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思导学法在农村乡镇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7期   作者:丁爱琴
[导读] 如今的教育工作者,已经不再狭隘的定义为知识的教导者
        【摘要】:如今的教育工作者,已经不再狭隘的定义为知识的教导者,而是希望的“唤醒者”、“引导者”。在当下的农村教育中,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学生够处于“留守”状态,从而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而老师作为农村学生的主导教育者,更要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初中的政治课--《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定义广泛,内容紧紧围绕着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国家等,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思想引导课程。
        【关键词】:诱思导学;农村乡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发展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提倡“退耕还林”的政策下,许多的农村居民开始进城务工,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社会的遗留问题,“留守儿童”。因此农村的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因素影响,大多无法接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基础的思想政治理念较为欠缺,导致许多农村学生从初中这个阶段开始,就反映出了许多的道德素质问题[1]。鉴于此,作为农村乡镇的初中政治老师,肩负了更大的教学任务与社会责任。所以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政治思路理念,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农村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诱思导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学好思想政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次就以《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的课堂教学为例,阐述诱思导学法在农村乡镇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农村乡镇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如今的农村教育水平虽然比不上城市,但是基本设施也都完善,但是师资力量还是相对薄弱,一些较为偏远的地方依旧是一个老师身兼多职。尤其像《道德与法治》此类的教学科目,通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也是因为农村的整体教学方向还是偏向于“应试教育”,对于非考试科目的学习就显得不够重视,只是有文化课老师将内容作为代讲[2]。而且农村教师水平有限,无法在繁重的文化课教育中再兼顾更好的政治教育,从而使得这门课程在农村“形同虚设”的现象发生。因为这些客观原因所限,老师无法为学生教好《道德与法治》,继而也得不到学生们的重视,发挥不出思想政治课应有的教育作用。
但是近些年屡有发生的“青少年问题”案件,时刻在提醒我们广大教育者要把教育重心放在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中去。尤其在农村乡镇等一些偏远的地区,社会发展趋势导致大部分学生都处于“留守”状态,家中基本上是以老人和孩子为主,而农村的老人大多文化水平低,给不到学生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老师就成为了农村学生的主要教育者。
二、诱思导学法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导入教学,引发思考
引导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堂学习,好的引导方式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到课堂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3]。对于一些概念较为抽象的课程内容,老师在备案的时候应找到学习重点、难点,然后将内容具体化,进而根据具体内容找到相应的延伸资料。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时,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家的意义,在正式上课前,播放《我想有个家》这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歌词,大家可以很直观的明白词曲作家对家的定义,继而引领学生走进对“家”的感受,继而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想要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二)发现问题,鼓励表达
“诱思导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教材,让学生以教材为基础发现、并提出问题。老师可以在已知问题与未知问题之间做出延伸的问题,然后在难点处制造问题。从而引发学生们自主思考,并且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4]。在学习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时,首先要明确我们的学习目的是为了理解家的实质,明确如何孝顺长辈。因此在学习开始前,先为学生预留了一个问题“与父母鲜少见面的我们,该如何做到孝敬父母?”,进而带着问题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探讨。让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理解明白家的实质,让学生知道父母即便不在我们身边,但也是因为爱而为家付出。从而让学生自主思考,鼓励探讨“如何孝敬父母双亲”。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习
虽然《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较多,但基本上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5]。因此,教学老师可以在“诱思导学”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通过设身处地的感受,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在学习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后,老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春运》的视频。在春运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农民工过节回家时的艰辛场景,也能看到他们对家的渴望,以及对家中孩子的思念之情。从而让学生们看到父母双亲的不易,继而体谅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无奈,以此引发学生们对于“亲情之爱”的思考,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明白家的意义。
三、结语
    如今的社会对教育行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而“留守”学生的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关注的动态除了是因为农村学生的家庭特殊性,还有另一个因素是近些年频频发生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而这些问题少年中,很大一部分是存在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因此,作为农村乡镇的初中老师,要清楚的认识到思想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重要性,要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努力帮助农村学生树立起建立积极的“三观”,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可塑之才。通过教学实践,“诱思导学”的方式可以很好的令学生学好初中政治课,此种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教学科目,因此值得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实施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正平.对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20(01):24.
[2]陈仰钊.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J].文教资料,2019(30):133-134.
[3]李晓荣.新时代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09):73-74.
[4]韩效桐.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构建的思考[J].科普童话,2019(37):176.
[5]郭德禹.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9(15):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