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的有效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7期   作者:王小琳
[导读] 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以来,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以来,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小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找到生活中课程设计的灵感,在学习和实践中以调动小学生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多样化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
前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在教师的指导下,它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观察,以便他们能联系实际生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学会与他人和谐,社会和自然,并应用这种未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这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
        首先,全面的特点。生活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调查和探索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帮助小学生学习采访、调查、实地考察、实验等方法,从而积累生活经验,理解生活智慧,提高综合能力。其次, 实践性特征。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有活动指导主题,但实践内容远远超出理论。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生活和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 自主性特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建议应该以人为本,不仅关注学生的成就,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让学生认为积极在实际的实践活动课程,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和实践,并制定科学人才培训计划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操作。第四, 开放性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逐步由旧向新发展。因此,教材的内容是非常开放的。它会随着学生思维的角度逐渐改变,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分析
        (1)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认识
        小学生的思想发展虽然还不够成熟,具有主动性的特点,但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如果他们想问的问题不能一直解决,积累的越多,肯定会打击小学生的自信心,不愿意积极思考。然而,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并将生活的内涵融入其中,可以有意识地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思考,然后查阅资料,尝试解决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这对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不同,理论内容相对较少,需要较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观察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将其带入课堂,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从而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习无处不在。
        (3)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最伟大的天性。因此,在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通过整合生命的元素,它可以接近小学生的生活和思想领域,让他们有意识地思考,扩展他们的思维和视野,引导他们的生活,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的有效措施
        (1)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综合人才。所以。生命的元素融入的过程中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老师也应该以小学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所选的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两者之间建立一个看不见的连接,所以学生可以认为积极、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关于《我家的开心辞典》这一主题,教师首先要明白,这门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阳光、健康、积极的态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回家,找到一些可以承载他们快乐回忆的东西,可以是一个玩具或一本书,然后来课堂分享它背后的故事。老师负责拍摄这些物品,然后所有的学生将这些照片粘贴在班级的展示板上,并画板报,让学生在一个愉快温暖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另一个例子是主题活动《做个礼物送朋友的时候》。备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足够的手工课件。学生也可以从家里带着自己最喜欢的手工材料,然后根据孩子的喜好制作礼物。它可以是手工折纸,也可以是小动物。完成后,让学生们讲自己想要对朋友讲的话,写在上面,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情谊,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走入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甚至是学校仅仅是学生活动的一个狭小范围,想要全面开阔小学生的眼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可以适当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往大自然或者是社会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和总结生活经验的能力。如《我们去旅行》这一主题活动,教师可以问问小朋友们有没有远足的经历,然后为小学生播放远足照片和视频,告诉他们远足的注意事项和应该准备的东西,在远足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自我保护。除此之外,在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还应该掌握能分辨东西南北,认识地图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这个契机下,教学生怎样识别太阳方位,以确定当前所处的方向。并尝试让小学生根据自己家里的地图,绘制一个学校的位置,这样在提升小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能拓展其思维,锻炼他们的动手和操作能力,以便日后在社会中能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好玩的石头》主题活动,教师带领学生们来到大自然中,找寻自己喜欢的、有特点的石头,清洗完之后在上面进行创作,在班级展示出来。
        (三)紧扣当下热点,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小学教育除了要提升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之外,还应该从品质出发,培养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将这些焦点尽量细化,转化成小学生能够理解的程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生成责任意识。例如环境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点,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手册中也有关于“消灭‘白色污染’”的举例。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这种机会,让小学生充分了解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它们对人体和社会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让学生们几个人一组,设计有趣环保的倡议书,贴在校园的回收站,让校园中的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能够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从而提升学生和教师的责任意识。
结语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活化内容的整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要位置,使课程设计接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的校园,提高他们的实践和思考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克华.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的有效措施[J].中华少年,2019(24):82-82.
[2]杨晖.试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的有效措施[J].情感读本,2019,000(014):54.
[3]扈海峰.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000(006):92.
[4]乌尔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C]//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2019.
[5]王月君.伊春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研究[D].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