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探索——以乳山市白沙滩镇翁家埠村为例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王永涛
[导读] 摘要:翁家埠村地处南部沿海,共有424户,常住人口1124人,党员58人,有耕地1100亩。
        中共乳山市委党校  山东乳山  264500
        摘要:翁家埠村地处南部沿海,共有424户,常住人口1124人,党员58人,有耕地1100亩。2012年以前,村级管理较混乱,治理难度较大,集体经济薄弱。2013年开始,翁家埠村在全省第一个探索推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同时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实现了混乱到稳定的转变,推动了产业之间的融合,壮大了集体经济,加强了党的建设,促进了乡风文明,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和谐小康村。
        关键词:产权制度改革,乡村善治,治理现代化
        翁家埠村2017年村集体收入436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成为全国首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村。人均每股分红2018年达到1600元、2019年达到1700元,先后获得“山东省明星村”“山东省美丽宜居村庄”“威海市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之所以取得如此多的成绩,与该村不断探索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无关系。
        一、主要做法
        1.规范化管理,巩固了党组织在乡村善治的领导地位。
        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翁家埠村从健全完善民主参与和民主决策机制入手,改变传统的“村务书记管、决策班子定,村委干事业、村民看热闹”的管理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让集体的事集体议、集体管,拉近了干群距离,树立了党的威信,促进了党群关系的和谐。
        一是建立村级事务集体决策制度。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每月集体评议村级日常工作;对重大决策事项,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采取不定期“一事一议”方式,按照村“两委”干部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顺序;文明户、五好家庭、村民先进标兵的评选等事项则在村民大会上集体决议。
        二是建立村级财务集中报审制度。凡重大费用开支必须经村民代表、全体党员大会讨论后才能实施;将每月20日定为理财日,每季度由监事会和村级理财小组对生产、经营、收入和支出等情况向全体股东汇报,实现对财务状况的全程监督,确保集体财产的安全使用。
        三是建立村干部工作业绩考核激励制度。董事会中的村委成员每年初在党员和股东代表大会上做年度工作目标公开承诺,每季度汇报年度承诺事项完成情况,年终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对干部工作业绩完成情况进行逐人评议,对完成考核指标比例的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的按比例扣减基本工资,提倡干部“能者上,庸者下”。
        2.星级化评定,发挥了党员在乡村善治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实现党员从“无职”到“有责”、“无位”到“有为”的转变,推进了村党员“十星级”评定管理工作,为党员搭建了创优争先平台,使党员在乡村善治中处处走在前列。
        一是党组织在平台上管理,激发党员身份意识。通过设立“理想信念星”“组织观念星”“品行表现星”“带头表率星”四颗基础星对党员提出基本要求,让党员时时刻刻牢记党员身份,强化党员主体意识、纪律意识和组织观念。
        二是党员在平台上实践,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推行“履职尽责星”“义务奉献星”“攻坚克难星”“致富带富星”四颗先锋星评定管理,为党员提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激励党员争先创优。
        三是群众在平台上监督,督促党员践行承诺。在党员中评选出“群众认可星”和“群众满意星”,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和群众全程监督,使广大党员更加自觉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3.公开化运作,夯实了乡村善治基础。


        一是清理核算村级资产。成立以镇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为主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对村内账目和资产进行逐一核实登记,分类张榜公示,奠定了乡村善治物质基础。
        二是明确资产收益分配资格。成立以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为主的股份改革领导小组,分别召开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大会,对外来户、出嫁女、回村落户大学生等群体是否享有配股权,逐一研究,最终分别明确了股权对象,并对结果进行征求意见和公示,筑牢了乡村善治群众基础。
        三是规范集体资产运行模式。注册成立山东省首家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选举32名股东代表,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了合作社章程,选举了理事会、监事会。同时,由全体村民表决通过股权分配方案,明确按照40%和60%的比例分设集体股和个人股,集体股作为村集体的发展基金,个人股每人1股,全村1024名村民变身成为“股东”,优化了乡村善治治理结构。
        4.公司化经营,形成了维护“股东”权利的治理体系。
        一是决策上依靠股东。由全体股东选举产生了包括4名村委成员、1名会计和2名股东代表组成的合作社董事会,确保股东的声音在领导层中充分表达。董事会拟定合作社发展目标、投资计划、人事任免、财务管理等事项,须经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后才可执行,让决策权力牢牢掌握在股东手中。
        二是管理上取信股东。按照《公司法》和合作组织管理规定,经全体股东选举产生只由股东代表参加的监事会,负责审查合作社账目,每一笔确认签字后才能正式入账。
        三是利益上惠及股东。在全力抓好水泥制品厂、苗圃和生态智能大棚等经济实体经营运行基础上,按章程规定结算分红,2017年至2019年每股分红分别达到1500、1600、1700元。
        二、启示与思考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才能凝心聚力。党组织是改革成败的关键。翁家埠村用“一个村、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辈子”的理念引领广大党员,促进干部思想动能的转换,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开展“十星级”评定管理工作,实现党组织管理有标尺,党员行为有准则,激发党组织和党员干事创业积极性,扭转了党组织和党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把真正有能力、会干事、懂政策的人选拔任用到合适岗位上,筑牢农民增收致富“主心骨”。
        二是执行良好的制度才能行稳致远。议事决策不民主、村务不公开、账务不清是影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村级信访问题的重要原因。翁家埠村将事权和财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分离,建立了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三会”制度,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集体经济自主经营、村委会民主决策的新型村级管理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农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实现了靠制度管人用人,促进了农村的稳定。
        三是公平公正才能实现改革顺利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涉及每位村民的切身利益,稍微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矛盾。翁家埠村紧紧抓住村民普遍关心的集体资产处置、股权分配、配股方案、收益分配等敏感问题,反复征求群众意见,按照“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以村规民约为补充、以民主议定为结果”的原则,通过“两委会”、“党员会”、“全体村民会”等形式宣传政策,公开方案,保证改革的每个主要环节都在农民的监督之下,实现了个人与集体、分配与发展有机统一。
        四是共享发展才能民富村安。翁家埠村通过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把贫困群众的利益与集体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在加快发展原有主导产业、引进发展产业项目的基础上,形成了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监督权“四权”统一协调和制衡的现代业企业制度,按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章程赋予的职责管理集体资产,实现了“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构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热情,大家的事大家管,改革红利大家享,为乡村善治的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
        参考文献:
        [1]彭澎.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价值理念与建构目标,《湖湘论坛》,2015年.
        [2]黄树贤.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民政》,2017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