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市政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510030
摘要:在国内各行业领域都在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背景下,建筑业也应与时俱进,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将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那么在本文中就先对信息技术用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正向影响做出阐述。然后,再从管理体系构建、提高管理人员意识、网上管理系统建立、强化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四个方面来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做出研讨。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职责意识、增进建筑企业管理工作效率,从而保证建筑企业管理工作切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大数据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具体开展中,会体现出环节繁杂的特征,会包括工程成本、人力资源、原材物资、技术引进等项目。还会体现出管理时期长,资产项目繁多的状况,而且工程管理成效取决于市场发展态势。如果将信息技术合理出力运用于工程管理工作中,就可以实时了解市场发展态势。所以,就可考虑将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所有智能化技术进行全面充分运用。并对工程管理内容进行明朗化整理,进而助力建筑工程管理快速发展。
1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助于完成工程管理的实时目标
建设项目管理的目的是更好地控制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任何建设项目都会在立项阶段就已经明确了其功能和用途。实施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完成项目的实施目标,在其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提高信息流速,确保信息质量,有助于实现实时管理目标。
1.2满足工程管理多元化的需求。
从建筑工程的角度来看,每个项目都存在差异性。建设项目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工程管理方法的差异,工程管理的差异大多是由不同的施工环境等因素所引起,这些因素将严重影响项目的建设,增加项目管理的难度。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使管理者全面地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也能帮助管理者结合实际情况调整项目总体目标的偏差,满足了建筑工程管理多元化的需求。
2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要点
第一是现代施工单位必须要进一步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运用。但从近期以来的状况分析中能够了解到,国内一些施工单位的信息化管理质量和成效都还不高,其中大部分企业都还在以人力管理模式开展工程管理工作。在具体管理环节还体现了人员徒手作业的现象,这样过于传统的作业模式就自然难以保证信息数据的全面性、现实性和精准性,可能还会影响到工程管理工作水平和成效的提升。第二是施工单位应不断吸收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壮大自己的人才管理队伍。目前,许多建筑企业的硬件设施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然而,企业管理者的信息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较低。第三是建筑工程企业应注意信息管理的各个阶段,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重新设计企业信息管理的建设针对规划过程中的系统性,针对企业的资金现状、人员状况、设备状况、技术状况和市场占有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信息管理应用方案,以降低企业的阻力。第四工程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联合。施工管理工作开展中,应当对诸技术模式有深化掌握,况且工程施工过程会体现出周期长、项目繁多等特点,在具体施工应当根据技术效用和方式进行操作。借助对技术的深化研讨了解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工程管理系统具有明显的集成化,如果在相关管理工作中,从综合角度进行考虑,并对施工企业和工程施工发展态势做出掌控后,可确保施工现场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递,避免有数据信息项目重叠现象的存在。此外,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后,能使其达到一体化的水平。根据规范化资源的处理要求可知,为了实现工程可持续进步,可以将预算系统作为基础,对系统和计划方式调整后,实现动态化管理。
3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果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控制体系
在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时,施工单位需要先进一步健全化管控体系,保证信息化管理过程的规范化。
在信息化管理工作具体开展时,会涉及到的项目繁多,比方说,原材物资的提供商、工程设计组、施工组、管理组和行政管理等诸多工作组。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助力信息化施工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开展,就应当由各工作组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进一步健全化管控体系。比方说,进一步健全化责任管理机制,结合各个工作组情况规划出相应的岗位职责范围,同时进一步清晰化各个工作组的责任制度,各个工作组间借助网上空间随时传递管理数据信息。如此一来,就会保证在异常突发时可以直接集中到直接责任人员,防止有相互推责现象的存在。不仅如此,进一步健全化管理机制还会为施工管理人员指示出最佳的发展途径,以此助力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成效的提升。
3.2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现代施工单位需要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增进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所谓大数据技术,也就是说,对脱离于相关标准的数据做出全面强整合、研讨,以增进数据管理成效。在近期以来的发展中,施工单位逐步拓展业务规模,其中所涉及到的技术设备也在逐步优化升级,这也正是满足了大数据技术运用的要求,进而促进施工单位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那么在具体行动中,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首先就应当逐步深化本身信息化思维,增进职责感,不断以前瞻性的思想研讨技术的创新升级,助力大数据技术能够持续体现其无可企及的现实效用。二是施工单位管理者还必须要借助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来强化本身管理工作质量和成效。那么在具体管理环节中,管理人员需要先借助大数据技术将管理信息项目做出整理,进一步体现明朗化、条理化。除此之外,还可借助对数据技术的运用,将各个工程修建环节间的数据做出核对,深化探析这些数据的相互关联,进一步严格化工作管理标准和措施,以此在合理范围内尽量减少施工管理在时间上的投入,强化施工管理水平和时效。
3.3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信息化管理平台
施工单位需要在大力引进云计算技术的同时,还应借助这种技术进一步完善化信息管理系统,为相关工作的广泛推广创造条件。现如今,我国已被确定为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中大国。有能力进行云计算服务的单位不断增多。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施工单位就需要大力借助这样的市场优势,进一步完善化本身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增进管理工作效率,在合理范围内尽限度的缩短管理工作用时,一方面施工单位需要借助管理系统的完善,来将各个施工环节归入到各个人员岗位工作范围内,助力于岗位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应当借助以上措施的运用助力管理工作快速发展。
3.4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水平
在对信息技术不断深化运用的同时,施工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信息化能力。一是施工单位需要在地方院校开展相关技术讲座活动,并请具备相关专业资质的人士担任主讲。可以由在施工单位信息化系统搭建中具有突出表现的管理人员担当相关讲座。促进参与听讲的人员都会充分了解信息化管理,促进其早日实现本身岗位的业务发展目标,提高主体人员的岗位技能,助力企业良好发展。二是施工单位需要以适当的时间组织管理人员,信息化系统岗位工作人员和运维组人员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保证培训项目都能够满足相关政策。三是施工单位需要进一步科学化设置讲座和培训工作,以规律时间对主体人员的培训考核结果和工作状态施以突击调研,切实保证其工作能够持续切合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
结语
将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合理进行运用,能够在合理范围内保证最小化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基础资源需求量和损耗量,进一步体现管理工作全面性。通过以上所述得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工程管理工作,会基于现实状态促进施工单位意识到本身管理工作中的短板,进而相应地建立管理方案,并做出充分地优化和完善,从而助力施工单位管理工作不断向更深层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莉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控制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20,10(03): 73-74.
[2]戴鹏飞.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J].居舍,2020(06):122.
[3]周喻.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0(01):125 -126.
[4]刘露.浅析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优化对策[J].居舍,2020 (04):163.