患者对比护理前心率和呼吸无明显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呼吸、心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中,通过细节化护理,能够重点进行病情护理干预、卧位干预、饮食护理和活动方案拟定,能够有效提高远期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提供更加个体化护理方案,避免酸中毒发生,防止呼吸机疲劳,时刻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情康复,同时还能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温馨的住院环境。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细节化护理更能够保证病情康复,促使患者精神、社会、心理、生理上均处于舒适状态,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增加,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情况,尤其是进入中老年阶段,气管、肺脏等气管功能衰退,感染概率加大,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5,6,7]。本文研究呼吸内科护理中,应急护理干预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梅,王瑞,俞俊.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3):112+119.
[2]汤玲,皮芝兰.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0):334+337.
[3]易荣慧.应急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2):141.
[4]唐婷婷.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0):269-270.
[4]李晓丽.关于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33(19):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