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现状及路径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7期   作者:欧明金
[导读] 微课是近些年被广泛应用的教学资源,能够辅助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摘要:微课是近些年被广泛应用的教学资源,能够辅助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各类教学活动中应用微课资源,能够丰富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教学内容,还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们对“微课”的应用并不都能取得良好的成果,语文教师们需要认知到微课资源的实际作用,结合微课的作用应用微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微课

    微课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拥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语文教师应当基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微课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微课的特性选择微课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方式,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充满活力,符合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1]。并且,在实践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关注微课资源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规避这些问题或者解决已有的问题,充分实现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价值。
一、印证课文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普遍具有文质兼美的特性,并且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者蕴藏着深厚的情感。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较短,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有限的见识常常使得他们难以有效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制作并应用多种类的微课视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在现实中,部分语文教师的微课应用方式并不正确,以至于不能发挥微课的教育辅助价值[2]。
    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三首》教学为例,在备课时,语文教师通过询问学生或者学生家长了解到班级中的学生大部分对乡村田园生活没有多少了解。因此,语文教师便制作能够展示真实乡村田园生活微课视频,然后以这样的微课视频进行课程导入,即先播放这些视频再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微课不仅与课文内容相脱离,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当结合古诗内容设计微课视频,如重点展示“绩麻”、“短笛”等物品。并且,这种类型的微课视频也不应当先于学生思考表达应用。即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或者自由想象思考古诗内容的具体含义,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再展示微课视频印证课文内容,以此避免微课资源阻碍学生思维发展。
二、创设生动情境,增强课堂乐趣
    相较于教材中的静态图文内容,动态化的内容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度[3]。并且,在动态化的教学内容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加入许多学生喜爱的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这些元素中得到乐趣。即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得到的乐趣。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为例,这一篇课文主要介绍的威尼斯的景象。在教学中,教师一般是通过多媒体以PPT的形式展示威尼斯的照片,以精美的照片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但是,静态的照片并不能体现威尼斯的真实性,学生们在生活中常常遇见图片与实物不相符的情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制作动态化的微课视频,以简短的微课视频总结介绍威尼斯,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感知威尼斯的情境。

为了提升微课的应用效果,语文教师在展示微课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语言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威尼斯吗?谁能说一说威尼斯的特点?”然后学生们便会结合自己在预习时对课文的了解,举手回答威尼斯作为“水上城市”的特点,并进行畅想。如,有的学生说:“威尼斯没有马路,只有河,他们的船就是汽车。”在学生们回答之后,教师说:“大家说的很好,但是不够全面,你们想看一看真实的威尼斯有哪些特点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好奇心被勾引出,纷纷回答想要看。然后,教师再播放微课视频,通过微课视频向学生介绍现实中威尼斯的特点,如水道密布、桥梁众多等。如此,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微课视频,教师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多的乐趣,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三、调动学生感官,增强学生感知
    在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即不仅需要教师投入热情,还需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对课文内容进行感知与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语文教师合理应用微课资源,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知五壮士对敌人的愤恨之情、爱国之情,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狼牙山五壮士》电影视频为基础,剪辑视频中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或者能够体现五壮士情感的片段,制作成微课视频。比如,文中第三段出现的“斩钉截铁”一词,教师可以剪辑电影中的相对应片段。在对文章进行详细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一段课文的理解,解释“斩钉截铁”的含义。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朗诵这一段,读出马宝玉当时的情感。在学生演示之后,教师再播放相对应的微课片段,让学生注意观察视频中马宝玉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语气语调,通过视、听感官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感知。在播放完微课视频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需要观察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察收获。如此,语文教师既能够达成情感教育目标,又能够加深学生对动作描写等表达技巧的认知[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资源能够辅助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而现实中部分语文教师对微课的认知不够,不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应用微课,反而使微课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并应用微课视频时,需要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利用微课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或者调动学生的感官,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国顺.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现状及策略[J].天津教育,2019(36):54+56.
[2]茹吉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20):108.
[3]贺股.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路径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7):105-106.
[4]何广.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J].新课程(上),2019(09):89.
[5]曾文华.刍议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价值[J].中华少年,2017(24):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