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小学科学探究“适时”介入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7期   作者:张凌燕
[导读] 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呈现方式动态,时空局限打破等优势
        [内容摘要]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呈现方式动态,时空局限打破等优势,为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效率提供了途径。本文主要从基于微课的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优势分析和策略建构两方面,来阐述设计和实施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微课程,从而让微课促使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更高效。
        [关键词]微课 科学探究  教学优势  策略建构
        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的改变掀起了中小学教学研究的又一股热潮,微视频在教育领域中也引起了高度关注。加上近段时间疫情的发生,各级各类的微课运用于线上教学中。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微课、学习并运用微课服务于线上教学。本文把微课定义为:以微视频为载体,围绕科学探究教学开展的短小的微课活动。其核心是微视频,但这里所说的微视频中包含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体现教学互动,而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介绍性的视频。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谈谈小学科学探究中微课教学的优势分析及“适时”介入策略研究。
       
         一、基于微课的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优势分析
         (一)时间短暂,课堂高效
        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科学教学中就某一知识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在短时间内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点突出,内容精湛
        微课教学内容少而精,能突出教学重难点。微课的设计要求凸显教学的重难点,直接反映教学主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所讲内容,精心研究微课的目标、微课的内容、教师的提问、教师的语言等,这样使得线上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动态呈现,生动有趣
        首先微视频围绕一个知识点,整合图、文、声等多媒体要素,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被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弥补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基本是以ppt的文字或者教师语言为载体呈现的不足,动态的呈现方式,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其次,可以自主调控学习进程。同时以讲解、示范等多种形式呈现,使得课堂学习变得有趣、轻松。
         (四)时空开放,内隐外显
        面对地球与空间、生命科学等知识的教学,因为课堂上时空的限制,教师通过图片加语言的描述无法形象地让孩子建构起地球与空间的概念,也无法让学生感受生命体的生长变化、内部结构及其功能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上网查找相关视频素材,在课前加工录制成微视频,辅助教学,让内隐的知识外显或者打破时空限制,把浩瀚的宇宙、地球的地形地貌在教室里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促使科学概念结构化。如《蚕宝宝的一生》可以用微视频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打破时空的限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发展趋势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环境支持,微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引入微课的可能性及它为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效率提供了途径。

         二、基于微课的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策略建构
        从微视频在课堂教学需求及应用价值等角度出发,本人力求选取小学科学教学中典型的实验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通过课堂实践,将微课“适时” 介入科学探究互动化教学中,疫情期间更是广泛的运用于线上教学中。
         (一)对接个性化学习的微课内容“精选”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内容繁多,不是所有的实验教学内容都适合以微课的形式开展教学的,因此我们基于微课的角度,对实验教学的内容通过课堂实践加以分析,精选出适合微课教学的内容进行制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微课内容精选与制作策略:
         1.内容丰富,领域宽广
     微视频内容涉及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教材,横跨4个年级,涉及的范围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三大领域,微视频内容选择非常宽广,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其内容选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形式多样,制作简洁
    通过查看教师平时经常使用的微视频,发现微视频内容制作形式多样。最常用的形式是安装录屏编辑软件完成边播放ppt边讲解录制而成。其次,手机拍摄,现在的手机功能齐全,拍摄录制功能操作方便,可以通过手机将教师的实验讲解的整个操作示范过程直接录制成视频,多角度的展示实验探究活动的细节。再次是录像机录制后剪辑成微视频等的形式。
         (二 )落实互动化教学的微课 “适时”介入策略
        课堂是实现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的主阵地,而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只有在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实现科学高效,才能产生1+1>2的效应。本文探索出微视频在科学探究教学中“适时”介入,有效实施的几种运用情况,并通过课堂实践加以总结提升。
1.新授课介入,简洁高效
        科学探究活动教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形式,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组织探究活动—搜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环节。

微视频在科学探究教学中“适时”介入,能高效地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探究学习,建构科学的概念,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1)课前导入,铺垫探究
        六年级上册《多种多样的植物》,将微视频置于科学探究课开始,通过微课形式直接导入,五分钟就把植物的特点表述得比较清楚,梳理了学生的前概念,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植物的分类依据,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为下面学生的植物分类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完成后继的探究活动。
(2)课中演示,释疑解惑
        对学生来说,只有亲手做了,体验和思考才会深刻。学生提出问题后,通过充分地讨论确定好探究活动方案后,可以动手实验。但是对于有些比较复杂的探究活动,还是需要教师演示讲解后再实验。但是像市区学校,大班额情况下,组织探究活动相当不容易,下面的孩子难以看清教师的演示活动,影响了孩子们接下来的探究活动。而以微课呈现的形式代替繁琐的讲解,多角度的展示实验探究活动的细节,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能更高效地指导孩子规范探究。                                             
    ①讲解仪器使用,规范科学
    科学探究教学中,认识几种常见的仪器,可以通过微课呈现,了解它们特点用途和使用时应注意事项,初步学习科学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理解实验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安全规则的自觉性。如《酒精灯的认识及正确使用》等都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学会正确规范科学地操作仪器,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②实验操作步骤,整理明晰
        如五年级上册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师先从学生经常看到的下雨现象导入,提出问题“雨水对土地有什么影响”;提供给学生材料,让学生充分地讨论设计完善模拟实验的方案,并说出设计理由。在这个环节后,教师再介入微视频简洁规范地讲解演示模拟下雨,引导学生对“雨水”降落时土地和径流的观察,认识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充分地指导后,再让学生分组探究模拟活动,学生自然会更关注“雨水”和“径流”对土地的侵蚀现象。
         (3)课尾巩固,加深理解
         如四年级上册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食物吃进去都经过哪些消化器官?各有什么功能?”是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科学概念。本人先让学生绘图预测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再通过资料阅读,模拟实验,交流反馈等活动了解消化器官形状和功能。此环节后,教师再以微课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各部分消化器官的结构、形状以及功能,以及食物在人体内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并转化成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的动态过程。这样既可以向学生们展示真实的环境和动态形成的过程,又可以使概念具体化,加深理解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还巩固了学生本节探究活动课的知识。
         (4)课后拓展,延续探究
         如三年级《我们周围的材料》一课,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的一些材料,知道了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教师再通过微视频展示新型奇特罕见的一些材料,可以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出课堂,回归生活,继续自主探究。
         
         2.复习课重现,形成系统
        专门整理出实验,拍成微课,资源共享,用微课来重新呈现实验过程,从而唤醒学生曾经亲手做了,体验了,思考了的探究活动,达到复习旧知,巩固完善,形成永久的科学素养的目的。如有位老师制作的微课《手电筒下影子大小关系的实验》,我们在复习这一知识点时,就让孩子观看这一微课,重新唤起了孩子对手电筒下影子大小关系的认识,重现了自己实验操作的现象,重构并巩固了原有知识。对基础差的孩子,还可以通过重复地播放多次重现实验过程,帮助他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同时也解决了复习时时间、场地、材料等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将单元里各个核心概念通过复习梳理,形成科学的概念结构,构建单元大概念,使学生的知识更系统、更全面。
       
        微课适时介入在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之中或者课堂教学之后,特别是疫情发生的“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教学活动中,辅助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服务,使我们的探究活动更高效,从而有效地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建构科学概念,培养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建国,刘萍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J].信息化教学.2015.5
[2] 王觅,贺斌,祝智庭. 微视频课程_演变_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3] 黎淑仪 郭恵群.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2
[4] 王苍.“微视频”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运用[J].青海教育,2019(1):48.
[5] 李玉萍.如何开发微课程[J]基础教育课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