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军队院校教学训练条件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7期   作者:何庆 刘亚楠 石蕾
[导读]
        近年来,军队院校借助和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长久积累的智力优势、不断增强的科研优势,立足军民融合提升教学训练条件建设水平的意识明显增强、氛围日益浓厚、实践不断丰富、效益逐步显现。同时,思想观念不开放、配套政策不健全、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日益凸显,只有深入贯彻习主席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战略思想,把军队院校教学训练条件建设纳入国家和军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教学训练条件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才能有利于军队院校教学训练与国家高等教育有机融合,有利于全面优化军队院校教学建设发展模式,有利于军队院校可持续发展。
        从制约军队院校教学训练条件军民融合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角度来分析,应从思想认识入手强化推进发展的导向转变;从政策制度入手破解限制发展的藩篱壁垒;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方式方法加深加快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一、思想认识上的全面重构是确立军民融合发展理念的前提
        现代战争规律昭示我们,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一个国家的军民融合程度是体系对抗中的关键一环,军民融合战略的提出正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现代战争规律深刻把握基础上的所展开的利国、利军、利民伟大工程。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军民融合战略大潮其本质是信息化,技术基础是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主要目标是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军队院校不遵循这一战略将逐步与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相脱节,也必将制约院校长期建设发展的水平。因此,军队院校各级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期强军兴军的必然选择,树立以军民融合为基础的科学发展理念,因势而谋、主动作为,从教学训练条件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入手履行好院校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的使命任务。与此同时,军队院校需要从根本上确立军民融合“开放互利、开放共赢”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导向,敢于大胆尝试、主动作为,以开放的姿态最大限度的实现军队院校教学训练条件建设“所需”与地方“所能”全方位对接。
二、政策制度上的全面松绑是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方式的关键
        地方高等院校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的基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主要阵地。军队院校因其在国家高等教育和军队编制体制中的特殊定位,受到职能作用、力量编成、人员编制的限制,不能追求大而全基础上的自给自足,从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到市场开发等全部依靠内部解决,而应该在教学条件建设上有所为所有不为,明确自身定位和优势,集中精力解决面向院校实战化教学、服务部队实战化训练所需的关键性教学训练条件建设。从这个角度来说,军队院校开展教学训练条件军民融合建设是一种职能再定位、社会再分工、资源再分配,必须从政策制度上鼓励和保障开展教学训练条件军民融合建设,对于束缚其发展的政策制度要全面松绑。
        第一,要强化军民融合渠道开展教学训练条件建设的强制性。在教学训练条件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上明确开展军民融合建设的总体要求、适用范围、组织方法等,尤其对于信息化条件、训练场地、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基础实验室、图书及情报资料保障等军地通用条件明确要将军民融合作为建设主渠道,对于训练模拟器材、专业实验室建设等市场资源不足、涉密内容较多的领域要强调军民融合的循序渐进发展的硬性要求。
        第二,要注重配套规章制度的一致性。

教学条件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提出军民融合的刚性约束仅仅明确总体要求是不够的,必须在推进教学训练条件建设所涉及的经费管理、招标采购、工程建设、安全保密等其他配套规章制度上进一步强化对军民融合渠道的保障,突出制度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三、内容方法上的创新是转变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实践的核心
        军队院校开展教学训练条件军民融合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和良好基础,为此应坚持立足院校自身和借助外力相结合,在具体的内容方法上积极转变创新,开辟新的实践,积极扩大与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民营科技企业、装备承制单位等多元主体的合作范围,逐步建立业务建设、人力支持、成果转化及资源利用等多方面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
        第一 ,要加快推进由物资采购型向合作开发型转变。目前多数将从军队院校以外单位采购通用货架类物资器材认为就是最直接最普遍的军民融合,这其实只是最普通的市场采购。而随着军地分工协作的不断推进,军队院校对具有特殊要求的合作开发、定制开发的产品需求更大,也将更加迫切,因此具有院校教学条件建设需求特点的合作开发型采购行为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军民融合发展认识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尤其针对大量的市场采购行为即认为是军民融合发展较好的标志。
        第二,要加快推进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传统意义上,产品型是指以民方为代表、市场为主体的采购供应模式,即军队院校往往是市场产品的相对被动接收端,通常立足自身需求寻求市场产品匹配的一种不深入的融合发展方式。向服务型转变则要突出以军方为代表、需求为主体的应用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军方教学条件需求牵引作用,尤其面对军队院校人员规模的限制及涉密保密等要求应大力引进人才智力支持,与院校人员形成优势互补的联合课题组,促进以服务为特征的军民深度合作。
        第三,要加快推进应用型向研究型转变。大部分教学条件建设,如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往往是民营科技企业、科研机构成熟产品在军队院校的实例化应用,真正面向院校需求开展的研究性产品比重不高、成熟度不强。与此同时,相关的地方高等院校和装备承制单位所拥有的科技成果又因市场化、产品化程度不高而无法满足军队院校以实战化为标准的教学条件建设特殊性要求,必须经过进一步深入联合攻关基础上的成果转化才能满足院校实际需要。因此,在基本满足军队院校教学所需科技成果基础上的军民联合深化研究将成为院校教学建设新的增长点。
        军队院校推进教学训练条件建设,是关系到军队院校全面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随着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结合军队院校改革进程,尽快摸清军队院校推进教学训练条件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从发展理念、认 识层次、开放思维上厘清影响因素,从思想认识、政策制度、内容方法上剖析深层原因,对于尽快将军队院校教学训练条件建设有机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体系之中,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推进军队院校教学训练条件全面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何庆(1982.01-),男,汉族,安徽安庆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特种作战系特战搏击教研室,大学本科,讲师,军事高等教育和军事训练。
        刘亚楠(1982.05-),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教学考评中心,大学本科,副教授,军事高等教育和部队管理。
        石蕾(1993.07-),女,汉族,天津人,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大学本科,信息化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