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评改方式,存在着诸多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局限性。教师在语文作业评改中,活用作业评语,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正误和不足,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作业评语 灵活 运用
教师的作业评语不仅是教学信息的单向反馈,而且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纽带。教师给学生的作业评语,是对学生在教学中学习情况的科学评价。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等,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撰写作业评语,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动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促进学生作业质量乃至学习成绩的提高。
当前,笔者在走访农村小学中,发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普遍通用“√”、“×”或采用百分制、等级制(优、良、中、差)来评判学生的答题正误和评定学生的作业成绩,试图达到教学情况反馈之目的。笔者却认为这样的学习情况评价,虽然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有了一定的比较,但实质上还未能达到批改作业的最终目的和意义。不但在师生间的思想感情交流和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缺陷,而且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却留下了一大片空白。如农村小学教师批改作业普遍通用的“√”或“×”符号(无评语),学生看到的只是做题的对与错的符号,对这种单纯的“√”和“×”批改符号学生一眼而过,印象不深,仅仅停留在对与错的表象认知上,不知错在哪里?无法使学生全面的从作业评价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因而导致多数学生做作业只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罢,很少去思考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收获,不仅得不到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而且会引发学生的思想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采用百分制,这种计算成绩的方式可能会成为学生对分数的过分追求,造成在同一分数之间相互攀比,形成学生的分数竞争压力,容易引起焦虑心理,无形中不但把学生引向应试教育的征途,素质教育无地生根,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在批改作业中,正确使用批改符号的同时,运用科学的评语,构建师生的情感交流平台,才能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投石激漪,通过充分发挥评语的导向作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勤奋意识和进取精神。
一、针对学习差异,活用批改评语。
在批改作业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差异,进行不同的作业评价。用有特点的评语,使学生真情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如教师面对作业正确率高,但写字不认真的优等生,通过用“你是一个好学的孩子,同学们都崇拜你,老师特别喜欢你,如果你在书写上再稍改进一些,你一定是个更出色的学生。”的评语,做到表扬中有指正。对一些能抓住关键词句,正确灵活地回答问题的。用“爱动脑筋的你,回答的方法真妙!”等的评语,不仅激励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开启学生的心灵,还鼓励学生勤于动脑,勤于思考,用心解决问题。对作业正确率不太高,但能按时完成作业的中等生。就用“你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非常高兴,虽然做得还不够理想,但老师相信,你有这样一个好的开端,请直起腰来,相信自己能行!”等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学习付出的劳动,又引导学生勤奋努力,使他们消除畏惧心理、大胆改正缺点、树立自信心、发扬自身优点。对作业正确率一次比一次进步些,字迹也一次比一次认真的的后进生。就用“这两次的作业你进步真快,老师看到你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真为你高兴,如果你书写再干净点,那就更好了,相信你,继续努力,成功就在眼前!”等的评语,在温和地指出其错误、缺点的同时,通过表扬他的优点进行激励。老师的鼓励就是学生心田里的阳光雨露,它能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用科学的作业评语无声地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正确的引导和善意的鞭策,使优等生继续发扬成绩,中等生更上一层楼,后进生从头跃进。
二、以问题导向,优化评价方式。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他们语言障碍大,语文作业中难免出现语句不通、表述不清等的现象,甚至会粗心大意所致的漏字、多字或书写不认真等的问题。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教师应结合作业特性和学生的个性,运用科学的评语,引导学生纠正这些错误倾向。
在批改学生作业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业特点,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教师的作业评语中能找到积极进取的力量,感受到被尊重和被赏识的快乐,助推其学习。对一些粗心学生的作业,给出评语:“请你和细心交朋友,记住告别粗心哦!”或“如果你再仔细一点,你就成功了”等。通过用这样的评语,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老师真心的提醒,及时认清自身缺点,找准努力方向,他们就会慢慢地改正缺点,就会变得细心,作业的质量也就会慢慢地提高。
教师在优化作业评价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渗透人文关怀,多一分心灵的温暖和关爱,少一分冷言冷语,因为小学生在老师的表扬、赞许、关爱、尊重下会找到学习愉快的感觉,体会到被肯定的欣喜,赏识的快乐,从而唤醒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找到进步的支点。只要我们教师在作业评语中渗透人文关怀,把学生真正放在被尊重、关怀的主体地位,学生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心喜,当学生尝到被鼓励、被赏识的甜头时,不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师生关系就会更加融洽,更加和谐,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中的传授知识与挖掘育人潜能相结合之目的意义。
三、及时感悟评语,促进教学相长。
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及时引导学生感悟评语,有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各方面和谐统一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就应紧扣这一环节,借助以正面、积极、肯定性的语言文字、符号等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尊重他、期盼他提高学习成绩,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迈进。
通过感悟作业评语,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搭成“努力没有早晚,只要现在付诸行动,自己就会是最棒!”的学习共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要求学生各自在其作业本上写上自己的感悟语言。如“多谢老师的提醒!”、“老师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等的心声,进一步深化师生之间的情感,有效促进教学相长。
总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总是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业,应充满耐心和细心去关注孩子,尽可能去贴近学生的心灵,把作业评语作为师生互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采用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为学生设计一些引起他们兴趣的评语,从多角度认真去分析研究,挖掘其积极的潜力,时常刷新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作业评语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亮点,并有效发挥其功效。
参考文献
1、《中国教学论史》 董远骞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2、《教学理论新编》 吴也显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
3、《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